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乙肝 黄疸肝炎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4-15 12:09:05
分享:

黄疸肝炎的病因

最为常见的是急性黄疸型肝炎,它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一个类型,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黄疸型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慢性黄疸型肝炎两种,黄疸型肝炎病因有很多,主要有四种因素:

1、溶血性黄疸: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的疾病,都能引起溶血性黄疸。常见疾病有以下两大类:

(1)一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血红蛋白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恶性疟疾、蛇毒、毒蕈中毒等。

2、肝细胞性黄疸:各种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各型肝硬化、原发与继发性肝癌、败血症及钩端螺旋体病等,都可因肝细胞发生弥漫损害而引起黄疸。

3、阻塞性黄疸:根据阻塞的部位可分为肝外胆管及肝内胆管阻塞两类。

(1)引起肝外胆管阻塞的常见疾病,有胆总管结石、蛔虫、肿瘤及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引起胆管外压迫而导致胆总管阻塞的常见疾病或原因,有胰头癌、胰头增大的慢性胰腺炎、胆总管癌、肝癌以及肝门部或胆总管周围肿大的淋巴结(癌肿转移)等;

(2)肝内胆管阻塞又可分为肝内阻塞性胆汁郁积与肝内胆汁郁积。前者常见于肝内胆管泥沙样结石、癌栓(多为肝癌);后者常见于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郁积症、细菌性脓毒血症、妊娠期复发性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少数心脏或腹部手术后等。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指胆红素的代谢有先天性的缺陷,发病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年,常有家族史。如在婴幼儿时期未死亡而能存活下来者,其黄疸可反复出现,常在感冒或运动、感染、疲劳后诱发,但患者一般健康状况良好。这类黄疸临床上较少见,有时易误诊为肝胆疾病。

黄疸肝炎的症状

黄疸型乙型肝炎整个病程一般分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病程2-3个月。主要表现为恶心、肝区疼痛、食欲不振、黄疸等。

(1)黄疸前期

黄疸前期,一般持续2~7日,多数起病缓慢,可有畏寒发热,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胀痛、腹胀、便秘或腹泻等。某些病例有明显的上呼吸道症状,类似感冒。本期体征不显著,部分病例有浅表淋巴结肿大。于本期末小便颜色加深,继而巩膜及皮肤先后出现黄染。

(2)黄疸期

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约1周左右达高峰,部分病人短期内可出现肝内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黄疸日益加深,皮肤瘙痒,大便呈淡灰白色,肝多肿大,质地充实有压痛、叩击痛。约10%的病人脾肿大。肝功能检查有明显异常,本期病程2~6周左右。

(3)恢复期

这一阶段,大约持续2~3周,有的持续1~2月。这一时期黄疸已退,食欲恢复,精神和体力也逐渐恢复。肝功转氨酶逐渐下降一直到正常。肝肿大也逐渐恢复。但是肝脏实质的真正完全康复还需半年左右。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的症状和体征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无黄疸型肝炎无黄疸,其它症状和体征也轻。

有人观察有部分甲型肝炎患者在急性期病情恢复后,可再次出现病情复发(黄疸和转氨酶升高),少数患者呈慢性经过。有报道病程迁延达1年之久,黄疸持续时间最长达33个月。

黄疸肝炎的检查

1.血清胆红素测定:黄疸型肝炎会分泌出现胆红素,所以在对黄疸型肝炎患者进行检查时,可以进进行血清胆红素测定,1分钟胆红素是血清与试剂混合后于1分钟时测定的胆红素含量,一般占总胆红素的20%。肝细胞性黄疸时,1分钟胆红素/总胆红素的比值常在20%~60%。

2.血清蛋白测:针对黄疸型肝炎需怎样检查这个问题,专家指出可以对患者进行血清蛋白的测定,因为这种疾病在中、晚期,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甚至倒置。少数情况下,如球蛋白显着增高时,则总蛋白可正常或超过正常。蛋白电泳测定在急性黄疸型肝炎者,其β及γ球蛋白轻度升高;而肝硬化时β及γ球蛋白明显增高;梗阻性黄疸的中、晚期,α2及β球蛋白升高;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时,则α2、β及γ球蛋白增高。

3.血清总胆固醇及脂蛋白-X测定:黄疸型肝炎是肝炎病毒侵害患者的肝脏引起的,如果患者的肝脏出现大面积坏死的时候,患者的胆固醇酯降低。正常人血中无脂蛋白-X,而在肝外阻塞性黄疸及肝内胆汁郁积时则脂蛋白-X呈阳性,其阳性率达90%~100%。单纯肝细胞性黄疸时,脂蛋白-X极少阳性。

黄疸肝炎的治疗

黄疸型肝炎是由于肝炎病毒使肝细胞破坏、肝组织破坏重构、胆小管阻塞,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通常,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时,这些部份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治疗方法如下:

1、水冲击疗法: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往往有水的代谢失调,组织内有水分潴留现象。在治疗过程中使水分充分排出,同时让病人另饮水,或输给较大剂量维生素C的葡萄糖液,以移换排出的水分。如此反复施行,可冲洗瘀积在肝内、血液内及组织内的胆红质,使之由尿排出,从而缩短黄疸期。

2、引流:十二指肠引流,通过利胆排出毒素,有加速黄疸消退的作用。

3、中医中药:茵陈蒿汤或茵陈五苓散加减对黄疸型肝炎有良好效果。方剂中加入利胆、消炎、清热解毒药物,可以加速黄疸消退。

4、对胆小管型肝炎,可以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黄疸肝炎能治好吗

1、病情分析:

黄疸肝炎就是由于肝炎病毒使肝细胞破坏、肝组织破坏重构、胆小管阻塞,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通常,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时,这些部份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

2、意见建议:

黄疸型肝炎的治疗一般有两种治疗方式:第一即西药治疗,第二是中医中药保守治疗。西药治疗效果会更快,只不过西药治疗的副作用比较强。中药是中国的传统疗法,见效比较慢,对身体的康复有很大的好处。

(1)基础治疗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交叉及继发感染。可注射丙种球蛋白、口服卡那霉素以控制肠道细菌的生长。

(2)抗病毒药物应用

(3)免疫调节剂的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胸腺肽治疗;强力宁。

(4)活跃微循环的药物治疗

莨菪类药物和小剂量肝素、丹参等,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黄疸肝炎的饮食

一、黄疸型肝炎饮食方面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及金针菜、大枣、芝麻、山楂等会比较好。西瓜:富含大量糖、维生素及蛋白酶等,黄疸型肝炎饮食方面吃习惯可以达到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利尿降压的目的。

二、大豆及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磷、维生素B、中等量脂肪及少量碳水化合物,对黄疸型肝炎患者的肝脏修复非常有益。

三、海鲜类:如白带鱼、银鱼、黄鱼、及甲壳类如牡蛎、蟹等,能增强免疫功能,修复破坏的组织细胞、免受病毒侵犯。但黄疸型肝炎饮食方面选择、烹调要得当,否则会食物中毒,蒸煮应在100度加热半小时以上。对海鲜过敏的黄疸型肝炎患者应忌食,可多食香菇、银耳、海带、紫菜等。

四、绿茶:对肝脏有好处,有抗凝、防止血小板黏附聚集,减轻白细胞下降和活血化瘀作用。但黄疸型肝炎饮茶应适时适量,清晨可泡一杯不宜太浓,每天茶水总量不超过1000~1500毫升,饭前一小时暂停,以免茶水冲淡胃酸,防碍食物吸收。

五、黄疸型肝炎饮食方面吃含钾丰富的食物:杏仁果、海带、澄、葡萄干、米糠及麦麸、香蕉、李子、瓜子等会比较好。

六、黄疸型肝炎饮食方面吃动物的肝、鱼虾、瘦肉、鸡鸭、蛋类等高蛋白、适量脂肪的饮食会比较好。

黄疸肝炎的预防

一、注意日常生活饮食:病毒性肝炎是可以预防的。预防的重点应应在提高全社会卫生水平上,着重抓好饮食、饮水和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归来要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其次,要加强医院消毒隔离,医疗器械要严格消毒,从而阻断医源性传播。

二、接触病人后及时注射:接触乙肝病人后及时注射一针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2-4周后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于1个月及6个月时再注射第2-3针乙肝疫苗,接触甲方肝病人,在2周内,肌内注射含抗甲肝抗体的丙种球蛋白。

三、隔离接触者:小儿接触了肝炎病人后又可以传给另一个人,这样疾病会一个一个地传开去,越传越多,造成流行。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就必须对接触者隔离观察至潜伏期结束。黄疸性肝炎预防的措施1、接触乙肝病人后及时注射一针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2-4周后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于1个月及6个月时再注射第2-3针乙肝疫苗,叵接触甲方肝病人,在2周内,肌内注射含抗甲肝抗体的丙种球蛋白。黄疸性肝炎预防的措施2、黄疸性肝炎怎样预防隔离接触者。小儿接触了肝炎病人后又可以传给另一个人,这样疾病会一个一个地传开去,越传越多,造成流行。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就必须对接触者隔离观察至潜伏期结束。黄疸性肝炎预防的措施3、对可疑患肝炎的小儿应去医院检查,并作有关肝功能系列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病毒性肝炎是可以预防的。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