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改革 2020年中小学教师职称真的要取消了吗,职称改革后会有哪些大变化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6 10:00:54
分享: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有三大趋势:一是向基层一线教师倾斜,二是职称评审标准简化,三是职称退出机制。

职称改革,提高了小学教师职称待遇,小学教师也有了正高职称。下放职称评审权力,简化职称评审程序和硬件标准,缩小或者取缔外语、计算机在职称评审中的地位,把一线教学实践成果纳入职称评审,是各省职称改革的主要内容,也具有行业普遍性,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而职称评定和待遇向一线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倾斜,则是教育主管部门为了解决基础教育地区间不均衡发展的问题,加强基层教师队伍建设,使乡村学校引得进、留得住优秀人才,全面提高基层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所采取的有力措施。山东、甘肃、河北、吉林等数省,试行了乡村一线中小学教师教龄满二十年可晋升中级职称、满二十五年可晋升副高职称、满三十年可晋升正高职称这一优待政策,并且不受职称名额比例限制,也不受岗位限制,满足条件就能评,评了就能聘,就能享受相应的职称待遇,全面提升了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使乡村中小学校教师岗位成为“香饽饽”,一举扭转了乡村学校向城镇学校之间,教师的单向流动通道,增强了乡村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终结职称终身制,试行职称退出机制,则是对有限的中高级职称名额的最大利用。对因身体原因、个人原因等,不能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中高级职称人员,试行职称退出机制,腾出职称评定岗位和机会,使在职教师增大评聘职称的机会,提高在职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待遇,也是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的强有力措施。

因此,职称改革,是更切合职称评定实际,更能发挥职称评定对专业技术人员和岗位职能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并不是为了取消职称,更不是重新回归平均分配,回归“大锅饭”机制。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