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是人体血液中的重要成分,是免疫系统抵御细菌的巡逻兵。在生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它的变化往往是很重要的指标。为此,今天我们单独来看看如果白细胞降低可能预示着哪些疾病,另外,有哪些常见药物也会引起白细胞的变化。
白细胞是由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组成的。正常成人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为4~10×10^9/升,当低于4×10^9/升时,称为白细胞减少。大多数情况下,白细胞减少是由中性粒细胞减少引起的。当成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10^9/升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低于0.5×10^9/升称为粒细胞缺乏。白细胞减少的危害白细胞是人体的“白色卫士”,具有防御各种病菌的免疫功能。当白细胞减少时,人体就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侵害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白细胞减少的程度。▲轻者可以没有症状,或者表现为乏力、疲倦、头晕、纳差、心悸、失眠和低烧,部分患者容易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泌尿道及胆道感染。▲当白细胞进一步减少至粒细胞缺乏时,往往起病急骤,全身症状严重,表现为突发寒战、高热、头痛、全身肌肉或关节疼痛。一旦发生感染,病灶不易局限,迅速恶化及蔓延,如果感染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将危及生命。白细胞减少的三类病因白细胞成分变化的简略表格白细胞减少的病因复杂,按发病机制主要分为三大类:白细胞生成减少、破坏或消耗增加以及分布异常。01白细胞生成减少药物因素最常见的原因是骨髓损伤,可由电离辐射、抗肿瘤药物和某些药物引起。这里列举一些可致白细胞生成减少的常用药物,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解热镇痛药 吲哚美辛;抗菌药物 氯霉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磺胺类、亚胺培南;抗高血压药物 卡托普利;抗惊厥药物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 抗甲状腺药物丙硫氧嘧啶、甲硫咪唑、卡比马唑;降糖药物 甲苯磺丁脲;痛风及降尿酸药物 别嘌醇、秋水仙碱;制酸药物 西咪替丁;精神类药物氯氮平、氯丙嗪;其 他 金制剂、青霉胺、呋塞米、去铁酮等。感染因素感染是白细胞减少的另一大原因,由于白细胞消耗及病毒本身可抑制骨髓粒系造血,最多见的是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爆发性的细菌感染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如伤寒、粟粒性结核等。先天性因素除了获得性因素外,还有先天性因素导致白细胞生成减少。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表现为婴儿时期就出现严重的粒细胞缺乏,导致严重感染。02白细胞破坏或消耗增加一些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例,往往是由自身免疫性机制造成的。“自身免疫”好比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导致自身受到伤害。见于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体直接作用于中性粒细胞,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性粒细胞减少也可以由药物诱发,几乎任何一种药物都有可能引起这一类并发症,但比较罕见。一般在停药后可逐渐恢复。非免疫性的白细胞减少主要见于感染,感染时白细胞消耗增加。03白细胞分布异常大多数来门诊咨询的人都属于“特发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没有症状,在体检时偶尔发现,不具危害性,也不需要治疗。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中性粒细胞在骨髓成熟后进入外周血,一半随血液而循环,另一半粘附于微静脉血管壁,循环池和边缘池粒细胞保持动态平衡,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边缘池和循环池中的粒细胞可一过性地从一方转向另一方,使白细胞计数大幅度波动。当边缘池的中性粒细胞增加,则循环池的中性粒细胞就相应减少,这是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一个原因。许多健康的非洲人以及其他种族人群,尤其是中东地区人群,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偏低,但边缘池里的粒细胞并不向循环池转移。就好比有些人存在银行里有很多钱,但拿出来花的钱却非常少。这些人群对感染的易感性并没有增加,骨髓检查并无明显异常,仅仅是中性粒细胞产量有所减少。还有一些不明原因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称为“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指的是不明原因的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不呈现阶段性的变化,也没有隐匿的疾病。通常女性多见,有可能是骨髓中免疫细胞抑制造血引起的。红细胞与血小板同时减少值得提醒的是,当血常规显示不仅仅只有白细胞减少,红细胞、血小板也同时减少时,问题可能就不是那么简单了。①可能是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吃”掉了太多的血细胞;②也可能是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或恶性实体瘤转移,抑制了正常造血;③抑或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功能衰竭造成全血细胞减少;④还有造血原料缺乏,导致巨幼细胞贫血等。总之,由于白细胞减少的病因庞杂,一旦发现,最好及时到医院请医生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