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流传“1kg鲜猪肉才得0.4kg肉脯”,因此猪肉脯被认为是“瘦肉的精华”。有的厂家更宣称其产品为“精选猪后腿纯瘦肉”。
到底,一片小小的猪肉脯,它的“含肉量”是否货真价实?你真的是吃下去一片“纯肉”吗?
带着这份好奇,《消费者报道》向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了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铺子、来伊份、洽洽、黄胜记、美珍香、双鱼、澳氹、广州酒家、自鱿人等11款猪肉脯。这一轮测试选择了蛋白质、脂肪、总糖三个营养指标。
结果,我们找到了3款“特级”猪肉脯,也揪出了1款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
澳氹蛋白质含量最低
猪肉脯是以鲜猪肉为原料,经过“浓缩”“脱水”等工艺制作而成,营养物质反而较鲜猪肉更为丰富。这是为什么呢?
以蛋白质为例,瘦鲜猪肉的蛋白质含量约为20.3g/100g,而经过烤制后的猪肉脯,其蛋白质含量会大大提升。
根据GB/T 31406-2015《肉脯》的规定,猪肉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去除筋腱和肥膘的猪瘦肉为原料的猪肉脯,另一种是以去除筋腱的猪肉为主要原料的猪肉糜脯。
标准对于猪肉脯蛋白质的最低要求分别为:≥35g/100g、≥30g/100g、≥28g/100g;而猪肉糜脯则要求≥25g/100g。
说了一大串,来,直接看看测试结果!
先说说好的,双鱼、自鱿人、黄胜记等3款猪肉脯的蛋白质达到了“特级”要求,品质更佳,而且自鱿人和黄胜记都没有在自己产品包装上标示“特级”字样,可以说是比较低调了。
再说说排名靠后的,美珍香、澳氹的蛋白质含量在30g/100g以下。
作为肉糜脯的澳氹,蛋白质含量几乎与生鲜猪瘦肉持平,说明其原料中瘦肉含量较低。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厂家会在猪肉脯中加入大豆蛋白、花生蛋白等植物蛋白成分,去提升产品的蛋白质含量,以此来降低猪肉的使用量。
本次送检的11款猪肉脯的产品标识显示其均未添加相应的植物蛋白,但有些猪肉脯口味会添加较多的其他物质来提升蛋白质含量。这种猪肉脯吃起来比较“松软”,且营养价值也不及“纯肉脯”。
所以,精明的消费者一定要看清楚配料表,看看有没有“蒙混过关”的生产企业。
美珍香最“肥腻” 低脂肪不存在
除了蛋白质,脂肪也是猪肉脯评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消费者来说,脂肪摄入多了,是要变胖子的!而在加工时,猪肉脯中的脂肪易氧化,是导致产品品质劣变的“罪魁祸首”。
根据《肉脯》标准规定,脂肪的最低要求分别为:≤12g/100g、≤14g/100g、≤16g/100g;而猪肉糜脯则要求≤18g/100g。换言之,等级越高,脂肪越小,所用原料越“瘦”。
“低脂肪”的猪肉脯,真的存在吗?哪款猪肉脯更油腻?
检测结果显示,11款猪肉脯与标准相比,整体水平较优。
其中,黄胜记脂肪含量最少,说明其所用原料较瘦。相反,最“肥腻”的是美珍香,其脂肪含量与黄胜记相比,足足相差2.6倍。
国家标准GB 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指出,当食品中的脂肪≤3g/100g可称为“低脂肪”。11款猪肉脯显然都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因此,高脂血症者或超重人士应谨慎食用。
当然,也并非“零脂肪”就是最好。合适比例的脂肪对肉脯“利大于弊”。肌肉中的脂肪不仅赋予了肉脯的多汁性和嫩度,也和肉脯的风味有很大关系。
黄胜记总糖不符合国家标准
咸中微甜,这是大家对猪肉脯味道的一大印象。
猪肉脯之所以味美,是其在加工时会额外添加糖、调味料及食品添加剂等。尤其是糖,其添加量仅次于原料肉,占据着配料表上的第二位。
糖的作用极为重要。一方面,它可以赋予肉脯醇厚、悠长的甜味感,可掩盖肉腥味;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肉脯的香气。
不过,如果糖太多,会导致产品变得很硬。且消费者吃太多的糖,可能会增加龋齿、肥胖和其他疾病的风险。
根据《肉脯》标准规定,总糖的最低要求分别为:≤30g/100g、≤35g/100g;肉糜脯≤38g/100g。
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猪肉脯的糖含量都在30%左右。即使是特级的双鱼,其总糖含量也达到29.6g/100g,几乎接近对应等级的最高限量值。
值得注意的是,一款有“厦门鼓浪屿特产”之称的黄胜记,总糖含量达到41.3g/100g,不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属于不达标产品。
为了给各位害怕胖胖的吃货做参考,我们换算了一下一天到底能吃多少猪肉脯~
国家推荐消费者的糖每日摄入量在25g以内,不超过50g。以11款猪肉脯的平均总糖含量34.2g/100g计,只是简单地食用半包就已经超出了推荐值。换言之,如果你要吃一小包猪肉脯的话,至少要拉上两个小伙伴分享哦!
最后,《消费者报道》给大家总结一下,在三个单项里面都排在前3名的只有自鱿人原味猪肉脯,而在三个单项里面都符合国标“特级”要求的只有双鱼猪肉脯。这两款产品都是营养项目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