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贻 人名和宗族观念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02 08:19:28
分享:
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是姓,人名也体现出浓厚的宗族观念。以宗族体系为基础的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始终重视儒家提倡的显亲耀祖、光宗睦族、昌大后裔,故而人名中继祖、承祖、显祖、耀祖、光祖、显宗、耀宗、承宗、光宗以及辅嗣、念孙、延世之类的名字真是举不胜

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是姓,人名也体现出浓厚的宗族观念。以宗族体系为基础的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始终重视儒家提倡的显亲耀祖、光宗睦族、昌大后裔,故而人名中“继祖”、“承祖”、“显祖”、“耀祖”、“光祖”、“显宗”、“耀宗”、“承宗”、“光宗”以及“辅嗣”、“念孙”、“延世”之类的名字真是举不胜举。这些名字或寄托承先启后的心愿,或窝有继业兴宗的期望,或表示尊祖爱朋之意。凡此种种,都反映出强烈的宗族观念。

不仅如此,在家族人名总体设计上,同样强烈地体现出这一观念。具体表现在二个方面:其一为“排行”,其二是“字辈”。

所谓“排行”,是指同辈兄弟强调“长幼有序”,“睦如手足”。有一些特定的排行字,如:伯(孟)、仲、叔、季、稚、幼等,从周代以来沿用至今,用以区分长幼次序。例如周末有名的伯夷、叔齐两兄弟,观其名即可知是老大、老三;孔子,字仲尼,当是老二;东汉班彪二子班固、班超的字分别为孟坚、仲升;三国孙策、孙权两兄弟的字分别为伯符、仲谋;先秦故事中的孟姜女等,都使用这些排行字。

除了这种通用的排行字,许多家族也常用以下两种方法。(1)两字名中有一字相同。如明光宗朱常洛诸子都有一个“由”字:由校、由揖、由模、由检、由栩等。(2)单字名用同一偏旁的字。比如明太祖朱元璋诸子的单字名就都以“木”为偏旁:棣、祯、植、椿、柏、桂等。复杂的还有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的,清康熙帝诸子名中都有一个“允”字:允扯、允棋、允祀、允祥、允礼、允禧、允枯等。这些名中除一字相同外,还有一字也是同偏旁的。这些命名方法不仅限于皇家,同样也为朝臣、百姓所效仿,成为汉民族命名的一种常规。

此外,在日常生活还有一种极简单的排行法,十分流行,就是除第一字用“大”字外,余皆直接用数字来表示。试举一些白话小说中的例子,如武大郎、孙二娘、危三娘、杜十娘。这一习俗在唐代尤为流行,唐代官宦文人都喜欢用排行相互称呼,如称李白为“李十二”,崔成甫有(R"李十二)诗;称杜甫为“杜二”,李白有《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不过,唐人的排行是把同辈分的堂兄弟都计算在内的,故而队伍特别庞大,如李白诗集中提到的就有“侯十一”、“裴十七”、“于十八”、“萧三十一”等友人,于此也可见唐代社会的门第宗族观念还是很浓重的。对此感兴趣的可去翻翻岑仲勉的《唐人行第录》。唐代以后,门第观念日益淡薄,称排行均以直系嫡亲兄弟姐妹计算,人数就没有这么多了。

所谓“字辈”,是指一个家族中同辈的成员名字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字,不同辈的用不同的字,这些字都是事先早巳确定的。古人用字辈来表现一个宗族的尊卑序次,维系宗族团结。同族的人,不论居住在哪里,只要看一眼名字就可以认明亲戚之情,分清长幼尊卑。这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孔氏宗族。凡是孔子后裔,其后代的命名都有一定的字辈。由于孔子世家历来受统治者器重,自明代至清代,孔门后裔的序辈字几乎都是由封建帝王特愈颁赐的。(清碑类钞》中就记录了孔氏30个不同辈分的用字:

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1920年,孔门第76代孙孔令贻又呈报北洋政府批准,在这30字后又续了20个字:

建、道、教、安、定、惫、修、爷、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这些字,无一不是富于儒家道德规范的意义,孔门一族千余年来严格遵守,世代相继。例如近代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的孔祥熙即是“祥”字辈的孔门族人,其辈分从名字上看一目了然。

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提倡,这种排字辈的取名方式颇为盛行。从帝王贵胃到平民百姓,凡修有族谱的宗族,在命名时一般都要按字辈来排列。当然,选择辈分字在不违背民族伦理道德的前提下,可以各显神通。如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家人的名字就很有意思。朱熹的“熹”部首从“火”.其余如:

朱父名松:“松”字从“木”。

朱子名塾:“塾”字从“土”。

朱孙名矩、朱钧:两字皆从“金”。

这五个字分别以五行字木、土、火、金、水为偏旁,表示从其父至其曾孙五代的辈分。这种命名方式从一个侧面说明阴阳五行观的影响。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