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是全身体检中最基本的体检项目,很多种疾病可能有会引起血常规检查的异常,由此可以帮助医生考虑患者目前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可能是什么疾病。
血常规检查结果看起来很繁杂,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PL)。对于一个患者来,看一张血常规的验单,主要需看懂以下几项:
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1、红细胞(RBC)
参考值: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
增高↑:见于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肿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降低↓:
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
②破坏增多,见于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
③合成障碍,见于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2、血红蛋白(Hb)
参考值:男性 120-160g/L,女性 110-150g/L
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同红细胞计数,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
极重度贫血,HbL;重度贫血,Hb在31~60g/L;
中度贫血,Hb在>61~90g/L;
轻度贫血,Hb在>90g/L与低于正常参考的下限之间。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1、白细胞(WBC):
参考值:新生儿(15.0~20.0)×109/L,成人(4.0~10.0)×109/L
生理性增高↑: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降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2、中性粒细胞计数(NE)
参考值:0.50-0.70(50%-70%)
增高↑:见于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降低↓: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等)、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3、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
参考值:0.005-0.05(0.5%-5%)
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某些血液病,射线照射后、脾切除术后、传染病恢复期等。
降低↓:见于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4、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
参考值:0-0.001(0%-1%)
增高↑: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脾切除术后等。
降低↓:见于速发型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用药见于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过量等。
5、淋巴细胞计数(LY)
参考值:0.20-0.40(20%-40%)
增高↑:见于某些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等)。
降低↓:见于多种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免疫缺陷病等。
6、单核细胞计数(MO)
参考值:0.03-0.08(3%-8%)
增高↑:多见于结核病、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单核细胞白血病、黑热病及传染病的恢复期等,二岁以内的儿童可以稍高。
降低↓:一般无临床意义。
三、血细胞比容
(HCT)参考值:男性40%~50%,女性35%~45%
增高↑:见于大面积烧伤、连续呕吐、腹泻、脱水等。
降低↓:见于失血后大量补液及贫血患者。
四、血小板(PL)
参考值:(100-300)×10×9/L
增高↑:见于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后急性感染;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某些恶性肿瘤的早期等。
降低↓:
①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
②血小板破坏过多,如脾功能亢进;
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需要提醒的是,医学上用到的指标多数都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这个范围称作这个检查指标的正常参考值。
另外储医生提醒大家:有时候,可能有1%~5%的健康人是可以超出这个所谓的正常参考值的,在化验单上
显示不正常的结果有可能实际上是正常的。
因此,血常规的检查结果需要医生结合全面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化验结果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不要过于担心,也不能麻痹大意,应该多多听取医生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