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祠堂对联 黄姓堂号与祠堂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02 07:45:49
分享:
祠堂.又称宗祠、宗庙、家庙、祖庙、祖庭,是用来祭祀祖宗或先贤的专用场所.在先秦时期,天子至公卿大夫皆有宗庙.秦代尊皇帝而贱大臣.于是皇帝之外.大臣不再敢私营宗庙。汉代以降,此制略有改变,为官之人可以在先祖墓全之处营建庙堂作为祭祀纪念之用。但直到

祠堂.又称宗祠、宗庙、家庙、祖庙、祖庭,是用来祭祀祖宗或先贤的专用场所.在先秦时期,天子至公卿大夫皆有宗庙.秦代尊皇帝而贱大臣.于是皇帝之外.大臣不再敢私营宗庙。汉代以降,此制略有改变,为官之人可以在先祖墓全之处营建庙堂作为祭祀纪念之用。但直到宋元以后,宗祠才在民间各地大量发展起来。

祠堂的主要功能在于祭祀.祭祖之时,由族长率领全族宗亲,在祖庭之前设香案、香注、烛品、酒梅及各种供品,再按血缘关系远近推选出主祭人i名和陪祭人若干主持祭祖仪式,其余宗亲随班序立。接着便是颂祭词、献贡品、行大礼、焚香敬酒等等。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举行大祭,平时族内婚丧嫁娶等事,也要告于宗庙,以示对祖先的尊敬。由于祠堂象征祖先,所以也是宗族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

祠堂的名字叫堂号,它是我国家族文化中的一种用以慎终追远、弘扬祖德、教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宗亲色彩与精神纽带作用。堂号一般以姓源发祥地和始祖的居住地为名,也有以宗支发祥地和祖先的嘉行游事为名.

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的祠堂,黄姓自然也不例外。就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中比较,黄姓祠堂影响较大的主要有:

檀樾祠:唐初垂拱二年(686年),福建泉州大富翁黄守恭因桑树开白莲,遂献园建寺,名叫莲花道场,后改为开元寺.又因建寺时曾有紫云盖地,遂别称紫云寺.黄守恭建寺积德,被奉为檀樾主。该寺特在开元寺大雄宝殿东侧建檀樾祠,以纪念他的功德.黄守恭的后裔极为昌盛兴隆,他们于明万历年间改建开元寺檀彬祠,作为紫云黄的宗祠,奉祠闽、台黄姓共同的始祖黄守恭。该祠至今仍在泉州开元寺内,每年都有许多闽、台黄氏子孙到这里寻根祭祖。

江夏堂:为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黄氏的杰出子孙黄庭坚所立。位于江西分宁双井。祠堂门前写有“世泽浚源长,孝友无双,千秋姐豆昭前列;家声遗韵远,文章第一百代衣冠推后贤”的对联,歌颂江夏黄氏源远流长和兴旺繁荣,而又突出黄香开创的孝友家风和文章勋业.此为分宁黄氏建祠之始。

思敬堂:建于南宋末年,当时福建莆田东里黄氏黄滔的第十二代孙四如先生黄仲元曾与弟、侄一起购买叔黄时的故居建立莆阳黄氏最早的族祠,名叫“思敬堂”,用来放置黄氏历代祖先的神主牌位.为此,黄仲元还写了一篇‘族祠思敬堂记》.至今此文仍保留在他的《四知集》中。

逸敦堂:由福建安海黄氏家族于明正统年间创修,初时祠堂尚简陋“不过数椽”,后因族姓发达,子孙富裕.遂于明嘉靖时大兴土木,增修族祠,直至万历时才竣工。祠成之后,族人南京礼部尚书黄妆良写了一篇《祠堂疏记》,详载族祠堂源流。

敦睦堂:由江西省各支黄氏合建,以团结本族同宗.共同敬祖收族,并创修统一的通谱.另外,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湖南九郡四州黄氏合宗江夏,在省城长沙飞虎寨之右寨,即三国黄忠故宅.合建湖南全省黄氏总宗祠,名也叫“敦睦堂”,设立各支黄氏的开基始祖神位,又统修《湖南黄氏世谱》.

炽昌堂:广东潮州地区的黄姓,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在潮州北门内薛屠苍(太平路北端)附近合建潮州黄氏大宗祠.奉黄峭山为大始祖,各县祖宗概为房祖列祖配祭,共有神主170余尊.每年定期祭祀。该祠以峭山公外八句诗末“炽昌”二字为名,号“炽昌堂”。

湖南靖州县城的渠阳黄氏总祠、湖南宁乡箭楼黄氏祠堂等也是影响比较深远的黄氏家祠。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