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汉族传统节日祭灶节,民间又称“交年”、“小年下”、“小年”。依照我国汉族的传统风俗,阴历腊月二十三日,叫做“小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腊月二十三小年的习俗,希望能帮到大家!
腊月二十三小年的习俗
1、祭灶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民谣有“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民间早就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就是说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糖(或蜜)融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曰为:上天言好事。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
2、吃灶糖
祭灶神的贡品不需鸡鸭鱼肉,更不需牛羊三牲,只需祭上一些“糖瓜”,让灶神尝点儿甜头,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几句。古语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灶糖是一种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
如今的现代人,更多的人用品尝糖瓜,来度过小年节令。此外,饺子、火烧也是小年的特色节令食品。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3、扫尘
祭灶之后,人们便开始准备过年。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春节前扫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
扫尘主要是将所有的房间彻底清扫一遍,主妇们通常先把屋里的家具用被单等遮盖起来,用头巾或毛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完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4、剪窗花
剪贴窗花也是小年较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5、写春联
写春联也是小年的民俗活动。 春联是有讲究的,它能驱鬼避邪,保家家户户平安无事。据说,春联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是桃符(桃梗),上面刻着咒语,每到新年就弄一副挂在大门两旁。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6、理发、赶乱婚
按照北方习俗,小年当天大人小孩都要沐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正月里不理发的传统习俗,以及想美美地过个新年的想法,让市民们都养成了春节前理发美发的习惯。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