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定式。人们在生活中认识到身体一些不适,表现为“肾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归结于“体虚”,认识到这些虚证导致人产生疾病或衰老,同时针对“虚证”而不断总结出以补益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扶正治虚、补益强身功效的食疗方剂,称为补益食疗方。
产妇经过生产后,全身气血亏虚,又要承担哺乳的重任。因此补养在此时就成为生活的重点。所谓虚证,不外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补益食疗方亦根据其作用特点和应用范围分为补气食疗方、补血食疗方、补阴食疗方、补阳食疗方。
产妇因为失血是其主要病机,所以滋阴补血是关键,由于气血同源,失血的同时也会造成气脱,所以应该同时辅助补气。补阳的药物在产妇中是很少用的,所以大家一定要谨慎。不过,具体到个人,一定要辨证论治,不能一概而论。
补益食疗剂并不单纯依靠补益药物,更注重从日常食品中选择富于营养,性能又符合虚证,亦药亦食的物品,而达到补益精气,祛除病邪,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
食物也有四性五味,所以自古补益食疗方不单注重食物的营养价值,更重视食物的性味。性味符合病症才可以应用。
①补气食疗
凡能补益脾气、肺气等,以改善乃至消除气虚证为主要功效的食疗方,称为补气食疗方。
气虚证是指元气不足,气的推动、温煦、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减退或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减退所表现的虚弱证候。多分为脾气虚和肺气虚证。
脾气虚常见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泻甚至水肿,脱肛或内脏下垂,舌苔淡白、脉弱。肺气虚则表现为少气懒言,动则气喘,虚汗自出等证。
凡有以上症状者均着重以补益肺脾之气为主,常用人参、党参、黄芪、山药、大枣等甘温益气药,配以健脾开胃、去湿药,如莲肉、薏苡仁、扁豆、芡实,并配合性味相合的食物组合成方。
②补血食疗
凡能补养血液,以改善乃至消除血虚证为主要功效的食疗方,称为补血食疗方。
血,源于脾胃腐熟水谷化生精微,所以食物营养是否丰富,脾胃是否健旺与血之化生密切相关。血虚证症见面色无华、舌苔色淡、爪甲苍白、头晕目花、神疲乏力、肢体麻木,心悸失眠、大便干燥,舌淡脉细弱或细涩等。
治疗当以补养血液且协调各脏的药物,如熟地黄、阿胶、当归、何首乌、龙眼肉、桑椹等为主,配以富于滋补营养或兼有补血功效的食物组成配方而用于血虚患者。
③补阴食疗
凡以滋养阴液,改善或消除阴虚证为主要功效的食疗方,称为补阴食疗方。
阴虚,主要是指人体津液、精血亏耗。阴虚证常见口干咽燥,舌质红,少津或干,舌苔少,起裂纹或无苔,甚者出现镜面舌、脉细数等症。
常见类型有肺阴虚、胃阴虚、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等。以上阴虚证候,常常两脏以上阴虚同时出现,如肺胃阴虚证、心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且多兼阴虚火旺之象。
阴虚证,滋阴为其治疗总则。常以地黄、玄参、女贞子、沙参、百合、麦冬、天门冬、石斛、银耳、梨、荸荠等甘凉滋养阴液之品,配合富于滋补营养的猪肉、鸭肉、燕窝、龟、鳖、海参等为基础的组合,并随证做必要的配伍。如阴虚内热者,常配伍清虚热药;脾胃虚弱者,常配伍健运脾胃或助消化药;阴损及阳者,应辅以适当的补阳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