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的原因
肝炎是一种高发的传染性疾病,免疫力低下和体质较差的孩子极容易感染肝炎,使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由于发病原因不同,孩子患肝炎也分许多种情况。家长应了解孩子患肝炎的原因,及早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肝炎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1、生食或半生食水产品:肝炎的传播方式是典型的粪-口传播”。当孩子喝了含有肝炎病毒的生水,或者进食了被污水污染的水生生物后,极容易患上肝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因生食半生食海鲜而感染甲型肝炎的儿童也越来越多。
2、用损肝药物:有些孩子身体不好常生病服药,药物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会导致孩子患肝炎。四环素、红霉素、雷米封、利福平、甲基多巴、双醋酚汀、磺胺类、麻醉药等许多药物会加重肝脏的损伤。通常用作退热止痛的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等,对肝脏也有毒性作用。
3、情绪:有些孩子由于家庭环境原因心情郁郁寡欢,或者因为病后没有及时修养身体,情绪和劳累会加重肝炎病情。发生肝炎后,肝脏产能和贮能的能力显著下降,如果此时机体仍因剧烈运动或劳动消耗过多的能量,势必加重肝脏负担,不利病情好转,甚至导致病情恶化。
肝炎的治疗
由于肝炎的种类很多,导致孩子患肝炎的原因也不一,一般家长可带孩子寻医就诊,根据医生意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肝炎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治疗:
1、药物治疗
早期急性肝炎的治疗方法应用干扰素,皮下注射或肌注。若宝宝有恶心、厌油、呕吐等症状,应给予葡萄糖加维生素C维生素B补充。
2、一般治疗
让孩子适当休息,肝炎症状明显期特别是有黄疽者应卧床休息,直至症状和黄疸明显消退方可起床活动,逐步增加活动量或延长活动时间,以活动后不觉疲乏为度。公道饮食,以流食为主,少量多餐,保证水分的供赐与利于利尿排黄,应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黄疸严重者留意维生素K的补充。避免让孩子吃含酒精的食物,避免让孩子劳累,避免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
肝炎的症状
由于肝炎种类较多,孩子患肝炎会出现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1、急性肝炎
孩子感染后会出现低热、全身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伴有恶心、呕吐、厌油腻、肝区不适及尿黄等症状,休息后不见好转。
2、急性黄疸型肝炎
前期多缓慢起病,发热轻或多无发热常出现关节痛、皮疹。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有时腹痛、腹泻。本期平均持续5-7天。
黄疸期孩子发热消退,自觉症状稍减轻,巩膜及皮肤出现黄疸,数日至3周内达到高峰。尿色深黄可出现一过性粪便变浅。肝区痛、肝大、质较软,有压痛和叩痛。本期持续2-6天。
恢复期孩子黄疸逐渐减轻、消退,大便颜色恢复正常,皮肤瘙痒消失,食欲好转,体力恢复,消化道症状减轻,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本期一般为1-2个月。
3、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患这种肝炎的孩子较多见。患病时孩子的症状较轻,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症状。体征多见肝大、质较软,有压痛和叩痛。此型肝炎症状轻常被忽视诊断。病程约2-3个月。
4、急性重症型肝炎
又称暴发型肝炎。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孩子患病后10天内出现意识障碍、出血、黄疸及肝脏缩小。病程不超过3周。暴发型肝炎发病早期临床表现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相似,但病情进展迅速,故出现下列症状进,应考虑重型的诊断。
5、轻度慢性肝炎
症状较轻,孩子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隐痛不适,可伴腹胀、恶心、腹泻等;肝脏大小正常或稍肿大、质软有轻度压痛,脾脏多无肿大。
6、中度及重度慢性肝炎
孩子症状较重,多有中度黄疸,疲乏无力、纳差、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隐痛;常有黄疸、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皮下出血,肝脏肿大、质地中等,有压痛和叩痛,大多有脾肿大,部分患者伴腹水。严重者可出现下肢浮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可伴有肝外表现如发热、关节炎、胸膜炎、皮肤病变、肾小球肾炎等。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全身及肝外表现更多见。
家长应根据孩子病症,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肝炎吃什么好
孩子患肝炎后,家长除了要及时带孩子就医诊治,还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身体调理:
1、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动物性食物比植物性食物富含钙、磷,容易被人体吸收,鱼、肝、蛋类含有素食中缺少的维生素A和D;而素食中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则是荤食中常缺乏的,素食中的粗纤维素很丰富,可促进肠蠕动,因此,只吃荤食则很易造成习惯性便秘。由此可见,两者各有所常,又各有所短。肝炎患者更应注意荤食素食搭配,取常补短,才有利于康复。
2、保持饮食清淡
孩子患肝炎后,家长应调整孩子的饮食习惯,膳食以植物性食物或清淡饮食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热能来源按中国人的特点仍以粮食为主。在晚餐时切忌多油、多肉,少吃花生米或高蛋白的火锅类食物。
3、饮食不宜过饱,切忌暴饮暴食
若孩子饮食过量,往往会造成消化不良,加重胃、肠、肝、脾、胰等消化器官和组织的负担,同时也加重大脑控制胃肠神经系统和食欲中枢的生理负荷。过剩的食物变成粪便后,在肠道中滞留时间延常,有害物质产生较多又未及时排泄而累积,被大肠重吸收后,常期超过肝脏的解毒能力,促使肝脏从量变到质变进而硬变。过剩的毒物还可透过血脑屏障,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当肝功能不良时,便成为促发肝性昏迷、肝脑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之一。
4、少吃油腻煎炸食物
孩子患肝炎后,家长应让他少吃油腻煎炸类食物。这是因为肝炎患者多吃油腻煎炸等高脂肪食物,可引起消化功能减弱,易致吸收不良性脂肪泻;此外,过剩的脂肪沉积于肝脏,则形成脂肪肝,可致肝功能不良迁延不愈。
家长要调整好孩子的饮食,有助于孩子早日康复。
肝炎检查
若家长无法根据孩子病症判断是否患肝炎,可以到医院进行检查。肝炎的检查主要是抽血检查:
1、血清黄疸指数及胆红素定量
肝脏可以制造和排泄胆汁,当肝细胞受损时,胆汁逆流入血造成血清胆红素含量升高。此项检查可以反映黄疸的有无、程度和性质。正常人血清中有微量胆红素。
正常值:黄疸指数为4-6单位;胆红素定量为17.1微摩/升以下。
2、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用GPT即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肝脏中此酶比血中浓度高1万倍。肝脏病变时,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肝脏转氨酶释放入血,使血清酶含量升高。此酶升高幅度常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正常值:5-25单位(一般40以下)。
3、血清蛋白质总量、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测定
急、慢性肝炎时,白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无变化或增多,总蛋白量正常或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改变或倒置。
正常值:总蛋白60-80克/升;白蛋白35-55克/升,球蛋白20-30克/升;白/球比值为1.5:1-2.5:1。
若孩子的抽血检查结果不在正常值范围内,则很有可能患上肝炎,需要马上进行治疗。
肝炎预防
肝炎是一种传染性强的疾病,为了防止孩子的身体受到伤害,家长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
要想有效预防肝炎,最首要的就是要控制传染源。肝炎的传染源是患者及病毒携带者,一旦确诊,应立即隔离,不得与任何人接触,接受治疗,直至化验结果显示病毒已经完全消失为止。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因此这两类肝炎患者的排泄物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注意不得让患者的排泄物污染食物和水源。乙、丙、丁三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因此血站在采血时,如果检测出结果呈阳性的,一律不得采用,以免在输血时将病毒传染给被输血者。
目前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都有研制出疫苗,建议免疫力低下的易感人群以及高危人群注射,以获得主动免疫。
除了控制传染源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做好以下工作:
1、注意饮食卫生,教育孩子养成爱清洁的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2、家长、老师要掌握一些肝炎预防知识,一旦发现病孩就要做好隔离工作。
3、提高警惕,如发现孩子有咳嗽、流鼻涕、发烧等感冒症状,或有不想吃东西、恶心、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治疗后不见好转,应考虑为肝炎症状,需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总之,家长要做好以上预防工作,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孩子患上肝炎,影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