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写了一篇文章,是讨论吕布军队的骑兵力量的。然后在评论中有人提到了陷阵营。我看了不少三国的小说,里面将陷阵营都是说得天花乱坠。今天这篇文章,日航君就想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陷阵营这个神话,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陷阵营。
一、陷阵营的人员构成及战绩我们先来看陷阵营的人员构成。陷阵营的常备兵力为七百余人,号称有一千人,装备有成套的铠甲和兵器,初步推测军队中有战马,但是应该不是冲锋陷阵所用。
陷阵营的长官为高顺,籍贯不详,加入吕布军时间不详,高顺初次登场是在196年。吕布出奔长安的事件是在192年,当时身边只有数百骑兵,张辽、成廉、魏越等人也在吕布军中,此时高顺还没加入吕布军中。我推测高顺加入吕布军的时间应该是在192年-196年之间。
其中有个插曲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河内武将郝萌造反,之后吕布逃到了高顺的军营,吕布一开始是支支吾吾不愿意说发生了什么,之后高顺主动问他:“将军有所隐不?”吕布才回答了一个“河内儿声”,随即高顺就判断出是郝萌谋反。郝萌谋反平定后,明明是立有大功的高顺却被吕布疏远,甚至连部曲都被吕布给剥夺。我们来看,高顺熟悉河内口音,而且应该是和郝萌有一定关系才会被吕布疏远,由此看高顺其人很可能是河内人或者是与此地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高顺可能和郝萌有关系
高顺本人的性格是“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这是非常标准的军人的性格,在当时没有统一的军校培训的情况下,高顺这种军队长官非常难得。例如说高顺的长官吕布“轻狡反复,唯利是观”,张飞“脾气暴躁,喜好饮酒”,因此高顺身上有着极为难得的军人气质,这也是陷阵营得以保持战斗力的重要原因。
在《三国志》中,陷阵营的战绩主要有以下几个:建安元年,平定郝萌叛乱;建安二年,随吕布征讨臧霸,不克;建安三年,击破刘备,后又击破夏侯惇,后参与下邳守城战。可以说陷阵营虽然出场时间不长,但是战绩却十分卓越,几乎贯穿了吕布的整个征战生涯,是吕布纵横天下的重要保障。
陷阵营
二、陷阵营百战百胜的秘诀在哪里?陷阵营在《三国志》中被评价为“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一支军队了。那么陷阵营百战百胜的秘诀在哪里呢?个人认为为以下三点:精锐的装备;严格的纪律;灵魂人物高顺的加持。
首先是精锐的装备。关于陷阵营的装备,《三国志》中记载“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也就是说陷阵营基本上人人都装备着铠甲和兵器,可能我们现在人受到电视剧影响,认为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非常难得。我们可以举官渡之战时的曹魏为例子,在《太平御览》中曹魏的《军策令》中记载:
“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
在这里我认为《太平御览》中的记载很可能出现了抄错了的嫌疑,因为古代书都是从上而下抄写阅读,很可能在抄写的时候将“一千领”抄写成了“二十领”,一千领应该比较正确。我们按照一千领来算,也就是说,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军中能够全副武装的铠甲仅仅只有一千领。而高顺手下则是有着七百全副武装的军队,按照比例来看已经很高了,其战斗力之强我们就可想而知了。因此精锐的装备保证了陷阵营有着超过同等军队的力量。
陷阵营应该是有着全套的铠甲的
其次是严格的纪律。首先来说,我认为吕布军中总的是有着比较严格的军纪的。例如说吕布手下侯成曾经私自酿酒,结果差点被吕布给杀了一事就可见一斑。而高顺的陷阵营,因为其长官高顺作风更加清正强硬,因此其军纪应该还好于吕布军队普通士兵。
在东汉末年那个混乱的时代,因为战争频发,军队损失极快,更新换代也快,因此纪律性往往难以保证。例如说曹操手下有一支青州兵,看似威武,实际上内部都是盗匪与农民组成的,曾经就在曹操与吕布作战之时四散逃乱,差一点害了曹操的命。从曹操的事例中我们就可见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是多么重要的。而陷阵营恰恰就是这样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
陷阵营是有着非常严格的纪律的
最后是因为灵魂人物高顺的加持。说实话,即便是一支精锐的军队,有着精良的装备,但是如果主将是个草包的话,那恐怕最终也只能折戟沉沙了。而高顺本人则是一员富有远见的大将级人物。
首先,高顺足够冷静。在面对着郝萌之叛的时候,高顺沉着指挥,先弄清楚了反叛的人是谁,之后再出兵进攻郝萌,轻而易举地终结了这一次叛乱,我们可见高顺的沉着冷静。
其次,高顺善于判断形势且有谋略。当时吕布因为臧霸劫掠物资想要去进攻臧霸,结果高顺表示了反对意见,高顺说:
“将军躬杀董卓,威震夷狄,端坐顾盼,远近自然畏服,不宜擅自出军;如或不捷,损名非小。”
后面事件的推进证实了高顺的判断是正确的。当吕布进攻臧霸的时候,臧霸拼死抵抗;当吕布撤兵回去的时候,臧霸却主动来和吕布示好了,由此可见高顺的远见。因此可以说高顺具备着成为名将的潜质,如果多加锻炼的话,可能其成就不逊色于张辽。
高顺是有着成为名将的潜质的
三、关于陷阵营的一些细节探析关于陷阵营,其实一直以来都有诸多的探讨和说法的,今天我也在这里说一下我的一些认识。
第一:陷阵营是重步兵还是重骑兵?为了写这篇文章,我查了很多资料,其中有很多文章都认为高顺为吕布同乡,为并州人士,因此陷阵营应该也是并州铁骑的一种,为重骑兵。
这一点很明显是不可能的,我们前面说过了,即便是财大气粗的袁绍,也仅仅有马铠三百具,凭借着吕布、高顺的财力,是万万不可能聚集起七百具马铠的。因此陷阵营不可能是重骑兵。
我本人偏向于陷阵营是重步兵,但是军队中装备有相当数量的战马以代步。这个是有前例的,据记载:
“东汉安帝元初六年,又发积射士三千人,马三千匹,诣度辽营屯守。”
当时鲜卑入侵,邓遵先派了积射士三千人援助,之前的三千人是没马的;之后又派了三千人,而这三千人是有马的。由此可见积射士应该是弓弩手的一种而并非是骑射的骑兵,这里的战马仅仅是起到了代步的作用,实际上这一批积射士属于步兵。
因此我推测陷阵营应该也是同样的情况,陷阵营是一支实力强大的步兵,为了保障机动性,吕布给陷阵营配上了战马,这样陷阵营就可以在日后的作战之中兼具机动性和战斗力了。
其实我前面分析过,高顺应该不是并州人,而是河内一带的人,因此他没有用吕布惯用的骑兵战术而是采用了中原地区常用的步兵战术。因此综上来看,我更加偏向于陷阵营为重步兵这一说法。
陷阵营很多时候都被人们认为成是重骑兵
第二:陷阵营为高顺的私人部曲吗?我们该如何认识陷阵营?究竟陷阵营是高顺的私人部曲还是吕布的麾下部队?在东汉末年,因为战乱频发,因此很多将领都会有自己的私人部曲,例如说李典、臧霸等人。这种私人部曲颇带有一些西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感觉,他们只听从于自己的直属上司而并非是自己的君主。
在建安元年郝萌之叛后,吕布就开始逐渐疏远高顺,甚至是“悉夺顺所将兵以为续”,将高顺的陷阵营交给魏续管理。这个时候给我们的感觉就是陷阵营不像是高顺的私人部曲。但是《英雄记》中又写:
“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
也就是说到了打仗的时候,吕布又会把这支军队交给高顺指挥,此后数次征战,陷阵营也都是在高顺的统帅下出战。很可能是因为魏续指挥不动这支军队,因此才会出现这种滑稽的场面。其实我们都知道,掌控一直军队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更换其下层军官或者是打散其编制,吕布久经军旅不可能不知道这一回事。最大的可能就是因为陷阵营的性质是高顺的私人部曲,一旦吕布想要将其大换血的话,就很容易引来陷阵营的反叛,这是吕布承担不起的后果。因此综上来看,陷阵营更像是高顺的私人部曲。
陷阵营更像是高顺的私人部曲
第三、陷阵营的最终下场如何?关于陷阵营的最终下场,在《三国志》中并没有提及。但是我们却可见这样一个记载,那就是吕布曾经在最后的下邳之战中率领千余名骑兵外出求援,结果被击败。据记载:
“自将千余骑出战,败走,还保城,不敢出。”
当时吕布被困在下邳城中,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了,他率领的最后千余名骑兵应该也是其军中最为精锐的部分,我推测陷阵营也在极有可能其中。但是正如我们上面所说,陷阵营属于步兵,并不善于骑术,因此突围失败,其自身也损失大半。最终随着高顺的身死,这支陷阵营也消失在历史舞台中了。
四、总结陷阵营并非是我们所想象中的那样无敌的部队,只是一支相对精锐的部队,因此才能在汉末乱世中脱颖而出,在一堆大大小小的杂兵之中脱颖而出。
个人认为高顺的悲剧的一生与陷阵营也有关系,我们可以想象高顺是半路加入吕布军中,自然不如张辽、侯成等老人受吕布信任;高顺手下的陷阵营为高顺的私人部曲,只听高顺的命令。如果换成大家的话,你手下一员大将是半路才加入你的军中,你对他并不熟悉,他带着一支非常精锐的部队,但是不听你的话只听那员大将的话,恐怕换了谁都不会对这员大将信任,更不要说吕布这样疑心重的人了。因此高顺的悲剧,早已注定。
可惜高顺有勇有谋有兵,本应该成长为一代名将,结果却折戟沉沙,令人唏嘘。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