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况 文人自况的“别名”—号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02 08:11:39
分享:
由于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知识分子的人名系统中,又有一种特殊的现象,即在名和字之外,还另有一种别名号. 这种号不同于一般对他人的泛称。史书上早有关于号曰xX或号xx等泛称的记载,意为称之为xx。如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得力助手冯异.建武初年被任

由于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知识分子的人名系统中,又有一种特殊的现象,即在名和字之外,还另有一种“别名”—号.

这种号不同于一般对他人的泛称。史书上早有关于“号曰xX”或“号xx”等泛称的记载,意为称之为xx。如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得力助手冯异.建武初年被任命掌重兵,守关中,独挡一面,有人上奏章说他“专制关中,斩长安令,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后汉书·冯异传》)。

知识分子名字之外的“号”一般不是“他号”,而是自号.所以,它又不象帝王的年号、尊号及帝王将相的赐号那样刻板单调而枯瘪,也不象民间的评号那样浅显和直白.它和名之间在内容上不一定要有某些联系,而更多的是涉及人生。它总是在一个人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之后,才以自况的目的出现的.因为它多是文人所取,所以雅韵十足。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出生于书宦之家,长大后也没有立字,自号曰“易安居士”。这个号是在什么情况下取的,其真实意义又是什么呢?原来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亦善文章.李清照资质聪敏.少识音律,18岁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妇诗词唱和,家庭平静而美满.自靖康之难以后,其生活急剧变化,不仅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等沉重打击,而且还遭受到了某些卑鄙小人的暗算。他们为了谋夺赵明诚身后的图书文物,蓄意制造了“玉壶颁金”案.进行可耻的政治诬陷。到绍兴二年(1132).经赵明诚的姻亲翰林学士荣崇礼居中斡旋,在宋高宗面前努力澄清,所谓“五壶颁金”这件毫无根据的冤案才终于在这年9月得以昭雪。这一切都使她进一步看破了混茫的世俗.她常叹“优患得失,何其之多”。(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为了寄托自己的情怀,她截取《毛诗序》中:“穷贱易安,幽居靡闷”和陶潜S归去来辞》中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诗意,将自己在临安的离所取名“易安室”,并自号“‘易安居士”。易安者,狭小的住处亦易安身也.她把这个自号作为自我安慰心灵的调和剂。

在名和字之后,这种自号的出现,使我国人名具备了完整的体系。

自号,特别是文人自号滥筋于晋,历史名人中最早见到用号的是东晋的道教理论家、医药家、炼丹术家、文学家葛洪.他字稚川.自号“抱朴子”。其次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

尽管有史称春秋时范盖号“海滨渔父”,甘茂号“得里子”,说战国时的“鬼谷子”、秦汉时的“江上丈人”均为号,等等.但是,清学者赵翼认为这很可能是出于后人腾撰.

特殊的时代,酝酿着特殊的情绪;特殊的处境,也决定着特殊的处事态度。号的出现,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关,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关.

东汉以后,特别是两晋时期,司马氏统治集团都是腐朽透顶的人物,他们不但阴险毒辣,而且极端荒淫无耻.实行高压政策,整个社会黑暗而混乱.清谈玄虚之风.弥布朝野。许多知识阶层的人深感愤拣和抑郁。他们或著文以喧泄,或隐逸求超脱,或取号而托情寄志.上面讲过的葛洪自号“抱朴子”是颇居匠心的。“抱朴”语出《老子》‘见素抱朴,少而弃欲”。葛氏立此号以自励,意在做一个守道(濡家的名教纲常)笃行.不为物欲所惑的人.后以此号为自己的书取名《抱朴子》。他在书的自叙中说:“洪期于守常.不随世变。言则率实.杜绝嘲戏,不得其人,终日默然.故邦人咸称之为抱朴之士.是以洪著书,因以自号焉".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是一位真诚的隐士。他曾为彭泽令,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乃白解印经.回归田园。后又以刘裕的宋移晋柞,而耻不复仕.他依恋家中常关的柴扉,就荒的三径;采菊东篱的闲散,远望南山的悠然;沉寂的晨曦里那稀疏的鸡鸣狗吠.暮霭中那袅袅的农家炊烟……他自号“五柳先生”,并作《五柳先生传》以自述生平:“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语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恒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革飘屡空,晏如也”.字里行间闪烁着对人生的彻悟,表现其毫无红尘杂念,闲静好学,安贫潇洒、清韵飘逸之志。

好的自号有的就是一篇人生进取的Q铭,如清雍正年间专力于《易》,且梢通性理皇极诸书的大学者唐绍成就自号“补过子”,人称“补过先生”.它表明唐氏严于律己,永不满足,不断地荡垢涤非.积德积才,追求自我完善的高尚品格.

好的自号有的透映出一个人待人处世的态度,如宋张孝祥,字国安,乌江(安徽和县)人,高宗进士.历任中书舍人,建康留守,安抚史等职,他为政简易,是一个清廉官吏,只因反对议和累遭贬滴,但高风亮节,始终如一,著有《于湖词)。其风格峻发雄奇,沉郁悲壮,清丽飘逸。自号“于湖居士”.他在《目赞)中饶有谐趣地说:“干湖,于湖,只眼细,只眼粗;细眼观天地,粗眼看凡夫.”以号赋诗,既表达了文人的清高不俗,又显示了一种冷静对世界,模糊待人生的明智态度。

好的自号有的是一幅隐士写生图,例如,元曲作家夏庭芝,自号雪蓑钓隐,看到这个自号,人们马上想到唐柳宗元的诗《江雪》,想到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冷风凛冽、白雪皑皑的江边垂钓.在《江雪》的背景之后、透出了一个历经宦海沉浮和人世纷扰、身受压抑而又企图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封建士大夫莱鹜不驯的人格.

好的自号有的还表现一种政治节操,南宋遗民郑思肖,号所南。史书上记载他初名某,字忆翁,连江(福建连江)人,宋末太学生.元军南下,他感慨国事日非,切直上书,不报。宋亡,隐居吴下,寄食城南报国寺。他的诗有拳拳家国之思,忠义之志,其名句云:“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墨菊,).乃改名思肖,即思赵.其名号寓有深意.他的《辍耕录》:“曰肖,臼南,义不忘赵,北面他姓也.”其诗《德佑二年岁旦》二首之一说:“朝朝向南拜”,之二说:“终身只宋民”,并匾其堂曰:“本穴世界”,以本之十置穴下,则“大宋”世界也。他画兰不画土,人问其故,则云:“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可见以“所南”为号.表现了一片拳拳的爱国心肠。

文人取雅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地说,在音形卜、在意义上与名和字无关.但也有极少的人受名和字的影响,取号时自觉不自觉地做到了保持音形、特别是语义与名字一致或有某些联系。

明末诗人、画家、国子监生陈洪缓,字章侯,原名莲子,自号老莲。依名取号,号与名基本相同.

近代南社社员箫蜕,字蜕安.又号退庵,字与名部分同形,而字与号又是谐音.

清戏曲理论家、作家李渔,字笠鸿,号笠翁,名、字、号共表蓑笠渔翁之象.

明正德进士李中,字子庸,号谷平。名、字、号均为不偏不倚,中正和平。

南明大臣瞿式粕,字起田,号稼轩,名、字、号都与野田农耕相关。

明末大画家朱聋,又名朱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名、字、号构成了一幅山高云淡、月朗空明的美景。

宋隐士陈传,字南图,号扶摇子。这套名、字、号,从字面到内容不是《庄子·逍遥游》首段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传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一名句的凝炼吗?不是眼鹏南飞,海运浪漫这一千古流传的离言故事的浓缩吗?

朝鲜汉文学家的鼻祖崔致远,公元857年出生于新罗国庄州少梁部一个门第不高的贵族家庭,868年离国来到唐朝.他在中国观光6年以后,唐嘻宗乾符元年(874)进士及第,时年18岁,授职漂水县尉,后来官至礼部侍郎. 885年回国.崔致远按照中国的习惯.立字海夫,号孤云。其名、字、号把一个异国他乡、海天游子的形象诗一般的表现出来了。

这样,通过取名立号可以使人们更加完整而细腻地表达个人的情志。

号一般是自取,但也有极少数文人雅号是他人所授,有的甚至是皇帝所赐。这种雅号自然多是鼓励和褒扬之词,结构上也比较严整而单调。

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号诚斋,这个号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南宋抗金名将张浚曾以“正心诚意”勉之,后宋光宗皇帝亲书“诚斋”2字赐之。杨万里用这2字为书斋名,继而又为自己的号。

宋代还有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一位诗人林通,字君复,少孤力学,恬淡好古,平生隐逸,不求仕进,结庐杭州西湖之孤山。一生不娶,居处多植梅、畜鹤,人谓“梅妻鹤子”.他诗如其人,《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荷忽横枝”,脍炙人口,千古流传。仁宗赐号“和靖”,后人称“和靖先生”。

正因为自号大都是文人本人所取,所以不仅在内容上不象名和字那样受到各种限制,就是在形式上也显得非常自由灵活.就字格而言,二字格是最普遍的,有一字格的,如明王栋,号“庵”,清阮睿号“钠”.有三字格的,如宋晃补之号“归来子”,元周霆震号“石田子”。有四字格的.如唐范捻号“五云溪人”,明罗贯中号“湖海散人”。有5字格的,如清张开福号“太华归云雯”,彭玉麟号“退省庵主人”。也有6字格的,如清朱彝梅号“小长庐钓鱼师”,刘痒号“写十三经老人”.当代艺术家、音乐教育家欧阳予倩号“桃花不疑庵主”。还有那个在云南昆明湖西部滇池畔大观楼撰写夭下第一长联(180字)的清人孙髯翁的号有7个字:“万里梅花一布衣”。清画家郑板桥的一个自号有12个字,即“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这只能是幽默大师的“杰作”。更有甚者,宗教界有一位叫释成果的法师的稚号竟达28个字,即“万里行脚僧小佛山长统理天下名山风月事兼理仙鹤粮晌不醒乡侯”。

一个文人,自号一般只取一个.但也有取多个的。

元代末年著名诗人、画家王览,字元章,号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贩牛翁、会稽外史、会稽山农、梅花屋主、竹斋生、九里先生、江南占客、江南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海臾、老龙、老村,等等。

我国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也是一个自(别)号极多的人。有出处可考的达28个(包括他人敬称的少数“尊号”),这便是:大苏、苏子、苏二、苏长公、眉山公、眉山学士、峨眉先生、长帽公、苏贤良、苏使君、东坡居士、雪浪翁、苏学士、苏端明、大坡、西湖长、秃鬓翁、白发兄、老泉(是其父的别名)山人、笑履翁、王局翁、东坡道人、坡仙、毗陵先生、文星、奎宿、妙善老人、苏文忠公等.奋争的艰辛,成就的欣慰,无奈的幽默,苦辣酸甜,人生百味,尽在这一长串的雅号之中矣!

自晋以后,号不断发展,且在唐宋益烈。一些著名士人几乎都有名字有自号,甚至有些不通文墨之徒也附庸风雅,自号以虚耀。元代时,取号的风气有所衰落,明清两代又重新流行.直至民国以后取号才慢慢淡化.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