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社区 健康社区都有什么?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9 00:40:43
分享: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不太爱说废话和套话,这段时间看了不少业内关于因疫情引发的设计思考和总结,说实话,都对,但,不好用。

我想把我这两年来的关于社区景观的一些思考和思路跟大家做一个分享,抛砖引玉吧。

文中提及的内容和图示有限,近几天会借这个平台做一次线上交流,会有更多思路和内容,也顺便做个口宣吧。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的确不是这两天才想出来的东西,研发和推导有两年多了,但鲜见能真正落地的。因为管理的惯性使然,对于新东西总要打了折扣才能推进,但一旦打了折扣了,这西瓜就变成了西瓜籽了。疫情来了,或许大家能够真正看到这些研发的价值所在了,代价有点大啊。

破题

社区为什么会成为传染病的温床?

所有人群密集的城市或者城市群,任何传染性疾病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灾害。

20世纪以来,一共有四次大规模的传染病在亚洲地区爆发,其中两次在中国,都是发生在高密集型城市的城区里。而地产本身创造的就是一个人群密集的载体,所以一旦出现高传染性的疾病,社区是最佳受害者。

但是疫情导致的人们观念上的转变反而会促进行业和产品的升级改变。

01

那我们该如何

有针对性的解决呢?

社区要做到“健康”其实有三个维度来界定:科学布局、智慧管控、方便高效。

P1

第一:科学布局

首先,对于社区而言,以往提到的开放型社区需要重新定义,开放的不是独立地块的社区本身,而是街区;

街区的绿带、绿道、口袋公园系统成为多个社区的共生体,而社区自身的开放性的理念更多会体现在空气的益于流动,视线内外的见绿,也就是规划布局要重视通风利好而不是高容积率的围合式,即便是围合式,要针对城市的季风特点在上下风源方向要有开口;

▲图片由源创易提供,非授权请勿商用

其次,对于社区场地、功能节点的布局设置,要结合风流的影响。

我们最早跟万科合作研发的“风光定位”系统里就明确提到了风对于选址的重要性。但是基于条件所限,推导出来的最佳位置会有偏差。结合这次疫情带来的思考,那么我们可以反向操作,就是寻找出“风死角”,这个位置不会变,而在这些区域不宜布置人群聚集场地。

即使不是疫情,这种位置也不应该设计功能型节点,原因嘛:气味不好且蚊子多。这个不展开了,需要通过案例才能说明。

▲图片由源创易提供,非授权请勿商用

最后,细节。

聚集型的功能场地里除了美好的设计之外,与之相配套的绿化设计要注意呈组团化立体化,布置在冬季风源的上风向,既可以挡冬季风也有视觉美感;活动场地尤其是儿童类的场地内应该增加洗手池,这个配置可以跟物业的清洗设置结合,便于上下水的管理。

这个以往是属于改善型社区的配置,以后或许会成为一个标准配置了。

▲图片由源创易提供,非授权请勿商用

P2

第二:智慧管控

这次疫情出现之后,几乎所有的小区都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小区门口成为了人群最密集的区域。原来的初衷是不让外来人员随意进出,结果导致的是这个区域成了最危险的地方。

问题的根结还是在于以往的大门设计都是考虑“体面”和“好管”上,从来没有想过“便捷管理”。

▲图片由源创易提供,非授权请勿商用

我们曾经提过一个观点,随着人力成本的升高和智能设备的完善,最好的大门管理应该是“少人化”甚至是“无人化”,即便没有出现疫情,社区在主要的大门出口管理上都应该是:

A. 业主人行进出单独流线——少人服务或者无人服务

B. 外部人+车独立流线——门卫管理

C. 业主车行潮汐通道——一进一出可以变成两进或两出,无人管理

D. 户数不大于 2000 户的社区,宜采用两个社区车行出入口,一个单进,一个单出,外部车辆特定口进出

E. 人行出入口采用人脸识别自动门禁,减少接触

F. 外部访客采用 APP 预约制,凭二维码可单次进出社区大门及对应楼座大堂及电梯

以上七条,其目的并不是针对疫情管理,更多的是针对社区管理的发展趋势,在“智能化”和“无人化”方向上做尝试和摸索。

相信此次疫情之后,这种管理的思路会变成一种共识。

▲关于社区大门的图示说明

延伸说一下,针对业主的人行出入口可升级为封闭大堂式或者半开放式,在这个区域里可以完成一系列的管控操作。

▲图片由源创易提供,非授权请勿商用

这个思路也可以转变在户型设计上,以往的玄关布局和客卫设计,也许会因此发生改变,改善型的户型会增加玄关的辅助功能,在视觉美感之外增加清洁清理的区域,储藏必备物品的空间,客卫双门设计,从玄关可以直接进入完成一些必要的消毒或者清洗步骤,而不用进入客厅才能完成这些工作。

暖通设计方面,中央空调、上下水、烟道等部位会有可替换、可清洁的装置,让居所更健康、更安全、更便捷,益于拆装清洗;新风过滤系统的可更新也变得更关键。

高层住宅以往对于楼梯的设计不重视,遇到突发灾难或者疫情时,电梯就成为累赘,所以楼梯的通风采光、必要节点的辅助设计成为一个需求。

在社区景观中,实时360度监控成为必须,为物业、社区、政府提供更有利的管理工具,这个就不展开了。

P3

第三:方便高效

第二部分中已经提到了一些相关内容,再延伸一下就是对于全区的路径设计中,如何让管理变得更高效,业主使用和物业管理更方便呢?

首先,一定要改变原来“人车分流”的理念,绝对的人车分流只适用于小型化社区,大部分社区应该提倡相对人车分流,这是出于步行服务半径的考量,对于人行安全可以在人车流交叉点上做好减速装置和视觉提醒就可以保障。

其次是内部车行环路,这个可以尽量与消防通道叠合考虑,这条体系要满足三个功能:

1. 满足消防车和救护车的使用,这个不展开了;

注:救护车能够停到每一栋楼前这是设计必要考虑项,因此 消防登高面的景观化处理必须给救护车通行和掉头留足空间,要知道有时候延误一分钟就可能是一条命 ;

▲图片由源创易提供,非授权请勿商用

2. 内外部车辆的管控分离,内部车辆可以直接下地库,外部车辆进入社区后可以在环路上,做到可管可控;

3. 环路体系上允许分散设置访客车位,可以满足搬家、送货、快递的通行功能,结合临停点设置组团级的快递自取箱。

▲单循环路网体系示意图

有些公司在管理制度上采取矫枉过正的方式,对于一些可灵活化的地方因噎废食,导致因预留不足,后期使用的结果就是不人性化,不便利。

至于为了考虑车位销售采取的地面停车一个不留的措施,解决的办法也可以是预留空间便于物业后期改造使用。

疫情期间大家困在社区里多日,相信更多的管理者可能更能体会到因设计不足导致的问题,借这个机会,让我们一起改变吧。

02

回到最初的题目上

到底什么是“健康社区”?

文中我所提到的仅仅是一个方面,要增加扩展的还有很多,例如植物啊、水体啊、身心灵啊,的确要按照一篇论文来写,可以再补充非常多的地方,但是我认为那些都是第二层级的问题。

▲图片由源创易提供,非授权请勿商用

本质意义上的社区健康,是人群行为的健康,是邻里交互的健康,是管理方与业主方都能够更轻松便捷得工作和生活从而带来的心理健康,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都开始用机器人提供医护服务了,社区服务迎来这一天也许并不太远了。

希望疫情早日过去,但不希望疫情期间带给大家的痛都早早遗忘,让我们都尽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起来,实干、慎言、明智,与各位共勉!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