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的意思 拼死吃河豚是什么意思 古人有多爱吃河豚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08 22:12:21
分享:

爱吃美食的朋友,一定深知河豚的美味,河豚是一种较高档的食材,号称“菜肴之冠”。不过河豚同时含有剧毒,如果处理不当便食用,严重的话可能会丧命。其实早在古代,河豚就已经成为被追捧的佳肴,甚至有种说法叫“拼死吃河豚”,传闻苏轼为了品尝河豚的美味,称死也值得。河豚到底有何魔力,能让人如此着迷呢?其实好吃是人的本性之一,追求美食不为过,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绝味食物——河豚

“拼死吃河豚”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谚语,这句话里蕴含了美味的享受和致命的危险。河豚在古代被称为“赤鲑”,“河鲀”等,又因为它受到惊扰时会气鼓鼓地胀成一个圆球的形状,也被称作“气泡鱼”,“鸡泡鱼”。虽然看起来憨态可掬,但是众人皆知,河豚有剧毒。

虽然河豚有剧毒,但这也是一味重要的食材。在宋朝时期,知名的苏东坡先生,就因为馋嘴河豚留下了一桩奇闻轶事。

孙奕编著的《示儿编》中有这样一则记载:苏东坡先生被贬官到江苏常州时,并没有因为仕途不顺而闷闷不乐,反而到处寻找美味的食物开怀自己的内心。一天,他受邀来到一位士大夫家吃饭,那一盘盘珍馐菜肴之中有一味便是河豚,苏东坡只夹了那一筷子就被这美味深深地迷住了。

这时那位士大夫似乎也看不懂脸色,还不断地问苏先生一些对诗词歌赋的看法,而那场宴席之中的其他人也竖起耳朵想听一听苏东坡想有一个怎么样的答案。这时便出现了搞笑的一幕,苏东坡先生仿佛没有听见一样不停地品味着河豚,忽然打了一个饱嗝,大呼一句:“也值得一死”。

这个典故,我们虽然无法考证真伪,但它的流传,也侧面说明了苏东坡先生的不拘小节。在严肃的士大夫之中,也有活泼开明之气,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说明了河豚味之美,让堂堂一位诗人都忘却了身边事物。

苏轼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吃货诗人。但其实不止在中国,在外国,古代也有为了河豚的美味而丧失生命的例子。

古代日本,就有许多爱好河豚的人,用一句古诗词来说,就是“虽百死而犹未悔”。在公元1590年,日本出征高丽,便有士兵集结起来食用河豚,最后因为处理不干净,许多的主要战斗力都失去了生命。

古往今来,有些人喜欢河豚,一辈子没有出过什么事情,因为食物处理得当;还有一些人运气就不太好,可能就吃了那么一次河豚就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生命。无论生或死,他们都是冒着巨大的危险去吃的,这体现的不仅是他们的大胆,还有河豚的绝美鲜味。

河豚毒素

大家都知道河豚有毒,也知道河豚剧毒,但河豚肉本身是没有毒的,只是在处理过程中的不当操作,会让毒素沾染到肉上。而处理毒素也不是件容易事,烹饪河豚也就有了“杀一条河豚比杀子只猪还要贵”的说法。那这神奇的河豚毒素又来自哪里呢?

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一书中记载:“味虽珍美,修治失法,食之杀人,吴人言其血有毒,子令腹胀,眼令目花,河豚子必不可食,曾以水浸之一夜之间大如芡实也。”大概意思就是河豚虽然味道鲜美,但是如果不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烹饪的话,吃了是会死人的,并且它的卵巢、眼睛乃至血液都是有毒的。

其实有数据称,河豚肉没有毒,有毒的是河豚毒素,这是一种神经毒素,只需要很少一点点就能致人死亡。有老一辈的人,可能会笑一笑说:“把河豚肉煮熟煮烂了,我就不信吃了还会有什么毒!”但是河豚毒素是一种很坚强的毒素,用100度的高温连续蒸煮八个小时都不会被破坏掉;用盐腌制,风吹日晒,做成鱼干也不能破坏它的毒素。

河豚毒素就是这么顽强,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期《法治讲堂》,大概就是说了一对老夫妻无缘无故在吃下咸鱼之后就暴毙而亡,最后查明真相,原来那些鱼在处理时和有毒素的河豚血液混合在了一起沾染了毒素,经过风吹雨晒,腌制蒸煮,都没有把那一点点毒素去掉,最后导致了两条人命的离开。

多少年来很多人都因为吃河豚而失去了生命,所以中学的生物课本上也指出,河豚没有特效的解毒办法,如果有人误食河豚,就要尽快进行催吐,然后送进医院进行催吐洗胃。这看似可爱的小小河豚,也不知,给人们带来的是快乐,还是烦恼?

“拼死吃河豚”真的值得吗

人们拼死吃河豚是因为它的肉质太过鲜美,让很多人将生死置之度外,但是我觉得我是一个惜命的人,如果让我冒着死去的风险吃一顿鲜美的河豚肉是万万不可的。

但是我想“快乐至上”和“民以食为天”的理念也深入了很多人心中,他们愿意甚至是十分乐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一次“华丽的冒险”,就为了一口小小的河豚肉。

行文到此处,当我正在幻想中的美味河豚和凶险毒素之间遨游时,又看到了一则报告:“无毒河豚鱼项目在江苏海安中洋集团龙洋公司获得成功。该公司有40万尾河豚鱼的大型养殖场。”

河豚鱼养殖正在不断地发展,已经培养出了无毒的河豚。虽然这只是少部分,但是我相信终有一天,我可以坐在华丽的餐厅中,不带有任何生命危险地去品味那一口美好的味道。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