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行与五脏六腑表 中医五行与五脏对应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01 02:25:10
分享:

人类历史源远流长,自古雨来开天辟地,乾坤万物,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华传统医学大地物博,自然规律深藏着金、木、水、火、土的相制、相衡、相生、相克、相互破合关系,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在不同年代特定条件背景影响下,对每个人体五脏六腑免疫功能,都有各自不同先天遗传的七情六欲、生活方式的喜怒哀乐,工作环境的五颜六色,饮食习惯的五味六香等多方面内外因素干扰和影响人体健康依存关系。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属性元素。 这五种物质属性元素“相生”、“相克”的规律作为阐释天地万物联系的基本法则,从而形成了五行学说。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这5种脏器最容易体现人身体的状况,也是身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是“整体—平衡”, 五行学说就是这一理论的体现,在指导养生调理方面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个系统,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以五行相生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所达成的平衡关系。

藏象学说,“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

所谓藏象,即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

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在医疗实践基础上,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概括总结而成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医将人体各藏象与五行中的五种元素相对应,从而将人体各个系统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系统之间都存在不同的关系,使复杂的人体结构变得简单明了,对疾病的辨证论治起到全面科学的指导作用!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腑胆小肠 胃大肠 膀胱

五季春夏长夏 秋冬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味酸苦甘辛咸

情志怒喜忧思 悲恐

开窍目舌口鼻 耳及二阴

其华爪面唇皮肤 发

在身筋心脉 肉皮毛 骨

明白以上对应关系,再结合五行生克原理,就可以非常快速地找到疾病的症状所对应的脏腑功能失调,对相应脏腑功能的调整,就能消除疾病的症状!

一、肝 血之存库  藏血,主疏泄,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藏血: 肝,血之存库,肝是藏血的地方,对血液进行清洁净化。肝解毒的过程就是清洁血液的过程,因此在人体里面,肝是最主要的排毒器官!主疏泄: 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说明肝就象树木生长一样将干净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使身体得到营养生长。

在体合筋: 肌腱、韧带和筋膜出现病变, 血不养筋,关节活动不利, 易于疲劳或肢体麻木, 屈伸不利,手足震颤。 说明筋的机能失调于肝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其华在爪: 指甲薄而软,易脆裂,枯而无光,甚至变形。 肝功能失调会导致指甲病变,反之通过指甲以上变化也可以推断出身体内肝功能失调。

开窍于目: 肝阴不足→两目干涩 肝阳不足→视物不清 肝经风热→目赤痒痛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在志为怒:急躁易怒

在液为泪:两目干涩,流泪增多或目眵

二、心 君主之官 主血脉,主神明, 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在窍为舌。

主血脉: 心血亏虚:心慌、心悸、面色无华。 心血淤阻:心闷痛、面色灰暗。

主神明: 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或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等。

在志为喜: 过喜则神伤

在液为汗: 动则汗多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气过盛:现红赤脸、且脸常 有红晕,多现血压, 血脂异常; 心血淤阻:脸颊及嘴唇呈紫色,是血在脉管中循行无力,多现血脉阻滞。在窍为舌: 舌,心之苗。 心脉亏损:舌面皱折、裂痕。心火上炎:舌尖鲜红。 心血淤阻:舌质紫斑。心神失常:舌卷、舌强直、舌歪、言语有障碍。

三、脾 “后天之本” 气血化生之源

主运化,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主运化: 运化失调,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烂,疲倦,消瘦,湿症、痰症、饮症,甚至水肿。

在志为思: 思虑过度,出现气结,气滞→不思饮食,头目眩晕,脘腹胀满。

在液为涎: 口液分泌增多,流涎。

在体合肌肉, 主四肢: 虚胖、消瘦。

在窍为口: 脾运失健:口淡无味,食欲减退; 湿热困脾:口甜、口粘、口臭、口干、舌两侧有明显牙齿印; 口腔症状:口中多现溃疡,溃烂或牙龈肿痛,嘴角溃烂等。

其华在唇: 脾运失健:唇色淡白; 脾火上炎:唇色血红; 湿热困脾:唇燥褪皮。四、肺 朝百脉,司呼吸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志为悲。

主气,司呼吸, 主宣发肃降: 胸闷、鼻塞、呼吸浅表、短促、咳痰、咳嗽、气喘、呼吸不畅、无力。

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皮毛防御功能减退,容易感冒,皮毛憔悴枯槁,皮肤易发炎,毛窍多闭塞现痤疮粉刺,肤质差,疤痕难消等肤质问题。

在志为悲: 过悲则伤肺

开窍于鼻 在液为涕:肺气失宣→鼻塞流涕,嗅觉失灵,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肺热→鼻塞,涕黄浊, 嗅觉减退

肺燥→鼻腔干燥

肺寒→鼻流清涕

五、肾 先天之本,百病之源

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两阴。

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肾精亏损:生殖机能减退,如男子阳痿、早泄、遗精,女子月经不调,无性欲,易衰老,重则不孕不育。

主水: 体液代谢异常,甚至水肿。在志为恐:“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下焦胀满,甚而失禁。

在液为唾: 唾为肾精所化生。

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腿软无力,腰酸背疼,骨质疏松,易骨折,小儿发育迟缓,记忆力减退。“齿为骨之余”:小儿牙齿生长缓慢成人牙齿早脱。“发为血之余”:头发枯槁、泛黄,发质差,易断裂分叉,早脱早白。

开窍于耳和二阴:肾精不足:听力减退、耳鸣、耳聋、耳炎症、耳痒;肾气化失常:小便、大便异常,如尿频、夜尿、遗尿、尿闭,大便稀溏频繁。

读五行知五脏

人的身体有五行属性,五脏同样也可分为五行,“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依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可轻松地对身体进行调理。

以肝脏为例,“肝属木,水生木,木生火”,而“金克木,木克土”,要养护肝脏就需保护好“土”,就要健脾,同时要防御“金”,即注意及时补足肺气,防范肺部疾患。

五色五味养五脏

人体五脏不但有五行属性,还跟五种味道、五种颜色有联系。《黄帝内经》便是利用五行学说,把五色五味与自然界众多的事物、属性联系起来的。

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因此肝属木,可以酸味养之;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所以心属火,要多食苦味;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属土,可用甘味滋养;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属金,喜辛味;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属水,好咸味。

不但五味对五脏有影响,五色亦可影响五脏功能。绿色属木,是肝之苗;红色属火,是心之苗;黄色属土,是脾之苗;白色属金,是肺之苗;黑色属水,是肾之苗。也就是说,平日多吃白色食物,如雪梨、百合、白果等可益肺;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等可补肾;红色食物如红枣、番茄、红豆等可强心;黄色食物如土豆、豆制品等可健脾;而绿色或青色的食物如绿豆等可养肝。五行五色五味五脏的具体关系如下表:

五味过偏亦能伤五脏

不同的味道养不同的脏器,但值得提醒的是,若五味过偏,也可能会引发疾病。

如过食酸味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偏好苦味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饮食偏甜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嗜好辛味则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吃得太咸往往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

因此选择食物时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健康。

五脏病变有时辰规律

中医有一个经典的学说,即“子午流注”,说的是每天十二个不同时辰,分别对应着人体的十二经络。根据“子午流注”的定律,如果常在某时辰感到某脏腑不适,可能是该脏腑受病邪入侵,或较虚弱所致。同样,五脏有病变,也会在某一特定时辰表现相应部位的不适。

如肺发生较大的病变时,患者就常在凌晨3至5时醒来,在此时段里失眠,而过了这个时辰又能入睡;肝脏有病变,患者则容易在凌晨1至3时感觉肝区不适;心脏有恙,其不适感多会在中午11至13时表现出来;若脾脏有问题,则会在上午9至11时反映;若肾脏有疾患,多会在下午5至7时表现出肾区的不舒服,中医里说的肾包含了西医的肾,也包含了生殖机能。

一旦察觉到身体五脏有规律地在固定时辰内表现出相对固定的不适感,就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五脏也有声音、情绪

肝对呼喊:人肝气过盛的时候会发怒,会大呼小叫, 受委屈的时候会长出气,这些都是人体一种不自觉的自救功能,借以减少肝气的郁滞。

心对欢笑:心对应笑声,心神脉盛就会笑。

脾对歌声:脾值正气时,人的声音能够输布四方。脾值邪气的时候,则欲狂歌不止, 这是脾气输布太过的一个表象。

肺对哭泣:比如冬干秋燥的季节,肺气无论是过虚还是过盛,都会容易用哭泣来排解抑郁,甚至可能在梦中哭泣。

肾对呻吟:在现实生活中,人疼痛了会呻吟, 这其实是在用不能抑制的呻吟声,来调整藏于肾中的元气。此外,人在极度欢娱的时候也会呻吟。

心主喜:人在开心的时候,会被说成是“心花怒放”,并且通过笑声来表达喜悦的心情。

肝主怒:病人喜欢发脾气,传统医学会诊断为“肝气盛,肝火旺”。气滞会引发肝区疼痛、不思饮食等,其实就是过怒伤肝的一种表现。

脾主思虑:脾的正常功能应该是将广度的思维输布四方,但是如果总是过度忧思,就会因抑郁、焦虑而致病。另外,肺主悲、肾主恐,都是一样的道理。

五行相克规律治疗法

扶土抑木法:是以健脾疏肝药物治疗脾虚肝气亢逆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疏肝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肝郁病证。

培土制水法:是指用温运脾阳或健脾益气药物,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利水法。主要运用于脾虚不运,或脾阳虚损,水湿泛滥而致的水肿等病证。

佐金平木法:指通过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亢盛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清肺泻肝法。主要适用于肝火亢逆,灼伤肺金,影响肺气清肃而致的“木火刑金”病证。

泻南补北法:指通过泻心火、补肾水以交通心肾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泻火补肾法、滋阴降火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不足,心阳偏亢,水火失济,心肾不交病证。

此外,在针灸疗法中,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四肢末端的穴位亦分属于五行,即井、荥、输、经、合五种穴位,分属于木火土金水,临床上即可根据不同病情,运用五行生克规律进行选穴针刺治疗。

同样,五行生克关系,对于精神疗法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临床上即可以运用情志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而达到治疗目的。如《素问》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等,即是运用五行相克关系来调整情志,从而达到治疗精神性病症的目的。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