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兰 历史真相:邓丽君amp;李香兰《夜来香》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4 05:52:11
分享:

评论功能已开启,请到文末发表留言

《夜来香》

李香兰版本

词曲:黎锦光

邓丽君版本

作者:孟丰敏

第一次听到《夜来香》是在那个深秋的黄昏,父亲的心爱卡带机放在我的书桌上,对着窗外的夕阳,我静立一旁默默倾听,邓丽君温柔的唱词像绸缎,铺开了一幅旧上海的歌舞场景。而听首唱李香兰的歌声,却又是另一种感受,那香艳的味道像香水一样弥漫了房间,觉得乱世里也是繁花似锦,你以为那是盛世,歌舞升平呢。唱得多么香甜醉人,有多少美梦在吐露着如蜜的芬芳。我为你歌唱,你为我倾倒,生活便是这样的爱到醉生梦死,管它昼红夜白。

夜来香啊夜来香,到底是怎样一种花儿呢,究竟有多么香呢?为什么用夜来香来形容夜上海的舞女生活呢?这些问题曾缠绕在我年轻无知的脑子里,使我也爱那茫茫夜色、南风清凉,设想在夜色下的上海街头逛一逛,看看灯光里的黄浦江,思量着月下花儿入梦,我与恋人窃窃私语的甜蜜感觉。可是这歌曲怎么听,总使人有点萎靡的感觉,这即是香软绮艳的靡靡之音吧。

你要细细去查清了这歌曲背后的真实人生,那怎是夜来香呀,其中不堪之人事,真叫人唏嘘。词曲作者叫黎锦光,但是有些曲谱上却注明是金玉谷。金玉谷应是黎锦光的别名、笔名吧。

黎锦光和陈歌辛处于同一时代。有人说黎锦光被称作王,陈歌辛被称作仙。具体如何,还是留给历史来说明吧。其实,黎锦光在如今很容易被人当作黎锦晖,因为这兄弟俩都是当时的著名作曲家。他们是湖南省湘潭县人。家中有兄弟八个,个个都是行业能人。黎锦晖在黎家排行老二,黎锦光排行老七。黎锦晖和黎锦光都是词曲家。黎锦晖还是我国儿童歌舞剧的创始者,比如至今依然流行的歌曲《老虎叫门》即是。但这篇文章,我要介绍的只是黎锦光。

作曲家:黎锦光

黎锦光流传不衰的著名作品是《夜来香》和《采槟榔》。有人说《夜来香》并不香,而是臭的,而且是“遗臭万年”的作品。为什么遗臭万年呢,因为民族问题。因为这个缘故,很多人避嫌不谈黎锦光和《夜来香》,但我们总要面对真相,让更多人了解这首歌曲背后的辛酸人生。

因为黎氏兄弟俩都从事音乐创作,而且因为黎锦晖创立的明月歌舞团在当时创作了大量的歌舞形式的歌曲,以迎合国民党舞会的需要,比如那首《满场飞》便是常备的舞会的舞曲。那个节奏非常适合跳舞,能烘托起热闹的气氛,歌词也会让人忘了抗战时期的各种压力烦恼,所以成为当时舞会的首选。

可当时正国难当头,黄埔军校毕业的黎锦光竟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可见其不懂世故的纯真性格。而大多成功的艺术家都具有这种纯真、激情四射、自恋的特点。这种纯真得像孩子一般得的性格特点却无法为普通人所理解,这也成为黎锦光给自己惹来政治麻烦的主要原因。

所谓性格即命运。黎锦光擅长写这种舞曲,所以《夜来香》的诞生是其舞曲写作已到了炉火纯青之时。歌曲的优美度远远超过《满场飞》。

关于《夜来香》歌曲诞生背景有多种版本。第一种版本,据说是黎锦光自己回忆的,他创作这首歌曲是在一九四四年的初秋夜晚,当时他正在徐家汇的百代公司等待京剧名角王桂秋来录音棚灌制唱片,久等不见人,他站在窗口看夜色,忽有一阵凉风引来了夜来香的花香,这时灵感来了,擅于写舞曲的他信手拈来一首恰恰舞节奏的旋律,而后才填词。黎锦光是无师自通会作曲填词的吗?

黎锦光是个学霸,最早是湖南大学土木系的大学生,后来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他逃到上海,加入他二哥黎锦晖的明月歌舞团。因为和二哥性格矛盾大,他作曲只好自学成才。这里想说明的是,黎锦光是个天才,但没有政治头脑。明月歌舞团里只有三个作曲家。除了他二哥以外,还有一个著名作曲家就是聂耳。

聂耳写了什么作品,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义勇军进行曲》,而且创作时间是在一九三五年,在日本学习音乐期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影片《风云儿女》创作的。因为这首歌曲,聂耳成为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这首歌曲随着影片的上映唱遍了全国,给抗日战争中的祖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新中国成立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其实黎锦光和聂耳、陈歌辛都是热血青年。黎锦光考入黄埔军校就是一个例子,但他和陈歌辛一样不懂世故,经历了大革命失败后,心灰意冷地离开了战场,专心埋头创作歌曲,不懂得歌曲也要和现实情况相结合,就好像当时的女作家张爱玲,也是写一些与当时社会现实不吻合的作品,不能以国家大事为己任,沉浸在个人的情感世界里,自然会为时人诟病。如果当时《风云儿女》请黎锦光创作爱国歌曲,我想黎锦光也可以写得不错,也会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先驱。

但由于黎锦光创作的歌曲多数和舞曲有关,个人风格被定位了,所以电影公司要寻找写革命歌曲的作曲家时,就不会考虑到他。而聂耳当时没有黎锦光这样出名,总是很积极地寻求合作对象。这首《义勇军进行曲》歌曲便是他自己主动争取来的。可是在国内创作了一半却跑到日本学音乐去了,然后在日本完稿寄回来。 如果聂耳没有早逝,那么他的留日学习经历和他创作国歌的举动,文革期间肯定也要遭到严厉批判,所以,一个人的命运往往是自己无法掌控的,聂耳那么年轻便如流星而逝了,仿佛仅仅是为了创作国歌而来到人间的。

回到黎锦光的故事,黎锦光与革命歌曲无缘是可悲可叹的,这和自身性格思想有关。他大约是情种,抗日战争胜利后,写的歌曲也还是在情爱范围中,不能有所突破和超越。所以他最好的歌曲便是情意绵绵的《夜来香》和《采槟榔》。

通常好歌曲都是无意中因为某个缘故偶然哼成的,并非认真地坐在那里苦思冥想出来的,而且大多是作者心情不错,于是诞生了美好的旋律出来。当然,我大胆断定,这其实是一首爱情歌曲,而非为了歌颂什么美好的夜色。在这种夜色里,凉风中的夜来香勾起了某种情绪,黎锦光这位音乐诗人大约是在思念心上人,又不能对外说明那甜蜜浪漫又暧昧的感觉,他便只能借月色来抒发他对心上人的感情,也就是借景抒情吧,于是一首心曲诞生了。虽然这首歌曲以后扯上了不幸的政治事件,我以为那真是个惨痛的意外吧。作者本身并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现在要介绍一下《夜来香》的首唱者李香兰。黎锦光很了解李香兰是著名歌星,但他当时知道她是日本人吗?这里面是有谜的。我便大胆地推测,想揭穿这个谜底。便是那一句“夜来香,我为你思量”露出了马脚。此“夜来香”是谁呢?

先说说一九四四年的政治环境。那时反法西斯战场的曙光正在来临,希特勒在全球各地的战争中都受到无可挽回的惨败。作为法西斯盟军的日本也正日薄西山了。这时,位于长春市红旗街的长春电影制片厂,这家当时是伪满时期株式会社的电影公司《满映》。一九三七年,伪满洲国国务院正式通过了“满洲电影国策案”,企图用“娱民映画”的淫秽恐怖思想来愚昧误导当地人。

这家日本电影公司里有一颗璀璨明星——李香兰,日本名是山口淑子。她的祖父因为痴迷中国文化,1906年举家迁往中国东北。父亲在满铁会社下属的抚顺煤矿教日本人汉语,亲近中国人。当年她父亲还涉及一个平顶山事件。在该事件中,她父亲因“通敌”受到日本军方监视拘留。她出生在中国,跟着父亲从小就会讲汉语,也就把中国当成了她的母国,把日本当作了父国。她的中文名字是她父亲结拜的中国兄弟——亲日派沈阳银行总裁李际春为她取的。

现在要说《夜来香》诞生的第二个版本,据说是黎锦光所在的百代唱片公司请他为李香兰专门打造的。一九四四年时,李香兰作为明星来到百代公司录制唱片,于是看到了黎锦光的《夜来香》曲谱,很喜欢,就恳请黎锦光让她演唱。黎锦光就同意了。当时黎锦光究竟知道李香兰是日本人吗?

于是,还有第三个版本是百代的赵先生说的,说《夜来香》是黎锦光于1944年6月初夏妙手偶得。曲谱贴到了办公桌上,独被李香兰看中,于是一曲成名。赵说:“有次,李香兰在大光明电影院开三场演出,万人空巷,1路有轨电车也被逼停,大批日本兵出来维持秩序,赵问黎,她怎么这么红啊?黎说,如果他们知道她日本人的身份,就不会这么红了。”由此可见,黎锦光知道李香兰是日本人身份,并非法庭宣判后。那么,他为什么要给她唱呢,只是凑巧而已吗?恰巧的便是李香兰的名字中有个香字,且这位女子是个日本人,在中国便只能偷偷地假扮中国人来赢得中国人的喜欢,如同夜来香不能在白天绽放芬芳吧?

《夜来香》歌词后来被日本作曲家翻译成日语,同样在日本传唱多年。李香兰因为这首歌曲在中国和日本名声大噪。因此与当时的周璇、白光、张露、吴莺音齐名,成为当时上海滩的五大歌后之一。但李香兰在自传中如此回忆道:“尽管这首歌曲很受欢迎,但流行的时间不长,后来日文版和中文版都禁止出售……理由是任何一首软绵绵的情歌都会使风化紊乱。”

但是日本战败后,她因为在侵华战争的电影《大陆三部曲》中扮演了一个天真的、爱上日本男人的中国女性,以勾结日军的“文化汉奸,危害母国”的罪名被逮捕。但是审判席上发生了很戏剧的一幕。当旁听席上的人们得知她竟是日本人,罪名不成立时,情绪更加失控,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纷纷要求重审。聪明乖巧的李香兰此时很机智地唱起了动情的歌曲,流着眼泪边唱边鞠躬道歉。

她后来在自传《李香兰--我的半生》中写道:“身为中国人却和日本人共同拍摄冒渎中国的电影,协助日本的大陆政策,背叛了中国,这就是我的罪名”……我偶然间被身披‘战争时代’这件外衣的命运所操纵,人生中的每条道路都由不得自己选择。待到察觉时,我已被夹在相互争阋的母国中国和祖国日本中间,拼斗的火花溅满全身。”

她上中学期间正是日本吞并东三省的时期,发生了著名的长城会战。于是同学便好奇地问她对此看法。她回答道:“我希望站到北平的城墙上去,死在中国和日本双方的枪弹之下。”1972年,中日恢复建交后,李香兰泪流满面地表达她的真情实意:“真是让人快乐的一天啊,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2005年,85岁高龄的她发表文章劝诫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要参拜靖国神社,说:“那会深深伤害中国人的心。”

这位经历特别、传奇的女性,很幸运地被当时的中国审批她的法官宽恕了,当然重点在于她当时没有参与政界活动,所以终被宽容地释放了。只是我对此觉得奇怪,她作为日本刻意扶持的新星,用于改善日本在东北的形象,怎么算是没有参与政界活动呢?特别之处在于她的父亲当时强烈反对她进入复杂的演艺圈。于是那位臭名昭著的策划侵略中国的急先锋甘粕正彦便亲自上门游说她父亲。她因此成为日本对中国进行文化宣传的傀儡。

她在法庭上陈述自己无辜的理由是她年轻无知,无可奈何地被利用为侵华宣传的工具。这应该是她的真实心声,所以她写书教育日本青少年牢记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并说:“这全都是事实也!”。我相信,是那一次法庭的无罪释放,让她得以回日本继续幸福地生活,让她对生养她的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内疚感和感激之情,所以才会诚挚地为自己年轻时假扮中国女性来欺骗中国观众而忏悔。

李香兰一直没有忘记让她在中国乃至日本一曲成名的黎锦光。一九八四年,时任日本参议员的李香兰邀请黎锦光来日本。阔别多年相见,李香兰和黎锦光一定都百感交集,尤其他们都是劫后余生,所以当李香兰忘乎所以地拥抱黎锦光,并当场歌唱《夜来香》时,百感交集、泪如泉涌。大概他们自身也很难准确描述他们心中错综复杂的感受吧。

写到这里,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张爱玲、周璇、李香兰都出生于1920年。难道1920年是女星出生年吗?

从艺术角度写名人的人生经历,体察别人的人生,对比自己的人生,感受这人生之无常,一切皆如影梦幻,即使最明亮的星星也都有消失的一天。而且越是成为明星,越是要经历非常的坎坷曲折道路,被人欺负、侮辱、误解、怨恨、伤害,到最后也还是留名,不留身。

即使如李香兰这样被中国人批作“文化汉奸”却可以善终的,其内心所受过的煎熬,生活中的艰难,我们也并不了解。有时死对一个人来说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猪狗不如地活着。所以求得安生,对阅尽人生风雨沧桑的人来说才是正道。即使是杀人犯,如果得到了宽恕,内心得到了平静,他也想重新做一个好人来回报人家对他的爱。可是平静是最难得的状态。

在乱世,作为一个个被时代风云卷裹,不由自主的艺术家们,哪里敢想平静呢?如何能够站稳自己的政治立场,在那个时代是非常重要的,否则身家性命难保,这样即使他们的作品艺术性再强,即使能传五百年,对他们而言其实也没什么意义。世上走一遭,此生身死,一切休矣,来世,他们一定不愿意再当名人吧。

来源网络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