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名言 关于中秋节的名言 团团圆圆过中秋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4 03:30:55
分享: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中秋节的名言”有哪些呢?

  

一、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二、关于中秋节的名言

  1、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 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2、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 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关于中秋节的名言

  3、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苏轼《念奴娇·中秋》

  4、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 —— 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阳关曲》

  6、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 —— 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7、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 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8、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 —— 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9、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 —— 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10、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 —— 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11、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

  12、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 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13、何处飞来大明镜。 —— 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14、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关于中秋节的名言

  

三、中秋节的习俗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茶楼酒肆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2、吃月饼

  过中秋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希望通过上述对“关于中秋节的名言”的介绍,可以让你了解到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