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释 核心素养 李年华:“历史解释”解释什么?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24 18:35:54
分享:

什么是历史解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第60页:“历史解释是以时空观念为前提,以史料实证为支撑,以历史理解为基础,有意识地对过去提出理性而系统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叙述。”这揭示了历史解释的内容是“理性而系统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叙述”。  历史解释涉及到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史学理论、家国情怀等多项核心素养,具有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特征,是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能力。历史是死的,因解释而有活力,历史之所以常讲常新,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归功于与时俱进的历史解释,这些历史解释或因有新的史料,或因有新的理论,或因有新的视角,或因时代的变迁需要从传统中寻找继承的资源。  本文以宗教改革为例,从历史解释的内容维度进行阐述。之所以以宗教改革为例,是因为宗教改革十分重要。在西方思想解放的历程中,宗教改革上接文艺复兴,下促启蒙运动;宗教改革也是影响西方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因素,学术界已经有了很多研究,认为新教伦理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和发展,典型代表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斯·韦伯所写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历史解释的内容十分丰富,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但是中学阶段的历史解释需要重点讲清历史线索、历史原因、历史影响、历史价值四个关键要素,这些体现了我们历史学科的特点,也是我们历史学科的责任担当。  一、解释历史线索  广东省历史教研员魏恤民老师曾经指出,历史有三大要素:时序、变迁、因果。历史线索体现了时序和变迁。只有讲清历史线索,才能找准历史定位,总结历史规律;只有讲清历史线索,才能在纵横对比中归纳阶段特征。  公元1世纪,基督教在古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省诞生,从被压迫者的宗教逐渐变为统治者的宗教。公元392年罗马皇帝正式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基督教也分裂为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天主教会经历了教权与王权之争并取得了优势地位,形成以罗马为中心、跨越国界的西欧天主教世界,国王听命于教皇,1077年德国皇帝亨利四世向教皇格里高利“负荆请罪”的“卡诺莎之辱”就是明证。教会垄断了文化和教育,迫害“异端”,实行精神独裁,这一时期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到16世纪初,马丁·路德、加尔文进行宗教改革,受宗教改革影响,英国先后出现了国教、清教徒运动。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清教徒运动,构成了宗教改革的基本格局。受到宗教改革的压力与影响,天主教本身也进行了一些改革。这就是基督教的基本线索。  “原罪”和“救赎”是基督教的重要思想。如何才能“救赎”?天主教会主张“因行称义”,即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与之针锋相对,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主张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揭露和批评“赎罪券”的骗局;加尔文提出“先定论”,鼓励个人奋斗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加尔文的思想也影响了英国的清教徒运动。  把宗教改革放在这个宏观线索中,才可以看清新教与旧教的区别、宗教改革的必要性、新教的本质、新教的价值。  二、解释历史原因  因果联系是历史事件之间最本质的联系,也是历史解释的核心内容。只有讲清历史原因,我们对历史才可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如何分析历史原因?在特定的背景下分析原因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特定的历史背景包括时间、空间、人物、环境,其中时空是最基本的要素, “历史解释是以时空观念为前提”的。[1]  历史学科的时空包括历史时序和历史地理。  宗教改革为什么发生?宗教改革有三个重要的时间和空间:1517德国、1536瑞士、1534英国;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表《关于赎罪券的功效》,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1536年加尔文发表《基督教原理》,在瑞士进行宗教改革;1534年的英王爱德华八世颁布《至尊法案》,正式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从三个时间来看,都是16世纪初,空间都是西欧。把宗教改革放在16世纪初的西欧来考查,改革的原因就清楚了。其一,旧的秩序笼罩着西欧,虽经过14世纪的“阿维农之囚”天主教会的威信受到影响,但天主教会仍然拥有超越国家的权力。德国四分五裂成为罗马教廷的“奶牛”,是“赎罪券”的重灾区。其二,这一历史时期恰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时期,新的经济催生了新的阶级,新的阶级成为动摇旧秩序的革命力量。世俗政权不满足于匍匐在教会的脚下,需要建立强大的王权,因此宗教改革得到了诸侯国的支持。英国的国教本质上是英国国王与罗马教皇的权力之争。其三,宗教改革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得益于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之功。  三、解释历史影响[2]  历史影响也是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重要表现。分析历史影响,需要有历史眼光。所谓历史眼光,就是能够把某个历史现象放在一个较长的时段,发现它对其他历史事件或显性或隐性的影响。  对宗教改革的影响,岳麓版教材认为宗教改革“为西欧的思想解放、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些,综合分析中学阶段的相关历史知识,可以看到宗教改革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对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美国的立国乃至对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起到推动作用。  首先,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国家应该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中古西欧国家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王权和基督教会长期并立。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3] 在中世紀教皇统治下,民族国家是不存在的。罗马教廷拥有超国家的权力,教皇英诺森三世曾经说过,“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宗教改革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英国和荷兰、瑞典、挪威、丹麦等北欧诸国比较典型,德国的历史进程更曲折些。这种有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宗教改革使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纠正了教会凌驾于国家之上的错误,使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地担负起了行政职责,从而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国家核心利益。”[4] 二是宗教改革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在宗教改革运动过程中,马丁·路德将《圣经》译成德文,其他西欧国家也都先后出现了本民族语言的《圣经》译本。“强调阅读《圣经》的确提高了大众的识字率,为除宗教以外的书籍和思想的传播敞开了大门。”[5]第二,清教徒运动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的国教本质上是英国国王与罗马教皇权力之争的产物,并没有完成宗教改革的任务,因此在英国出現了要求清除英国国教中天主教残余的“清教徒运动”。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首先是从清教徒反对英国国教开始的。在内战中,资产阶级、新贵族、自耕农和城市平民,他们大多是清教徒,清教徒构成了议会军的主力,议会军在著名的清教徒将领克伦威的指挥下打败了王党军队。“1689 年、1701 年又先后颁布《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明文规定政教分离,国王必须由新教徒担任,从而杜绝了天主教在英国恢复的可能性。”[6]清教徒运动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欧洲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因此清教徒运动对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起到了发轫作用。  第三,清教徒精神是“美国精神”的源头。所谓美国精神,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清教徒精神,二是启蒙思想。由于在英国受到迫害,一部分清教徒逃到北美,1620年9月6日,载着102人的“五月花号”在清教徒牧师布莱斯特率领下历经艰辛到达北美。在登陆前,经过协商制定了由清教徒主导的《五月花号公约》。《五月花号公约》树立了一个自治的典范,孕育了美国立国的若干原则,美国几百年的根基就建立在这短短的几百字之上,信仰、自愿、自治、法律、法规,这些关键词跨越时空仍然熠熠生辉。首批清教徒在北美洲站稳脚跟,一批批后来者披荆斩棘,终于开辟出北美的广阔天地。信仰与信心、“不自由毋宁死”、重契约守规则,这些所谓“美国精神”,其源头正是清教徒精神。  第四,新教伦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早期的基督徒看来,工作是贬低身份的行为。宗教改革的思想家们用“重回原典”为口号,纠正中世纪天主教会对天主教教义的歪曲,加尔文发掘了基督教“禁欲”的古典教义并赋予其新意义,认为工作本身是一种值得赞美的行为。加尔文称“世界就是我们的修道院”,将信仰生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用勤奋的工作和节俭的生活实现个人的“救赎”,以此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并在现世“增加神的荣耀”。新教徒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凡是经历过宗教改革洗礼的国家,往往也是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这些新教伦理成为资产阶级奔走世界各地、创造财富、实现人生价值、彰显上帝荣耀的精神动力。  综合以上影响,可以看出宗教改革推动了西欧乃至北美的近代化进程。当然,宗教改革也造成了新的宗教权威,加强了国王的权威,这些外在的权威成为后来启蒙运动的矛头所向;宗教改革也是后来惨烈宗教战争的一个诱因。历史影响总是复杂的,但宗教改革的积极影响仍然是主要的。  四、解释历史价值  历史价值包括过去的时代价值、现在的时代价值。解释历史价值要重视价值的重新发现,正如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人们总是从当代的立场出发,以当前为参照来观察和认识历史的价值。历史价值体现了“家国情怀”,也往往成为一节课的教学立意。只有解释清楚历史价值,我们才明白在无限丰富和复杂的历史中,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这一特定的历史。  宗教改革过去的时代价值是“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那么它的当代价值是什么呢?  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今天,勤奋工作、忠于职守、简朴生活、慷慨慈善、担当责任,这些清教徒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国家GDP跃居世界第二,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经济伦理尚待确立,社会上的拜金主义盛行,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官商勾结、行贿受贿、做假互害、传销骗局、为富不仁,不一而足。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新教伦理也有相通之处。这就是宗教改革的当代价值。  历史解释的内容非常丰富,除了以上四个关键要素,当然还有其他要素,如历史事件的人物、与人物活动相关的思想、历史事件的过程、历史的阶段特征、不同时代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解释,以及历史解释的逻辑等等。但抓住关键要素无疑能够在时间有限的课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注释】  [1]徐蓝、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60页。  [2]姜红珍、沈为慧、何成刚主编:《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 世界近代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72—77页 ,《宗教改革的影响》:1.促进近代科学的产生; 2.推动西方近代教育的发展 ;3.促进宗教宽容;4.推动西欧社会转型 ;5.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3]《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0页。  [4]朱孝远:《国家主权与现代政治秩序之基——德国的宗教改革与国家教会关系演变》,《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第10期。  [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84页。  [6]苗岩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 年第3期。

选自《历史教学·中学版》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