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姓在先秦时期得姓以后,便开始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早在汉代时,出自周平王少子姬烈之后的周姓人在今河南中南部地区发展,其中一位名叫周仁的还被当作周朝王室的正宗传人加以分封,任汝坟侯,传用周人的香火。从此,这支周姓人便在当地发展,后来还形成周姓人最有影响的妆南郡望。另外,出自周报王之后的周姓人大约在秦朝时由中原地区东迁今江苏北部一带。定居在沛县(今属江苏),当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以后,这支周姓人中的周昌等人也随本县的刘邦在芒场山区起兵反秦,后来都因功获得了较高的官职,同时光大了自己的门庭,所以,在汉朝初年,周姓人作为帮助刘邦创立汉朝的功勋姓族之一,也获得了较为显赫的地位,如以周昌家族为例,周昌官至御史大夫,封汾阴侯。周昌从父兄周苛,也官至御史大夫。周昌子周武,封高景侯,族人周緤封蒯城侯,一门三侯,显贵无比,又如在周勃家族中,周勃追随刘邦反秦,入汉后官至太尉。特别是在汉惠帝去世以后,他还率众平定了外戚吕氏叛乱,安定了汉朝统治秩序,至周亚夫时,也因率军队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官至太尉,所以在西汉时期,也是周姓得姓以来最为辉煌的第一个时期,并为周姓成为天下著名姓族打下了基础。
西汉中叶以后,周亚夫的儿子因私买御物获罪,以至牵连于他,被迫下狱自杀,使这支周姓人从此衰落不显。周昌一支也因后继乏人而沉寂,使周姓很快衰落下去。直到东汉时期,生活在汝南安成(今河南平舆南)的周姓人才异军突起,出现了周嘉、周畅、周燮、周磐等著名人物,周姓历史再度走向辉煌,同时,生活在汝南技阳(今河南商水西北)的周姓人也因族中出了周防、周举、周协等著名人物而知名于天下,加上庐江舒(今安徽庐江西南)和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两个著名周姓家族,使周姓一改得姓以来只在河南、山东两处发展的形势,第一次出现了较为全面发展的势头,以后周姓的广为分布和郡望的形成,便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周姓人除以原有的汝南安成、庐江舒、吴郡阳羡等为中心继续发展外,又因战乱和民族大融合的缘故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在这一时期中,居于天下周姓望族首位的仍是汝南安成周氏,一些周姓的著名人物,如晋朝的周浚、周馥、周嵩、周读、周阂,南朝宋的周朗、齐的周顺、梁的周舍、陈的周灵、周弘正、周弘直、周弘让、周榷等,无不出自这一系统。甚至以居住于庐江寻阳(今湖北黄桶西南)而知名的周访、周枉、周兴、周楚、周仲孙、周琼、周毓等人,也都是在汉末由妆南迁去的。此外,生活在阳羡的周姓人及其家族,也在两晋时期知名,并相继出了周处,周札、周协、周彝、周筵等著名人物,至南朝时,仍有周文育、周宝安、周契等人知名于世。至于生活在其他地区的周姓人,也分别在天门、邵陵、广武、增城、义乡、兰陵、项、临川、南城等地形成望族,表现出全面发展的趋势。
同时,魏晋南北朝作为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原来生活在周边的少数民族也进入中原,并在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下全面汉化。这种汉化的成果并直接对周姓人发生影响的,是一些出自鲜卑族的人改姓为周,这不仅进一步扩大了周姓人的队伍,而且还使周姓人中新增加了一个“河南”郡望。如今,这支周姓人仍以“河南”郡望为标志生活在广大的周姓人中。
到了隋唐五代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和人口的增加,周姓也有了大规模的发展,突出特点是新郡望的增加和形成。在此之前,周姓只有汝南、沛国、陈留、庐江、寻阳、临川、秦山、淮南8个郡望,这时又增加了永安、河间、临汝、华阴、河东、清河、江陵、长安、河南、昭州等10个郡望,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周姓的发展状况,同时,妆南安成周氏和永安黄冈周氏还分别出了一位宰相,成为宰相世家。两族人在宰相周允元(安成人)、周稚(黄冈人)二人之外,还相继出了德、延二州刺史周才卿、太子右卫率周怀义、常州长史周基(以上安成人)、武卫将军周法尚、左屯卫大将军周绍范、少府少监周励言、黄州总管周灵、左拾遗周沛(以上黄冈人)等著名人物。
周姓人在唐末、宋末等时期受战乱的影响,像其他姓氏的人一样进行了大规模地迁徙,这种迁徙的直接后果便是造成更为广泛的分布,以至今天周姓人的分布和居住状况,许多都可以把根深追溯到这一时期。而这一时期周姓人的著名家族和支派,则应以思想家周教颐的道州周氏家族、文学家周邦彦的浙江钱塘周氏家族、政治家周必大的江西庐陵周氏家族、文学家周密的浙江湖州周氏家族等为代表。此外,又如朗州武陵周氏在宋代出了周行逢、周保权等著名人物,江山周氏出了周沂、周领、周随亭等名人,台州临海周氏在元代出了周仁荣、周仔肩、周润祖等名人,也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周姓家族。
明清时期,也是周姓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不仅周姓的人口大量增加,使其成为当时天下人口最多的大姓之一而且还出现了大批名人和家族。在这些家族中,浙江山阴周氏、江西吉水周氏、湖北麻城周氏、福建莆田周氏、江西宁州周氏、浙江水嘉周氏、江苏昆山周氏、吴县周氏、吴江周氏、苏州周氏、河南商丘周氏、湖北应城周氏、河南祥符周氏等都是新兴家族。尤其是浙江山阴(今绍兴)周氏,更是人才济济,名贤辈出。仅在明代,就相继出了周观政、周柞、周择、周述学、周风翔、周崇礼等著名人物。另据有关书籍记载,在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有位名叫周逸斋的人从宋代名儒周敦颐的故乡道州迁居今绍兴城竹园桥一带,此后传历六代,至乾隆时知县周煌开始进入仕途,并在当地购置房产,建造宅第。周煌之子周绍鹏,监生,分居东昌坊口援盆桥,有子1人、孙3人,进一步分为致、中、和三房,并分居新台门、过桥台门和老台门等地。其中“致”房居新台门,开基祖周宗翰为增贡生,有3子,又分为智、仁、勇3支,此后,智房又分为兴、立、诚3支。其中兴房的开基祖是周以挺,明朝时是监生,他有子周致福,又名周福清,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金溪知县、内阁中书等职,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因替儿子周凤仪参加浙江乡试请托考官而被捕入狱,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出狱后回祖籍居住,4年后病逝,其子周凤仪因受科考案拖票被斥革,终生不仕,又不答营生,以押田借债度日,直至病逝。他有子名樟寿,字豫山,小名阿张。后几经易名,终以笔名“鲁迅”显名。
绍兴周氏在明清之际已发展成为一个大家族,以耕读传家,并拥有土地万余亩,,当铺十余所,族中分为老七房和小七房,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族,至清朝中叶,其中的一支在周攀龙的率领下迁居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后来便留居于此,周攀龙初任山阳县教谕,后任山阳知县。有子4人,即周贻赓、周贻能、周贻奎、周贻淦。其中周贻能又有子3人,其长子便是当代著名政治家周恩来。
当然,明清时期还有其他一些周姓大族,但只有绍兴周氏最为著名,此外,这一时期生活在闽粤沿海的周姓人还随出国大潮双洋过海,到达今台湾省,以及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把周姓人的种子播撤到大陆以外。
进入近现代,周姓在大陆及海外都有所发展,如今已成为在中华大姓中排名第九位的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