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年华是几岁,豆蔻年华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其中豆蔻指的就是芳龄十三的少女,所以豆蔻年华指的就是十三岁的少女了。但是因为后世使用时也不拘泥于十三这个年龄,通常都是泛指十多岁的少女。
人们在形容姑娘的青春时常用“豆蔻年华”一词。豆蔻是什么?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木植物,高约丈许,在春末夏初开花,成穗状,初为嫩叶所卷,叶渐展而花渐开,二月正是含苞期,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形容少女的纯洁天真和做梦的年龄。杜牧在三十多岁时‘落魄扬州’,时作冶游,在百无聊赖中写下这首诗赠给一位少女,诗中的‘十三余’明白无误地确定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这是望文生义,想当然,而不去深究它的含意,以为凡是青年女子都属于‘豆蔻’年龄,殊不知越过了十三四岁这个界限,便属误用。
但事实上,只有杜牧明明白白所说的“豆蔻梢头二月初”才是来比喻“娉娉袅袅十三余”的。惟豆蔻是一年一枯荣的草本植物,如果以为是“十三四岁”的诸君不是叶公好龙而是真地象数学般地精确地话,那么就不可否认相当于女孩的“十三余”的豆蔻的“二月初”只是豆蔻之年华的一段;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豆蔻年华”未必只是狭窄地指“十三四岁”而可能包括了豆蔻的三月、四月……。如果不愿意作以上分析,则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看:杜牧所遇的女孩,只是碰巧其岁“十三余”;如果他碰上的是“十八余”、“十九余”等的未婚女孩,也仍然可以将之比喻作“豆蔻梢头二月初”的。再说,仅从语义来分析,“年华”一词也不是专指哪一岁的,而是指一段年纪。
“豆蔻年华”一词只是从杜牧的诗想象、变化而来;也因此,不少词典甚至不收此词。杜牧之后的人创造的“豆蔻年华”一词虽无具体确指的年龄,但可以认为是姑娘在结婚之前的青春时光。在古代,姑娘十六岁(破瓜之岁)时可以出嫁;但在现代,结婚的年岁已经大为推迟。既然“豆蔻年华”本来就不可能定指何年而只是指姑娘结婚之前的美丽时光,那么它在今日所比喻的年华自然应该比旧时为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惑可咨询本站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