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两个人今生今世能够结为夫妻,不管是以何种方式,从相识、相知到相爱,最终走到一起,都是一种难得的缘分。而由于姻缘的原因,让两亲家变成关系比较特殊而又亲密的亲戚,从而有所联系和走动。然而,为什么在民间有“两亲家最好还是少些来往比较好”的说法呢?甚至有的农村老话还说,“亲家少来往,两边多安康”,这有道理吗?似乎有点夸张。
“门当户对”论。千百年来,传统的婚姻家庭文化特别讲究门当户对,原因是在人们朴素的观念里,只有门当户对的婚配,才是幸福美满的。如果门第不相当,户族对不上,亦或相差较大,所成婚姻也不会太圆满。因此,除了心目中理想的所谓完美的“门当户对”,两亲家中有一家自认为有一定的差距,都会比较主动地减少来往,以便引起不必要的彼此之间的尴尬。比如尤其是过去的富家小姐、官宦之女等,所谓的“下嫁”到“穷小子”家庭,情况就更是如此了。
“老不管少事”。即使门当户对,两厢情愿,两亲家之间相处得也很融洽,可是,自古以来就有“老不问少事”的传统观念,所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只要是女儿嫁到夫家以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条扁担跟着走”,基本上只要不发生重大的原则问题,男女双方父母都是从来不去过问的。否则,来往的多了,难免会牵涉到各自的家务当中去,而“清官难断家务事”,往往会越理越乱,反倒有可能不利于双方家庭的和睦和安宁。年轻人的事,就由年轻人自己去处理,双方老人不插手,不偏向,不添乱,也许会处理得更好些。
“亲戚稀来香”。亲戚来往向来是农村中优良的历史传统,可以联络感情,加强交流,互相帮助等等。但是,如果亲家之间经常登门造访,不仅双方都麻烦,而且会变得习以为常,没那么亲近热情了。偶尔见一次面,做几个小菜,来上两口小酒,交谈甚欢,亲情甚浓。如果经常在一起相聚,反倒会失去这种感觉,变得如此而已。正如“距离产生美”一样,毕竟是两家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和时空间,对两家都有好处,关系也许会变得似乎更加亲密一些。
亲家们总是都希望两家儿女,都能够把生活过得好些,这是人之常情,但也要讲究一点艺术,少一点来往,多一些理解,可能是让两家都平静幸福的良方。当然,现在的婚姻家庭观念已经大大改变了,特别是对于独生子女来说,两亲家几乎就是两家合一家,不分彼此,所以,经常交流聚会来往也是常态。总之,“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儿女的幸福快乐,做父母的都会视情况,做好一切的。大家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