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暴将军的小妾 霍氏:杀妾飨士,安史之乱转折点,吃人三万当军粮的开端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24 18:22:58
分享:

霍氏,张巡爱妾。

张巡或许不是一个熟悉的名字,但他是安史之乱的关键人物之一,“杀妾飨士”的事情更是被后人争议不止。

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第二年,他的儿子杀了安禄山后作为叛军首领,旗下尹子奇带领十三万大军攻睢阳城。睢阳首领本为太守许远,但当时睢阳城里有不少客将,张巡便是其中之一,许远看到张巡有勇有谋,让贤给张巡。

张巡带领睢阳城将士死守10个月,期间城里断粮,军士开始“打猎”,因为被困城里,所谓的打猎,也就是捕捉些鸟雀、蛇鼠一类的东西。后来发展到剥树皮、吃纸张,甚至把皮制的盔甲煮来吃。后来东西吃完了,将士虚弱不堪,城外是虎视眈眈的叛军,身后是大唐王朝。

这个时候,张巡把自己的爱妾霍氏喊了出来,杀了爱妾分给军士充饥。

统帅开头,剩下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自此打开潘多拉魔盒。

许远献出了自己的奴仆。

然后全城开始吃人,先吃妇人,后吃老幼,吃了三万人。到城破之时,偌大一个睢阳城,只剩下四百人。

三天后,援军终于来了,七天后,睢阳便被收复。

需强调的是,这并不是野史,多部正史都有记载。

《旧唐书》记载:“尹子奇攻围既久,城中粮尽,易子而食,析骸而爨,人心危恐,虑将有变。巡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

《新唐书》记载:“巡出爱妾曰:‘诸君经年乏食,而忠义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众,宁惜一妾而坐视士饥?’乃杀以大飨,坐者皆泣。巡强令食之,远亦杀奴僮以哺卒……初杀马食,既尽,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人知将死,而莫有畔者。城破,遗民止四百而已。”

关于张巡为保睢阳杀妾飨士,《新旧唐书》《资治通鉴》中都是一个简单的“杀”。甚至连名字都没有。

曾看到一段引文,写到张巡妾是自愿献身,但没写出处。

引文:城陷则妾必死,尸烂于地为蝼蚁所食,甚无益也。不如变无益为有益,妾请以身为粮,延军士数刻之命,以待救。妾丑处,君须自食,以完吾贞。埋骨于地,以还父母。”巡义而许之,乃出爱妾,杀以食士。

霍氏作为一个乱世将军的小妾,沦为牺牲品是必然事件。

福建厦门,集美区灌口镇上塘村排前社“山峰宫”里供奉的“王姬娘娘”神像。

正史里没有留下张巡妾的姓名,她是一位可怜的无名氏,之所以出场,只是为了变成守城将士的“一杯羹”,成就张巡的千秋忠义。

在象形文字里,妾是一个跪着的女人,说白了,妾就是高级奴婢。古代男子如果未正式娶妻,就算有再多的小妾也是未婚状态。比如前段时间大火的《知否》。

张巡其实是有三条路可选的:

一,投降叛军,在当时有大量官员投降,只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差别。而且后期,只要投降开城,叛军是给予了他丰厚诱惑的。

二,弹尽粮绝,带人出城,战死沙场,名垂青史。

三,他走的这条路:杀妾飨士,用三万百姓做代价,为大唐反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当时叛军所到之处,几乎没受到像样的抵抗,连“固若金汤”的长安城都是一个月便沦陷了。

在安史之乱前,张巡只是一个县令,铁打的县令流水的江山,在哪个王朝做县令不是县令呢。

带人出城,战士沙场,对于一个将军来说也不是一个最坏的结局。

但是,张巡投降了或战死了,睢阳全城军民投降了,身后的半壁河山怎么办?

没有张巡死守睢阳,叛军将长驱直入,江南地区就会陷于敌手。大唐帝国也就失去了喘息之机,郭子仪、李光弼等更是失去了调集军队、物资的宝贵时机。不需多久,整个国家就会崩盘,重新沦入“五胡乱华”的黑暗时期。

“五胡乱华”有多黑暗?我只说结果,当“五胡乱华”结束时,曾经孵育出灿烂华夏文明的中原“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

这不是耸人听闻。安禄山叛军的残暴,超出现代人的想象。战火燃烧之处,“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杜甫哀叹:“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便是安史之乱后的真实写照。

后世对这件事情的争议从未断过。

有人觉得张巡杀妾飨士,是民族大义舍小家为大家,舍小城为江山。而且在古代的中国,天灾人祸,又经常发生饥荒,“吃人”是史不绝书,光二十五正史记载的,就有403件。

也有人现在儒家角度,批判张巡为“食人恶魔”。袁枚批评说:“孔孟之言,以为先有民而后有社稷……张巡可谓忠矣,然尽括城中老幼食之,非训也;杀妾,非训也。”王士祯《张巡妾》里说,“君为忠臣,妾有何罪?”保卫城市的目的,难道只是捍卫唐朝的疆域,不是为了保卫家人和城市的人民?

就像全中国的张巡庙都是供奉张巡许远,只有前排社供了张巡妾霍氏,每个人的观点都不同,你怎么看呢?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