近年来一些乐迷和发烧友开始关注CD碟的压碟产地、版次等问题,而一些老版CD则由于工艺精良、音质出色而受到追捧。我们可以关注一下网络交易,老版CD往往价格较贵,甚至很贵。由于老版CD在国外的二手市场上一般价格不高,所以诞生了一批专门从国外收入老版CD后,贩卖到国内的“老版贩子”。我们知道,CD这一音频媒体,是由荷兰Philips和日本SONY公司共同开发和制定标准的。这两家是CD标准的制定者,因此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进行CD碟制作的。Philips当时属于宝丽金集团,在西德的汉诺威设立了CD制作厂,早期宝丽金集团出品的CD,包括Philips、DECCA、DG的CD唱片,都是在这个汉诺威厂生产的。SONY最早的压片厂则在日本,名字叫DADC,后来在美国也设立了工厂,是美国最早的CD压片厂。汉诺威的CD厂不久卖给了飞利浦旗下的Philips and DuPont Optical,缩写为PDO,这个时期的CD碟很容易认,工艺是所谓“满银圈”,碟内圈一般印着Made in XXX by PDO的字样。如果是满银圈而未印PDO字样的,则很可能是早期的汉诺威厂产品。PDO还在美国、法国、英国开设了分厂,所以也有美国版、法国版、英国版的PDO碟片。这个时期甚至有韩国SKC制造的满银圈CD,当然,工艺要稍微差一些,我自己有几张SKC制造的满银圈碟,但中心部分的银圈都开始剥落了。这些PDO的工厂到了1991年,由于股权的变更,名字更换为PMDC,资深乐迷都知道,这时开始进入PMDC压碟的时代了。这个时期的主要标志是所谓“半银圈”,碟内圈也一般印着Made in XXX by PMDC字样。九十年代初发生了一件大的转折事件——ifpi码开始逐渐使用。大约到1995年,几乎所有的CD碟都带上了ifpi码,从这个唯一的标识号,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查找出每一张CD碟的制造者。乐迷们习惯把没有ifpi码的CD称为“无码碟”,这个无码代表的是它的生产年代较早,一般早于1994-1995年,而凡是有ifpi码的CD碟,则肯定是1994-1995年之后的产物。很多乐迷搜集老版CD喜欢找满银圈、半银圈、无码,不过,这只是Philips一系的特征,而SONY一系没有使用银圈工艺,它的主要标识是内圈刻有DIDC、DIDX、DIDP等字母缩写及数字编号。这是SONY一系独特的编码方式,各有不同含义,比如DIDC代表SONY自己出版的古典音乐,DIDP代表SONY自己出版的流行音乐,DIDX代表SONY压片但并非SONY出版的碟片,等等。应该说,奥地利、日本、美国的DADC工厂制作的碟片,都是质量很高的。1995年之后,DADC工厂全部使用了ifpi码标识,大体分布为: Sony DADC USA : IFPI 51xxSony DADC SDM USA: IFPI 72xxSony DADC Japan: IFPI 45xxSony DADC Austra: IFPI 94xxSony DADC Australia: IFPI 65xxSony DADC Canada: IFPI 67xx全世界主要CD压片厂的ifpi码分配情况,可以查询以下网页:http://www.musik-sammler.de/wiki/index.php?title=IFPI-Codes前面说的是CD规格的制定者Philips、SONY两大流派的情况。其他一些主流的唱片公司,在进入CD时代后,有些自行开设了CD压片厂,也有些委托专业的CD压片厂。比如EMI,早期委托瑞士的压片工厂进行压盘,其产品为满银圈的瑞士制碟,数量较少,在2手市场也价值较高;EMI还曾经委托美国Nimbus、德国Sonopress压盘。后来EMI自己在英国Swindon开设了压片厂,之后又在荷兰Uden开设了压片厂,这些都可在CD碟的内圈看到。这两家压片厂在2003年后合并改组为Mediamotion,因此近年很多EMI碟的内圈刻的是Mediamotion的字样。此外比较重要的压盘厂还有美国Nimbus、德国Sonopress、日本JVC、天龙等。其中日本的压盘工厂由于工艺精湛,制作质量好,在乐迷和烧友群体中也有很好的口碑。很多资深烧友的观念是,德国/奥地利、日本的压片质量,是真正的世界一流。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另外要注意的是,近年来CD作为大众音乐媒体逐渐衰弱,唱片公司日子不好过,因此也在压片这个环节上拼命节省成本。与CD黄金时期的压片质量相比,目前的压片质量在不可逆转地下降,即使是宝丽金公司的后继者——环球公司的德国EDC压片、或德国Sonopress压片,也质量与当年的PDO、PMDC不可同日而语,许多唱片公司为节约成本还把CD压片委托一些第二、第三世界国家的生产线。这样CD碟的制作成本固然是大幅下降了,CD碟的价格也越来越便宜,特别是一些“大包子”,已经便宜到零售价格仅几块钱人民币,但CD盘的质量,无疑已过了黄金时期。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CD这一音乐媒体已经是处于它的生命周期的末期,因此我们不可能要求太多了。但也正是这个原因,一些要求较高的乐迷和烧友把目光投向以前CD上升时期、黄金时期的老版制品,这确实不是无缘无故的。Czx602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