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对眼是怎么回事
婴幼儿的眼球调节机能没有发育完全,宝宝容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对眼现象。一般情况下,随着宝宝年龄增长,宝宝对眼的情况会逐渐消失。
正常情况下,三个月内的宝宝还不能判断是不是因为疾病或发育不良等原因造成对眼。有的父母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宝宝双眼都向中间对,而到医院检查,医生却说不斜。这可能是医学上讲的内眦赘皮,也叫假性内斜视。这是由于人们习惯于根据黑眼球两侧眼白暴露得是否对称,来判断眼球是否正位。当有的孩子鼻梁较平,在内眼角处有一个皮瓣(内眦赘皮)时,会挡住部分鼻侧的眼白,这样一来,当孩子侧视时,一侧的眼睛就好像向中间斜了。
小孩对眼怎么办
宝宝对眼一般是斜视所造成的,根据不同斜视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矫正手术:共同性斜视中先天性内斜视虽与眼的调节无关,但对双眼单视功能发育影响很大,最好的治疗是在2岁视功能发育初期做手术矫正。
2~3岁以后发生的内斜多与远视眼引起的调节辐辏过度有关,这种斜视要充分散瞳后验光,有远视者配足量眼镜,坚持戴镜3~6月使斜视矫正或部分矫正后,再对于残存的内斜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戴镜后内斜无改变的,只有进行手术治疗。斜视完全矫正的继续戴镜,若远视度数很高,也可通过手术矫正斜视而降低戴镜度数。
如何调整婴儿对眼
1、不要过近的与宝宝对视,尤其是对宝宝讲话时不要离得过近,至少要离30厘米以上,以避免宝宝两眼聚中。
2、避免外界不良因素对眼的影响。如大多数父母经常喜欢在小婴儿的床栏中间系一根绳,上面悬挂一些可爱的小玩具,逗引孩子追着看。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眼睛较长时间地向中间旋转,就有可能发展成内斜视,也就是俗称的斗鸡眼。
3、预防眼内异物:由于小婴儿的瞬目反射尚不健全,此时应特别注意预防眼内异物。如刮风天外出,应在小儿脸上蒙上纱巾;扫床时将小儿抱开,以免风沙或扫帚、凉席上的小毛刺进入眼内。由于小婴儿大部分时间在睡觉,眼内有异物也难于发现,若继发感染,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4、勿遮挡眼睛:由于婴儿期是小儿视觉发育最敏感的时期,如果有一只眼睛被遮挡几天时间,就有可能造成被遮盖眼永久性的视力异常,因此,如果小儿某眼患病,也一定不要随意遮盖。
如何判断婴儿是否对眼
没有哪个爸爸妈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高颜值,因此,会格外注意宝宝的“形象管理”。当宝宝出现“斗鸡眼”的苗头时,相信绝大多数爸妈心里都是慌的。其实不用急,小宝宝偶尔出现斜视,可能是正常的。
一、出生头两个月,偶尔斜视实属正常
斜视,指的是两眼视轴不受眼肌和神经控制,出现明显偏斜的情况。斜视可以指两只眼睛向内偏斜(对眼),也可以指两只眼睛注视着不同的方向(散视)。
出生后头两个月的宝宝,由于视力极差、眼肌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大脑不能很好地协调两个眼球的转动,偶尔会出现斜视的情况。这种情况基本不需要治疗,通常到宝宝3~4个月的时候就会消失。
二、真性斜视vs假性斜视,分别意味什么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宝宝斜视都不需要担心,宝宝也有可能是真的斜视了。在这里要给家长科普两个概念:“假性斜视”和“真性斜视”。
假性斜视:不是真正的斜视,只是成人的一种视觉假象。由于初生婴儿鼻梁低、眼间距较宽,鼻梁附近内眼角皮肤覆盖的眼白比较多,所以看起来眼球会向内偏,有点对眼的感觉。随着宝宝逐渐成长,鼻梁隆起,内眼角的眼白会逐渐显露出来,看起来就不会对眼了。
真性斜视:宝宝出生两三个月后,仍然频繁出现对眼、散视的情况,则代表可能是真性斜视。真性斜视需要及时矫正治疗,否则大脑会适应眼睛不协调的状态。依赖正常的眼睛发来的信号,阻断或抑制有问题的眼睛发来的信号,导致永久性的视功能损坏,如弱视、立体盲等。
三、宝宝斜视及早治疗,日常生活应注意预防
如果怀疑宝宝很可能是真性斜视,应立即将宝宝送往医院检查。医生会通过系统的检查,来诊断宝宝是否患有斜视及其严重程度。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戴眼罩、戴眼镜、做手术等。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矫正。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尽量减少容易让宝宝斜视的行为。比如把床铃挂得太低、放任宝宝经常近距离地注视某样物品等。宝宝的颜值和健康,要用心去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