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边效应 口红理论、裙摆理论、头发理论…细数那些奇葩的经济理论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09-02 04:54:47
分享:

内裤理论:内裤卖的多,经济回暖快

最近,辽宁地区男士三角裤的销量引发网络热议。

有专家表示,京东大数据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辽宁地区男士内裤销量连续3年出现上涨,今年销量增速更是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根据“内裤理论”,说明辽宁的经济正呈现不断回暖的趋势。

内裤销量靠前的品牌包括七匹狼、南极人、花花公子、浪莎等知名品牌,面料则以舒适的棉质和莫代尔为主,说明辽宁男性消费者逐渐注重内裤品质,进一步佐证了经济正在逐步回暖。

最后,专家还分析了内裤颜色,称除黑白灰之外的多色内裤占了销量的30%,这体现出辽宁男性“整体开朗活泼的热情生活状态,从而感受辽宁经济正从冷冬中回暖的经济发展势头。”

看完这篇分析之后,市场一片哗然。有网友调侃:内裤不是用来装蛋的吗,怎么如今用来扯淡了?

这位“内裤专家”言之凿凿的自信,源于前美联储出席,大名鼎鼎的艾伦·格林斯潘。正是格老爷子执掌美联储时,提出了这个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内裤理论”:

1、当经济不景气,男人不得不节省消费开支,减少购买新内裤;

2、经济不振导致离婚率攀升,离婚的男人不再注重自身形象,对新内裤的需求进一步下降;

3、而当经济开始复苏,男人就会增加消费,离婚的男人也要开始新的约会,这都促使男性对新内裤需求的增加,导致内裤销量大幅攀升。

内裤真的跟经济景气度有关?或许是,或许不是,但仅凭京东男性内裤销量增加就判断经济正在由冷转暖,理由显然不充分,也难以让人信服。

即便针对同一时间段的同一数据,不同的经济学家、不同的分析角度,最终也能得出互为相悖的分析结果。

实际上,经济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演变成一门包罗万象、融合万物的学科,很多有趣的理论也应运而生,我们一起看看。

口红理论:廉价奢侈品的“安慰”

口红理论又叫“口红效应”,据说它并非出自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之口,而是在上世纪30年代由雅诗兰黛集团总裁李奥纳多·兰黛提出的。他将口红销量与美国经济景气度做了对比后,得出如下结论:

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显著上升,反之则相反。

这是因为,口红在美国被视作一种“廉价的非必要奢侈品”,在经济不景气时,人们仍有的消费欲望,但受制于收入所受,所以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购买相对廉价的奢侈品上。购买口红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作用。

有数据显示,在2001年9·11袭击后,美国经济一度陷入衰退,但此期间的口红销量却翻了一番。同样,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中,知名化妆品公司欧莱雅上半年销量却逆势增长5.3%。

口红效应在国内也似乎一样适用。2017年,淘宝天猫口红产品销量大增97%,唇部彩妆占据了整个彩妆大类销量的近30%,一跃成为第二大类彩妆消费品。2018年“双11”期间,唇部彩销售额为446.3亿元,增速高达116.97%。

最近,出身故宫的两家网店相继推出口红商品,并一度上演“宫斗”,其背后折射出的就是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口红市场的走俏。

裙摆理论:女人穿短裙,经济就雄起

又叫“长裙理论”。由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经济学家乔治·泰勒在1920年提出。裙摆理论认为:

当经济处于增长时,女人倾向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衰退时,由于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

也就是说,如果你看见街头穿长裙的女孩多了,那可能就意味着经济正在变得艰难。

2012年,欧债危机蔓延导致英国经济出现衰退,趋势持续到如今。当时,从伦敦著名的塞尔福里奇商场到哈罗德百货公司,超长的铅笔裙成为橱窗展示的主角,就连“辣妹”维多利亚·贝克汉姆的运动裙也长至膝下。

但总的来说,裙摆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今,长丝袜不是什么奢侈品,穿长裙还是短裙似乎只与个人喜好有关,和经济处于何种周期没啥关系。

即便经济再不景气,北京的三里屯、后海、王府井这些繁华之地,也依然少不了“短裙风景”。

高跟鞋理论:鞋跟越高,经济越糟

高跟鞋理论认为,女性鞋跟高低的流行趋势,能反映出当前社会经济的走势。这一研究是基于美国IBM全球商业服务部门,数十年来对女性鞋子的选购分析。

如果女性穿着的鞋跟越高,表明经济就越糟;如果低跟鞋或平底鞋成为穿着女性趋势,则说明经济状况较好。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以及60年代的石油危机时期,高跟鞋、松糕鞋等跟部夸张的鞋,几乎取代了低跟鞋、平底鞋成为主流。而在经济平稳、生活较安逸的时候,女性则更愿意穿着舒服的低跟鞋。

同样,在2000年初互联网泡沫破碎之后,美剧《欲望都市》里的大部分女性都蹬着一双超高的高跟鞋。

有专家解释称,这是因为消费者想通过购买奢侈品来逃离现实,为自己营造想象空间,起到一种心理安慰的作用。

头发理论:长头发留起来

1987年,日本最大规模的日用品制造公司“花王”开始进行一项调查,他们对东京银座一千名12岁~30岁的女性发型进行追踪统计,若干年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当经济形势变好时,女性倾向留长头发,甚至眉毛也会变粗;若经济变得不景气,则倾向剪短发型。

前年,资生堂曾再现了1920年以来日本女性妆容的变迁,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傲世全球时,年轻女性多以如下的长发示人:

最近的一个佐证是,2011年日本发生3·11大地震后,较短的发型一度占据主流。

而另一种观点认为:

经济形势直线下滑,大家每次理发、做头发时,会把头发剪得更短些,既减少剪头发的次数、省钱,又能够使自己显得更精神些,一举两得。

剩女理论:剩女的购房欲望更强烈

剩女理论是纯国产理论,自产自销。在2016年的一次房地产行业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金岩石表示:

“剩女多的城市,房价会涨。女性初婚年龄30岁以上,核心家庭离婚率在30%以上的城市,房价一定会涨。”

这个奇葩观点,并非金岩石首次提出,早在2012年的一场高峰投资论坛上,他就语惊四座地提出了“剩女与房价”的观点。

金认为,女人天生是消费的动物。女性对自己欲望的表达,包含着对未来的一场竞争,而这种竞争就让城市的消费升级,让没有消费力的人在城里找不着老婆,让不能消费的男人滚出城市。“高消费、阴盛阳衰、剩女,这就是城市的繁荣景色。”

金岩石

剩女比一般女性更愁嫁,她们认为有了房子,相对来说更容易让自己找到一个好的归宿。而且相比于同龄阶段的男性,剩女的购房欲望更强。

目前,国内剩女比例靠前的七个城市依次是厦门、深圳、杭州、北京、广州、上海、青岛,在过去几年,这些城市的房价涨幅也确实厉害。

看完了了上述五花八门的经济理论,小金倒是认为,经济的好坏,不用看内裤、口红的销量,也不用看姑娘裙子和头发的长短——冷暖自知,经济环境什么样,难道你自己还感受不到吗?

与其关注那些奇葩的经济指标,不如关注采购经理指数、新增信贷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钢铁产量、发电量、铁路货运量、波罗的海指数等等指标——透过现象看本质,显然,解读这些指标更靠谱。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