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途潦倒 才华盖世,却一生穷途潦倒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7 21:50:52
分享:
康乾年间,在扬州地区活跃着一批大艺术家,人们将这一批文风相近的书画家称为“扬州八怪”。这扬州八怪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当属郑燮了。

一纸“难得糊涂”,使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燮——郑板桥享誉天下,也道出了其一生处事为人的宗旨。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

虽然郑板桥才华盖世,跨越三朝,可他五十岁时才做了个七品芝麻官,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他擅写兰竹,成就也最大。他的诗清新脱俗,朴实泼辣,著有《板桥全集》。

郑板桥从小就资质聪慧,三岁识字,八九岁就可以写对子。传说有个叫李四的农民请郑板桥的父亲写一张字据,说明要卖一部风车给郑五,契约上要写明风车的情况。父亲说要写五六百字,要郑板桥磨墨。

小板桥听了摇摇头说:“二十字够了,哪里需要五六百字!”众人都感到很惊讶,问他二十字如何写字据。这时,只听郑板桥脱口说道:“李四有风车,卖给郑五家,竖起转三转,一件也不差。”众人大惊,叹为神童。

古时候的小孩子开始认字以后便要对对子,郑板桥家隔壁有个铁匠铺,他父亲看着隔壁的铺子,就给几个小孩子出了一个“两间东倒西歪屋”的上联,郑板桥不假思索就对出“一个千锤百炼人”的下联,大家都觉得郑板桥将来肯定会大有出息。这些故事后来被人广为流传。

然而,郑板桥的一生并不如意。在诗《七歌》中,他写他幼年时,母亲汪氏患病,病中依然要起来给他喂奶,半夜还要带病起床,一边咳嗽不止,一边哄他入睡。

他四岁就死了母亲,十四岁时又失去继母郑夫人。奶妈费氏是一个善良勤劳的妇女,给予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奶妈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郑板桥三十岁时,父亲去世,此时的郑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甚至后来连自己的儿子都饿死了。生活的煎熬给了郑板桥身体上的痛楚,儿子的夭折,给了他心灵上沉重的打击。

郑板桥直到五十岁时才做了一个小官,后到潍县当知县,遇到饥荒,他迫使当地富裕人家平价卖粮食,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救济灾民。这引起了当地贪官污吏、恶豪劣绅的不满,向朝廷诬告他,朝廷以赈灾不当惩罚他。他只得辞官回家,从此一肩明月,两袖清风。

郑板桥无官一身轻,再回到扬州卖字画,身价已与前大不相同,求之者多,收入颇有可观。但他最厌恶那些附儒风雅的暴发户,就像扬州一些脑满肠肥的盐商之类,纵出高价,他也不加理会。

高兴时马上动笔,不高兴时,不允还要骂人。他这种怪脾气,自难为世俗所理解。有一次为朋友作画时,他特地题字以作坦率的自供:

“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于此,但笑而听之。”

郑板桥是一个对社会、对人生时刻保持清醒认识,富有正义感,愤世嫉俗,爱憎分明,是非分明的人。用屈原的一句话:“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来形容他,再恰当不过。

就是这样一个认死理的人,要保持他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放着官不做,放着钱不挣,结果偌大的一个艺术家,却混得一生穷途潦倒。但他赢得了民心,赢得了一世清名而百年流芳,赢得了我们打心里的敬意。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