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月明珠有泪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讲的是什么典故?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24 14:01:19
分享:

此二句为李商隐《锦瑟》一诗之颈联,有关这二句诗的典故有许多的说法。

沧海月明珠有泪

涉及到的典故有三种之多。

《李义山诗集注》有关于《锦瑟》一诗的注解中提到:

文选注。月满则珠全。月亏则珠阙。郭宪别国洞冥记。珠勒国在日南。其人乗象入海底取寳。宿于鲛人之宫。得泪珠。则鲛人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其中“沧海”句涉及到了两个典故:

一是引自《文选注》中说法,即海中明珠有灵性,随月的盈亏而变化。

另外一个就是鲛人泣珠的典故。

另有《唐名家诗导读》讲到了一个"沧海遗珠"的故实:

《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闫立本如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讲的是狄仁杰早年做官时被人诬告,当时的黜陟使闫立本对他的处境深表同情,更欣赏他的才华,说他是沧海遗珠。

当然,关于这个说法被《唐诗百话》反对,认为牵强附会。

不过我认为,李商隐的锦瑟一诗既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则他也许想表达的思想情感本身就很复杂,这个典故倒也说不上勉强。

李商隐在一句诗中用多个典故,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情感本身就是其卓越文学功力的体现。

且这三个典故都可以照应诗人的一生经历。

即月满珠全月亏珠缺,即为悼亡妻子离世,妻子在世的时候,自己虽羁旅在外,聚少离多,但幸得妻子贤惠,因此婚姻和感情是圆满的,妻子死后自己的感情生活变得不圆满。

鲛人泣珠这个典故用在此诗中,有说是李商隐悲李党领袖李德裕被贬海南并死在那里。李德裕对李商隐有提携之恩,故诗人为人生路上失去一位导师而悲伤难过。

其实对李商隐有过帮助的也不止李德裕一个人,还有如早年的恩师令狐楚,欣赏他才华的萧浣、郑亚等等。

只是李德裕被贬之地远在海南,一代良相的遭遇尤其悲惨,因此诗人内心的伤感就特别的重,所以会产生更直接的联想。

其实也可以由李德裕的遭遇联想到封建社会时代德才兼备的士人往往并没有落得更好的结局。

鲛人泣珠的典故另有报恩的传说,《昭明文选》载:

俗传鲛人从水中出,曾寄寓人家,积日卖绡,绡者,竹孚俞也。鲛人临去,从主人索器,泣而出珠满盘,以与主人。

王维有诗句云:“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即是对世间识才之伯乐的感激。

此典也可泛指诗人对此生以来遇到的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内心的感恩之情。

“沧海遗珠”之典写自身际遇,李商隐对自己的政治才华是有足够自信的,此典可指自己犹如大海中遗落的明珠,从未真正有机会得以发出自己的光彩,即是发抒对自己终其一生仕途沉沦的悲怆之情。

如此,此诗句涵盖了三个典故,高度概括出诗人对自己家庭、事业与人生的遭际,一时为之所感,不觉为之一哭。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句只有一个典故,即《唐名家诗导读》中所提到的:

《困学纪闻》卷十八:司空表圣云:“戴容州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义山玉生烟之句盖本于此。”

戴叔伦论诗主张诗歌要含蓄朦胧,远望时若隐若现,而近于眼前,面目表露无遗则失去了诗歌的含蓄之美。他用了“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的形象化比喻,指作诗讲求语言的优美、内容的充实与意境的圆融。

有传说大海里的珍珠要吸收月亮的光华才能养成,那么玉的养成也应有些神秘美丽的传说。

宋代王安石的《估玉》一诗有句“潼关西上古蓝田,有气郁郁高拄天。雄虹雌霓相结缠,昼夜不散非云烟。秦人挟斤上其巅,视气所出深镵镌”或可一证。

诗中讲到了秦时的采玉人到蓝田山中采玉,欲知玉之所在,采用的技能就是望气。

有玉的地方,必有昼夜不散的灵气,如擎天之柱,直上云霄,这气有两道,一雄一雌,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发出七彩的光芒,意阴阳和谐的生成环境。

《水经注.渭水》提到秦始皇建皇陵在蓝田山,此山“其阴多金,其阳多玉”。

由此,传说中生长玉的地方是太阳光经常照耀的地方,玉吸收了太阳的光华而渐渐蕴含温润的气息,远看仿佛有雾气萦绕。故云“蓝田日暖,良玉生烟”。

蓝田之名即是得于玉的品质,《长安志》载:

周礼曰:玉之美者曰球,其次曰蓝……三秦记曰,葢以县出美玉,故名蓝田。

锦瑟一诗中间两联其意境甚美,就内容而言,前三句略可猜测一二,而此句确实更让人费解,玉意象多与品格相关,或此句可指自己并不像外人所猜测的那样背恩负义,而是一个犹如美玉一般心地纯净品格高尚的人。

不管这两句的典故究竟指的是什么,人们更多地是被诗歌精致华美的言辞,幽美清丽的意境所感动。此二句:沧海对蓝田,一宽阔一高耸,月明对日暖,一夜一昼;一冷一温;珠对玉,皆人间美好物事,一养成于阴,一生发于阳;泪对烟,一明晰一蒙胧。营造出两幅绝美又相反相成的境界,千年而下,令人咏之如含英咀华,口齿生香。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