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池 杨凤池:走在街上,总被人围着咨询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2 19:20:40
分享:
——Psy525.cn上周日,持续五天的大雾导致了“大连史上最严重的航班延误”,据统计,约有五万人被这场大雾搅乱了行程,这其中就包括计划来连的著名学者、央视《心理访谈》节目特邀专家主持人杨凤池教授。——525心理网受大连同行邀请,杨教授原计划于上周日来连担任一场大型亲子公益讲座的主讲人,可惜“天公不作美”,讲座开始的时间到了,杨教授还滞留在首都机场,所有翘首期盼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大连家长和其他与会人员只好“望雾兴叹”。为了弥补这次未能成行的遗憾,7月4日下午,杨凤池教授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文/本报记者周媛图由受访者提供A亲历之一:考研失败走上“心”路尽管经常采访,但对话心理学者,记者忽然有些忐忑,在研究人心的专家面前,你的一切心理活动,阳光的、暗淡的、兴奋的、沮丧的是否都会被专家一眼参透?杨凤池一如荧屏上为观众熟悉的不温不火、语气平和沉稳。他笑答:“心理咨询师可不是相面的,不可能上来就给来访者拍‘X’光。不过,一般听对方说上10分钟,就会对前来求助的咨询者有个基本了解。”访谈伊始,记者原本准备把例如“如何看待‘裸婚’、如何对待‘黏’人孩子”等几个在大连的公益讲座上被听众提及的问题带给杨教授,但记者很快发现,其实,这类问题在杨教授的新书《幸福“心”帮助》中有大段的阐述,看专家的著作要比在有限的时间里让专家释疑还“解渴”。于是访谈便从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神秘的“心理咨询师”身份开始。“作为一名专门研究心理的专家,您自己有心理受困的时候吗?”记者试探着问。“有啊!”杨凤池非常坦诚,“眼下就有让我困惑的事情。”“那您是怎么应对的呢?是不是会求助其他心理咨询师呢?”杨凤池“呵呵”地笑了:“我的办法是转换思维角度。”接着,杨凤池用他的一段人生经历阐释了“转换思维天地宽”的道理。原来,能够走上心理学研究之路,继而在这个领域成为专家,正是一次人生挫折、内心困惑所致——20多年前,现在的杨教授还是个一门心思要报考生物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大学生,但事不遂人愿,所报考学院的生物医学专业偏偏“门槛高”,即使他的分数已经达到录取线,但那个专业就是不录取他,失望、困惑、愤懑之后,“他们为什么不录取我!”杨凤池在心里千百次追问这个问题。忽然有一天,他冒出一个念头来:“看来人心值得研究,我不如转变方向去学心理学吧!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就这样,一次会让很多人觉得“山穷水尽”的升学窘境竟逼出了日后的行业知名专家。对于这段经历,杨凤池颇有心得:“如果我当年不转换思维,而是一心钻牛角尖,持续为自己不被录取的不公正待遇不断申诉,那将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扼杀了对其他领域探索的兴趣,很可能不会有今天的成绩。”眼下,正是应届毕业生求学、择业的阶段,杨教授的这段“塞翁失马”的人生经历会给很多年轻人有所启示。B亲历之二:让“麻烦之旅”变得津津有味时下,“淡定”一词流行,与杨凤池交流,记者真切地感受到渗透在其言谈、细枝末节间的“淡定”。“在困顿间换一种想法,换一种思维。”为了说明这种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杨凤池又饶有兴致地说起了他的另一次特殊经历。杨凤池曾三次赴国外进修学习,上世纪90年代,一次进修即将结束前,他作为15名留学人员的领队要带大家从米兰到威尼斯。在火车上,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两名同行女士的财物被窃,可恶的小偷偷走了这两个人的所有“家当”——钱、机票甚至护照。身处异域,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加上当年通信交流不畅,在当地补办护照机票十分麻烦,两位受害人愁得直哭。作为领队的杨凤池当然不能袖手旁观,浪漫迷人的世界名胜近在眼前,但他必须陪同两位同胞原路返回罗马,帮她们到警署报案、与领事馆沟通等。轻松惬意的观光之旅变成反复说明情况的“麻烦之旅”,真够让人沮丧。可心理学家却“转换思维”,在这趟“麻烦之旅”中游出了兴致:“很多人都去国外旅游过,可是有几个人亲历过与使领馆外交官和国外警察打交道。这一趟让我对在国外怎么报案、怎么补办机票的程序门儿清。哪儿得交钱、哪些钱可省,我都整明白了。我发现国外的警察办案素质并不高……”看似沮丧之事,在心理学家眼里却变得“津津有味”。C亲历之三:“化骨绵掌”应对剑拔弩张连续七年担任央视《心理访谈》节目的特邀专家主持人,杨凤池仅在这个节目上就为五六百名来访者作过心理咨询,他也由此成为“明星学者”。与其他被央视捧红的“明星学者”相比,杨凤池笑称,易中天教授走到哪里,粉丝们大都热情邀请签名合影,可他要是走在街上被认出来,马上会被人围着咨询,可心理咨询不是在哪里都能做的,他只好婉言谢绝人家,常落得“架子大”的印象。这张“名人脸”走到哪里都会一路绿灯吧?记者好奇,可杨凤池一次“虎口脱险”的亲身经历却推翻了记者的想象。据说,巧妙解围是心理学专业知识帮了他。有一次,杨凤池去洗车,排进了队伍才发现,等待的车太多,想退出来,后路已被后来的车辆堵上了。刚好一个旁边洗车位置腾空了,老板示意他,既然出不去就“加塞”洗一下吧!不料,排在后面的一个脾气暴躁的壮汉不干了,先是擂了杨凤池的车,接着又火冒三丈地给了洗车工和老板好几拳,最后他带着一腔愤怒逼视着杨凤池,危机一触即发。彼时,杨凤池的非语言信息——眼神里,充分释放着同情理解、关心包容的信号。同时,他在心里想,现在我要设置个保护机制,从现在开始,这人说的每一个字都是鸟语,我听不见!终于,壮汉喊累了,也不那么暴跳如雷了,问杨凤池:“你有什么说的?”杨凤池继续用温和的眼神看着对方,坚决地说:“你说的都对!你说的每一个字都是对的!”对方根本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答复,愣了,为给自己找个台阶,他转身对老板说:“你看人家,多讲道理。”本来剑拔弩张的架势让心理学专家的“化骨绵掌”三下两下拆招。在课堂上,杨凤池也把这次“历险记”讲给学生,用以说明如何用心理学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困境。小战术中却蕴涵着大智慧。525心理网,中国心理咨询第一品牌![转载请注明来自525心理网和本文链接,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