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生平简介 辛弃疾对后世的影响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名言嘉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荣誉称号:无
影响力星级:★
[人物档案]
姓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出生:1140年5月28日
逝世:1207年10月3日
祖籍:历城
出生地:历城
逝世地:铅山
主要身份:诗人
主要功过:创作了大量反映国恨家仇、收复失地的词章,是豪放派的另一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青玉案》、《永遇乐·北固亭怀古》、《辛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1140年生于金朝占领下的济南府历城县。辛弃疾父亲早亡,由祖父辛赞抚养成人。辛赞虽在金朝为官,但时时教育孙儿不忘宋朝,恢复中原。1157 年,辛弃疾到金国都城燕京应试,但未取得功名。1160年,辛弃疾再次赴燕京赶考,并利用此次机会考察了河朔的防务。1161年,辛弃疾组织两千余众在济 南起义,后加人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同年,金朝内部发生内乱,完颜亮攻打宋朝的部队不战自溃,本人也被部下所杀。1162年,辛弃疾率领义军归顺南宋朝 廷,受到高宗赵构的召见。1163年,叛徒张安国杀害了义军领袖耿京,投降了金朝。辛弃疾带领50名壮士,奔袭金军营长,捕获了叛徒张安国,押回临安正 法。1165年,辛弃疾上书孝宗《美芹十论》。上书宰相虞允文《九议》,阐述自己恢复中原的见解,但未被重视。1168年,辛弃疾被任命为建康府通判,任 上写下了著名的《水龙吟》。1172年,辛弃疾任滁州知州,此后历任江西提点刑狱、京西转运判官、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大理寺少卿等职。1181年,辛 弃疾调任隆兴府知府兼江西安抚使,但随后被罢官,闲居于江西信州和铅山一带,达20年之久。1204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期间写下了流传千 古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年后被罢官。1206年,任龙图阁侍制,但因年老不支,回铅山养病。1207年,辛弃疾病逝于铅山,终年67岁。
[影响力评述]
辛弃疾的词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是宋金对峙时代仁人志士情感和思想的反映。在如火如茶的抗金斗争中,宋人的民族意识极大地觉醒,他们抗击外侮的高涨热情 被辛词最艺术化地再现出来。辛弃疾的词,加上后来的陈亮和姜夔的词,成为汉民族不畏强暴、保家卫国的正气歌。辛弃疾不仅仅是一个词人,也是一个战士,只是 因为时运不济,他没有在战场上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当然,如果辛弃疾成为了一个驰骋疆场的战将,也许也就不会有如此雄壮的辛词了。所谓的悲愤出诗人,辛 弃疾就像司马迁所说的那样,“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这才造就了他这样一位杰出的词人。
辛弃疾本来居住 在被金朝占领的历城。他的祖父辛赞在中原沦陷时因族众所累,未能南迁。辛赞虽接受过金人县令、知府一类官职,但一直心系南朝,常常“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思投衅而起”。在祖父的教导下,辛弃疾自幼就怀有恢复山河的雄心。他曾经两次利用赴燕京赶考的机会,“谛观形势”,观察山河地势,探听金军虚实,为日后起 事做准备。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发兵40万南侵。金朝占领区的民众因为“怨金人征赋之骚扰,不能聊生”,纷纷揭竿而起。历城农民耿京聚 众起事,义军如燎原之势,很快就发展壮大起来。22岁的辛弃疾感到时机成熟,也聚集2000壮十,举起了义旗。他率众加入了耿京的部队,被任为掌书记。与 辛弃疾相识的僧人义端,经辛弃疾介绍参加了耿京的义军。但义端却是个投机分子,他趁耿京不备偷了义军的军印欲投奔金军。耿京大怒,欲斩辛弃疾,辛弃疾请心 耿京宽限三日,让他追捕义端。耿京同意了他的要求,辛弃疾披挂上马,于义端逃亡途中将其捕杀。辛弃疾因此受到耿京的器重。
耿京接受辛 弃疾的建议,派辛弃疾赴江南与宋廷取得联系。正在建康劳军的高宗赵构召见了辛弃疾。但是北方的义军中却发生了变故,叛徒张安国杀害了耿京,然后投降了金 人,被任命为济州知州。辛弃疾闻讯后怒火填膺,他带领骑兵50骑远道奔袭济州,于金人大营中生擒张安国,连夜押送到建康,袅首示众。辛弃疾因此而在南军中 名声大噪。洪迈在《稼轩记》中称赞说:“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壮声英慨,儒士为之兴起。”后来辛弃疾回忆这次经历,写下了广为 流传的《鹧鸪天》,词的上阙写道:
以上内容由本站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