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 东厂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8 11:13:10
分享:

东厂

东厂,明代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设立东缉事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地点位于京师东安门之北。 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历史背景

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用武力非法推翻了建文帝政权,在南京自行登基,改元永乐,是为明成祖永乐皇帝。但当时社会上对永乐政权的合法性异议纷起。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时出现,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新政权并不十分支持。而朱棣亦对朝廷大臣多不信任。

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于是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在朱棣起兵的过程中,一些宦官和和尚出过很大力,所以在他心目中,还是觉得宦官比较可靠,而且他们身处皇宫,联系起来也比较方便。于是朱棣一反太祖关于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禁令,重用宦官。

机构沿革

永乐十八年十二月,明成祖朱棣为了镇压政治上的反对力量,决定设立一个称为“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的新官署,命所宠信宦官担任首领。建立东厂还有监视锦衣卫的意图。东厂建立更深的背景是明代加强中央集权。起初直接受明成祖指挥,后来统辖权移到宦官手里,其权力在锦衣卫之上。

成化十三年春正月,明宪宗增设西厂,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为员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及至宪宗时又复设立“西厂”。这个机构“不特刺奸之权,薰灼中外,并东厂官校,亦得稽察”[1] 。其后虽因内阁大学士的“谏阻而罢”,但至武宗时“西厂复设”,形成东西“两厂对峙”的局面。更有甚者,未几又设立“内行厂”,以大宦官“刘瑾躬自领之”,东厂、西厂皆受监临,“逻卒四出,天下骚然” 。[1]

明朝后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激化, 封建专制的皇权面临严重危机,明熹宗重用宦官魏忠贤,把中国历史上的宦官专权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魏忠贤在宫内选会武艺的宦官组成一支万人武装队伍,作为羽翼;在外收罗齐楚浙党为主的官吏作义子走卒,人称“阉党”。文臣有崔呈秀等“五虎”,武将有田尔耕等“五彪”,还有“十孩儿”、“四十孙”等,“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徧置死党”[2] 。秉笔批红,掌握朝政,从首辅至百僚,都由他任意升迁削夺;他握有军权,可随意任免督、抚大臣;他也握有经济大权,派亲信太监总督京师和通州仓库,提督漕运河道,派税监四出搜括民财。“内外大权一归忠贤”[2] 。出门车仗,形同皇帝,所过之处,士大夫都跪在道旁高呼九千岁。阉党和无耻官吏还竞相在各地为他修建生祠,一祠耗银数万乃至数十万两,祠成后,地方官要春秋祭享,官、民入祠不拜者论死。魏忠贤专权时,厂卫特务更是空前嚣张。

熹宗天启三年,他自任东厂提督;锦衣卫的都督,则是他的干儿子田尔耕。厂卫勾结,大兴冤狱,残害异己官吏,勒索钱财,暴虐百姓。“民间偶语,或触忠贤,辄被擒僇,甚至剥皮、刲舌,所杀不可胜数,道路以目”一次,京城四个平民在密室夜饮,一人酒酣耳热,大骂魏忠贤,其余三人不敢出声。骂者话音未了,突有隶役数人冲入,捉四人面见魏忠贤,魏下令将骂人者当场剥皮,另三人赏钱放回。生还者吓得魂飞魄散,险成疯疾。魏忠贤肆虐专政七年,使明末各种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加速了明王朝的崩溃。思宗即位后,虽然逮捕了魏忠贤,罢逐了阉党,但积重难返,他仍然任宦官、倚厂卫,还振振有词地埋怨大臣:“苟群臣殚心为国,朕何事乎内臣”,就这样直到明朝灭亡。

官员设置

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公或督主,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通常由司礼监中排名第二或者第三的秉笔太监担任,其官衔全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东厂的属官有掌刑千户、理刑百户各一员,由锦衣卫千户、百户来担任,称贴刑官。

除此以外,设掌班、领班、司房四十多人,由锦衣卫拨给,分为子丑寅卯十二颗,颗管事戴圆帽,着皂靴,穿褐衫。其余的人靴帽相同,但穿直身。

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又叫“档头”,共有一百多人,也分子丑寅卯十二颗,一律戴尖帽,着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绦。役长各统帅番役数名,番役又叫“番子”,又叫“干事”,这些人也是由锦衣卫中挑选的精干分子组成。

东厂不仅在机构及人员配置上更加精干合理,而且在侦缉行动上制订了相当严密的制度。如每月初一东厂都要集中布置当月的侦缉工作,厂役在东厂内抽签决定所负责的地盘。在文献记载中可以发现,东厂厂役的工作种类都有特殊的名称。例如监视朝中各部官员会审大狱及锦衣卫拷讯罪犯者名为“听记”,在各处地方官府访缉者名为“坐记”,还有某位官员有何举措,或某城门捕得要犯,胥吏记录上报东厂者名为“打事件”。

东厂第一任厂主已不可考, 《明史·成祖三》记载 “是年,始设东厂,命中官剌事。”

明代大太监王振、刘瑾、冯保、魏忠贤都曾统领东厂。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

主要职能

刑狱审讯

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一人掌理,委以缉访刺探的大权。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

东厂的侦缉范围非常广:一、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都要派人听审。二、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厂人员坐班,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

社会监视

东厂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依据监视得到的情报,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政治反对派,不经司法审判,东厂可以直接逮捕、审讯;而对于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或者有皇室贵族身份的反对派,东厂在得到皇帝的授权后也能够对其执行逮捕、审讯。

东厂入内即摆设大幅岳飞画像,提醒东厂缇骑办案毋枉毋纵。

《明史·刑法志》:“刑法有创自有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踵而行之,至未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又“东厂之设,始于成祖。锦衣卫之狱,太祖尝用之,后已禁止,其复用亦自永乐时。厂与卫相倚,故言者并称厂卫。”

历史评价

明代东厂大堂入内即可见大幅岳飞画像,提醒东厂缇骑办案毋枉毋纵,堂前还有一座“百世流芳”的牌坊。可惜东厂在实际办案中完全背离了这个初衷。东厂番子每天在京城大街小巷里面活动,并非完全为朝廷办事,更多的是为自己谋私利。他们常常罗织罪名,诬赖良民,之后就屈打成招,趁机敲诈勒索。到了明中后期,东厂的侦缉范围甚至扩大到了全国,连远州僻壤,也出现了“鲜衣怒马作京师语者”

明代的刘瑾、魏忠贤等专权的宦官,大多倚靠锦衣卫、东西厂、等类带有特务性质的专设监察机构,不断陷害、诬杀正直大臣,多用酷刑,魏忠贤的党徒拷掠杨涟、左光斗等正直官僚,用尽酷刑。

史籍记载 “京师亡命,诓财挟仇,视干事者为窟穴”,这也就是说,东厂干事成为流氓头子,

“自京师至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免”,“冤死者相属”。

东厂建立初期客观上有反腐败的效果,极大的加强了皇权。但东厂更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历史影响。

一、越过正常的官僚机构,进行特务活动,存在大量阴暗面,人为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

二、为宦官专权提供了条件,但在明朝宦官只是皇帝权力的延伸 。

由于东厂镇压的手段极其残酷,且有因向独裁者邀功或其私利而为之,所以容易制造大量的冤假错案,以致于东厂在明代社会上的口碑极差。

影响

明代的宦官是人们不断诟病的对象,宦官及领导的东厂给明朝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也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们对社会的干扰体现在方方面面。[3] 明朝多数士大夫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从维护明王朝的统治出发,对东厂干预司法的行为予以激烈的批评。他们认为,东厂受理词讼常常酿制冤案,随意侦缉威胁社会稳定,干涉狱政经常滥加私刑。他们指出,东厂干预司法,破坏了明初设立的三法司管理司法事务的祖制,威胁明王朝统治的稳定。[4]

厂卫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监视官僚系统。至于社会上层人物的隐私,以至“家人米盐猥事”,很难躲过厂卫的耳目,多在宫中传笑。厂卫对民间的监视,尤其是针对富民的监视,也无孔不入。吴养春靠黄山收息,是徽州有名的富户。他的家仆告他私占黄山,历年所得租税计六十余万金。吴养春被逮至京,照数追赔,他本人被拷打而死,妻女自缢,家产尽收。郡中许多富户也因受牵连而破产。一般来说,专权宦官同外朝官僚、同民间富户的关系都是很紧张的。[5]

与锦衣卫、西厂异同

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是明代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这三个司法机关以外设置的直接听命于皇帝,执掌“诏狱”的特务机构。

锦衣卫,皇帝的侍卫机构。前身为太祖朱元璋时所设御用拱卫司。明洪武二年改设大内亲军都督府,十五年设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

西厂在明朝历史上只短期存在过,明宪宗成化年间成立了一个新的内廷机构——西厂。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

西厂仅仅成立5个月就被撤销,只相隔一个月宪宗又恢复西厂。明武宗继位后,大太监刘瑾掌权,宦官势力再度兴起,西厂复开,刘瑾倒台,武宗才下令撤销西厂。西厂作为一个临时产品,就这样在历史上永远地消失了。

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属于外臣。而东厂、西厂的首领是宦官,即内臣。

在与锦衣卫的关系上,东厂后来居上。由于东厂厂主与皇帝的关系密切,又身处皇宫大内,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锦衣卫向皇帝报告要具疏上奏,东厂可口头直达;皇帝还赋予东厂督主以监督锦衣卫人员的权力。东厂和锦衣卫的关系,逐渐由平级变成了上下级关系 。在宦官权倾朝野的年代,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厂主甚至要下跪叩头。

东厂、西厂与锦衣卫共同点是监视、侦查、镇压官吏的不法行为。即“巡查缉捕”

总之,出于专制政权的内部需要,皇帝需要一个独立于官僚机构之外的势力供自己使用,东厂、西厂与锦衣卫都是这样的机构。

参考资料

[1]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6。

[2] 《明史·列传列传第一百九十三》.国学网 [引用日期2019-03-16]

[3] 岳鹏举 .宦官及东厂特务对明朝的影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

[4] 董剑飞 .明代士大夫对东厂、西厂、内行厂干预司法的论说[J].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5] 白寿彝总主编;王毓铨主编.《中国通史 16 第9卷 中古时代 明时期 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1410-1412页

历史大学堂品史,历史堂原创出品

“东厂”是明朝最臭名昭著的特务组织,朱棣最初为何要设立它

原创|2019-07-20 1

“永乐年间,朱棣设立了一个国家暴力机构,这个机构主要由宦官掌握,直接对皇帝负责。督察院、大理寺、刑部都无权干涉其运作,权力之大也是少有匹敌。东厂的首领叫做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也叫东厂提督。

永乐年间,朱棣设立了一个国家暴力机构,这个机构主要由宦官掌握,直接对皇帝负责。督察院、大理寺、刑部都无权干涉其运作,权力之大也是少有匹敌。东厂的首领叫做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也叫东厂提督。

东厂的首领一般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担任,其地位在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史料记载“十八年置东厂,令刺事。”朱棣在永乐十八年建立东厂,主要职责是刺探情报。东厂是最早的秘密情报机构,且还有自己的监狱。

朱棣作为帝国最高统治者,坐拥广阔的国土面积,驾驭着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拥有着几乎无限的权力,为何他还要设置这样的一个机构?他在担心什么?

巩固其统治地位

成祖朱棣夺位不正,他并非正统继位,而是通过发动战争夺取的政权,名不正言不顺。为何靖难时,朱棣攻打济南城,见到太祖的灵位则不敢开炮,因为他心虚。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心理让朱棣左右为难。

朱棣打入南京城的时候,有一个人挡在他的马前,阻拦朱棣即皇帝位。那人说:“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朱棣马上醒悟过来,首先去祭拜先帝,接着才能登上皇位。这位拦住朱棣的人叫杨荣,后来成为最早的内阁七人之一。

“靖难”并非靖难,这只不过是冠冕堂皇的说辞,朱棣进入南京城,马上杀掉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之流。朱棣曾令方孝孺帮其写诏书,方孝孺不同意,并在大庭广众之下吼道:“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图 靖难之役

这一切都说明,朱棣上台初期的统治并不稳固,所以他一方面需要笼络人心,比如解缙等人,另一方面需要干掉反对他的人。朱棣不同于他父亲朱元璋,他有两个嘴脸,对敌人极其残酷,对顺从者则大肆封赏。

靖难打了四年,死了无数人,代价很大,朱棣也极其珍惜其劳动成果。为了稳固其统治,他设立了东厂。建文旧臣大多投降,不过朱棣不一定都全部信任。他担心有一天他的天下会再次出现问题,于是他只能利用暴力来维持他的统治。

从此可以看出锦衣卫的权力太大,没有书面或者口谕,就能随便处决犯人。这就是被朱棣宠坏的纪纲和锦衣卫。纪纲这个人为人阴险歹毒,且也深通厚黑学,并能很好地揣摩帝王心术,所以他能平步青云成为锦衣卫最高长官。

在权力的影响下,纪纲开始积累自己的势力,因为没有人可以约束他,他可以随意铲除异己,攻击政敌,甚至还有大量贤臣被诬陷害死。最后纪纲甚至打造了数万兵器,欲图谋不轨,在宦官的举报下,纪纲的阴谋才被揭开,阴毒的纪纲也没有什么好下场,被凌迟处死。

此事之后,朱棣更加缺乏安全感,一个没有权力约束的组织是要不得的,接着朱棣设立了东厂。

图 明代特务组织东厂梅花令牌

宦官是皇帝最亲近的人

皇宫中除了皇帝,就是宫女和宦官,宦官从东汉就有,是服侍皇帝的仆人。早在朱棣靖难之时,宦官就是朱棣的喉舌,建文帝的动向基本都是由宦官传达到朱棣耳中。对此朱棣也感到很是欣慰。

嘉靖年间,因为黄锦本是皇帝侍从,从小一起长大,于是黄锦成为嘉靖最信任的宦官,并提拔为东厂提督,且掌管司礼监。朱棣身边同样有一群这样的宦官,他们唯命是从,不仅能把皇帝生活照顾好,还能从皇帝手中要得官职和赏赐。

因为宦官是皇帝最亲近的人,宣德年间,朱瞻基为了制衡文官的权力,他设置了专门的宦官学堂,让翰林学士来教宦官读书,可见宦官和皇帝已经亲近到了什么程度。和你距离最近的人,才可能让你感到信任,就算大臣们一心为国着想,也抵不过宦官的一句耳边风。

图8 明朝宦官所戴的官帽

实际上,朱棣是个很明智的帝王,他很清楚朱元璋禁止宦官干政的原因,所以他对宦官也设置了相应的限制。只不过眼前的人只有宦官可以利用,他只能选择宦官来领导东厂。

宦官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而作为身体不健全的人类,其心理必定会出现问题。于是东厂的作为大多不择手段、残酷至极,宦官和东厂对明帝国影响深远,也可以说他是明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九鱼亭

参考文献:《明史》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