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义 徐国义:“你努力,我一定比你更努力”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26 10:41:45
分享:

教师节徐国义、叶诗文师徒俩合影

因身体原因,著名教练徐国义未能亲赴光州,现场指导叶诗文、徐嘉余等一众弟子们参赛。光州世锦赛前,《游泳》杂志的记者就叶诗文休学回来备战东京奥运会以及训练情况对他进行了专访。

“回来你要准备好吃苦头的”

“能不能给我多练一点?”这是现在的叶诗文,在训练中对教练的新要求。

一切都不一样了。

徐国义说,在办妥了从清华大学的休学手续后,叶诗文向他表达了要重回队里训练的想法,更确切地说,是决心,一个经历了很长时间、很多思考后下的决心。

“我跟她说,你好好地在清华读书,把书读出来,走另外一条路。清华对她的各方面的配备都很好,有那么好的资源给她,而且女孩子大了,总要结婚生子。竞技这一块嘛,你已经是奥运会冠军,再回来干吗?我不希望她一辈子在泳池。”

说这番话时的徐国义不是个教练——他站在长辈的角度,调动他的人生阅历和智慧,为弟子再次指明他所认为的最佳方向。

叶诗文,原本就是徐国义、楼霞夫妇俩,眼瞅着一手带大的自家孩子——

2008年,12岁的叶诗文在浙江省运会的游泳比赛拿到1金2银2铜,之后入选省队,跟随楼霞训练,两年后进入国家游泳队,师从徐国义。再两年后,徐国义把她送上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16岁,女子200米及400米个人混合泳两块金牌,叶诗文创下的是中国游泳最辉煌的历史。这背后,凝结着徐国义难以言表的付出和心血,伦敦奥运会周期,徐国义放在叶诗文身上的精力是“百分之百”。

作为教练,徐国义强调的是要对队员负责任:激发他们的最大潜能,把他们送上所能到达的竞技体育的最高峰;而作为长辈,他仍然强调的是要“尽到责任”。同意她回来,再度回到竞争激烈的竞技体育中,“从长辈的角度讲,那是不负责任的。”

“先不要说什么大训练量和强度训练,一般人,让你每天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单泡在泳池里,你受得了吗?人的体温是37℃,池水是27℃,你受不了的。”在训练总局游泳馆一间堆满了箱子的房间里,结束训练的徐国义坐靠在椅子里,发出了询问,并自己做出了回答。还能有谁比这位奥运金牌教练,更深知竞技体育的甘苦的呢?

“所以,我不同意她回来。她应该走另外一条路。”

可叶诗文决心已下。“那我有什么办法?我只能跟她说,回来你要准备好吃苦头的。”徐国义说。

“怎么样不在那么痛苦的情况下实现突破?”

“她的心态不同了,以前是‘要她练’,对训练她感到畏惧、感到痛苦,水深火热,现在是‘她要练’,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严格的管理、督促,各方面都非常顺畅。”

徐国义将叶诗文当下的训练状态,称之为一种“理想的训练状态”。

的确,训练仍然很辛苦,但现在,叶诗文是以快乐、享受的心态拥抱这种辛苦。5月12日,她在微博中写道:“下高原咯,近几年最开心的一次昆明训练,最后一周强度课很好很扎实,真是去外训前的定心丸了。”5月26日,赴美训练第一周结束后,她比出V字,调侃晒黑的自己和队友们“仿佛是黑客帝国”。

对叶诗文先后在200蛙、100蝶上游出个人最好成绩,徐国义的回答很简单:“心到了,专注了”,他说,这是做任何事成功的秘密,不光是游泳。

对她的状态,他认为目前还是在恢复,但“要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要有突破,没有突破,光是恢复,你拿不了冠军。”

叶诗文归来,让徐国义不得不操更多的心。现在,他的组里有8名队员,每一个都是国内高水平队员,李朱濠、朱梦惠……,其中的重点队员是徐嘉余,叶诗文不在,徐国义大概80%的心思会放在徐嘉余身上,叶诗文回来,他就不得不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她身上,“大约50%的精力给徐嘉余,25%的精力给叶诗文,再有25%的精力给其他队员。”

对叶诗文,包括对组里所有的队员,他每天要动的脑筋,一个是在训练设计上,怎么样让他们有更好的能力?在无氧、耐乳酸和最大吸氧量这块,“有所突破,有更大的表现”。

“每一个运动员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不同。游好了你要怎么练,不好了你要怎么练?我也不希望他们在训练上特别痛苦,我又能轻松又能达到效果,这是我每天思考的问题。我们每天都在找这个方向,按照这个方向来走。如果他们每天都很痛苦,我想这个坚持也坚持不了多久。”

另外一个就是在技术上。叶诗文的出发跟转身,相对来说还是不如国际最顶尖的运动员好,要不断地去完善。

“像她这样的运动员,我们一定要细致。每一个细节,天天都要强调,不是说一般的小运动员,你大块的基础啊这些训练,她不是基础,因为她已经水平很高了,就是我们所说的高级训练,不是低级训练,所以也是我要关注的问题,也是我需要开动脑子,尽我自己的能力。”

徐国义极为重视技术。他认为自己的执教特点就是技术。要超越极限,取得比别人更好的成绩,肯定要比别人多练,也必然会付出痛苦的代价。但徐国义想去改变这个东西,“我希望通过我自己的一些训练设计也好,训练的理解也好,去改变这些很痛苦的东西。我希望他们每天都是愉快的,每天都看到自己都在进步。”

“所有我带的队员都是我从小带的,我希望他们不是以最痛苦的方式解决问题。”他不想通过大强度训练来让队员长成绩,因为强度大负荷大肯定痛苦,“我们是不是在技术上去改变一些自己?怎么减更多的阻力?或者更多的动力,不要让运动员天天都很痛苦。你要她运动寿命长,就是要去改变她的技术,让她获得更好的技术,而不是说用更大的强度去刺激她。大强度的刺激,对运动员的身体是有害的。我们自己也一样,锻炼强度一味地大,伤病也就出现了。好的技术的话,一定是节省体能的。”

在技术上,徐国义追求更流畅,更尖、紧。请他举个例子,他说“比如抱水一定比推水更重要,没有前面的支撑,后面的工作距离很短,做功很短,我希望做功是长的,更节省体能,这是作为教练员一定要去想的问题。”

他要求队员训练中数动作。因为“运动员如果学会了数动作,那么他一定是在用心游,专注于自己的动作。跟随便游是不一样的。减少划次,增加速度,提高效率。不是说我游到多少,我秒表一掐,哎呦,快的就是好的,不是这样。快在哪里,你要知道。平时20次,那我能不能减到19次?过一段时间减到18次,还是这个速度。这就是好的技术。体能节约了,游得时候也更流畅了。我们每天就是设计这些手段。”

“目标当然是金牌”

从美国外训归来一个礼拜了,徐国义仍然感觉时差没有倒过来,这在以往是没有过的现象。这让他感到自己的确年龄大了,身体在时时发出警告。说难听点,他觉得自己是“拿着生命在干这个活”。

2015年冬训期间,徐国义脑部查出肿瘤,并做了手术。如今,做过手术的脑部一侧,还有着很明显的一道疤。对于患病,徐国义接受了,虽然一开始也想不通,“我也想我怎么会有这个病,不可能吧?可是你就是有这个病。我的医生跟我讲,你不得这个病,也会得那个病。就是这样,行,趁着现在还能辨清是非的时候,运动员还能听我指挥的时候,我们把它做好,没有其他的,踏踏实实吧这个事情做好,我们继续再努力一年多,把它做好,无悔。最后的结果好与坏,天注定。”

设身处地,这也是他重视技术、反对一味靠大运动量大负荷提高成绩的执教理念的出发点。怎么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首先是自己需要有一个很好的精神状态,包括激情。“如果我的身体不好,我也没有激情,没有好的正确的思维传递给他们,怎么出成绩?”“运动员也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好的健康的身体,也很难去付出,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你身体好,那你想到才能做到。你没有好的身体,你想到也做不到。”

跟一些教练员、运动员面对媒体采访态度总是有所保留截然不同,无论是叶诗文,还是徐国义,都毫不掩饰自己“目标是金牌”的设定。叶诗文说:“回来当然是想站上最高领奖台”,徐国义的话是:“在我们的眼里,冠军才是赢,千赢不敌一金,只有冠军。”

但有时对叶诗文的目标设定,他的态度似乎又有所犹豫,身为奥运会金牌教练,他内心清楚要拿到奥运会冠军,要练到什么地步,“肯定比伦敦奥运会拿金牌吃的苦还要多。”

“我这个组里,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来练的。”“我要培养的不是优秀运动员,优秀还不够,要卓越。”每天训练前的例行沟通中,他会用语言去点燃队员的斗志,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激情也是在他那里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我希望大家还是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你喜不喜欢这个工作?你对这个工作有多大期待?有没有激情?这是很关键的。如果说这个工作你感觉很痛苦,那我想你也不会有多大投入。你不喜欢的工作,你怎么会有投入?”

在这位名教练这里,很多事情既简单又没那么简单,简单的是所有人的成功公式里,都一定有投入、激情和专注,不简单的是,是他每天上午一堂、下午一堂游泳课,几乎全年无休,面对组里队员眼睛看到的和脑子里想的东西。

不过,徐国义对自己也有规划,他的激情,在年龄和身体的夹击之下,也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他的想法,是打完东京奥运会就撤出游泳池,而之所以在身体状态不好的情况下还在泳池边坚守,是因为这些队员都是他从小带起来的,“他们不光是我队员,他们还是我的孩子,有这份感情在,我对他们要有个交代”。

时值七一,谈及爱国,徐国义发了自己的感慨:“只要你每天努力工作,那就是爱国,就是对祖国最大的爱。”

叶诗文回来,他说,“你回来要准备吃苦头的。”还有一句话是,“你努力,我一定比你更努力。”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