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需求宝宝,像是来讨债?心理医生量身订做救星文!

编辑:醉波
发布时间: 2019-12-04 12:44:00
分享:

你家宝宝是否经常睡不安稳、作息不规律、警觉度与敏感度高、既固执又坚持、忍耐度低、较难被满足、反应激烈、活动量大、经常让照顾者耗尽精力、总是要频繁喂??你家也有高需求宝宝吗?宝宝到底是为什么而哭闹?爸妈又该怎么做?心理医生这样说……。

高需求宝宝的常见特质

高需求宝宝常见的特质包括:睡不安稳、作息不规律、警觉度高、高敏感度、较难被满足、很难自我安抚、反应激烈、活动量大、让照顾者耗尽精力、要频繁喂、更容易出现分离焦虑。

高需求宝宝这个名词刚开始从国外开始流传,后来被广泛使用,但是临床心理学其实没有这个名词,临床心理医生通常会归纳为高敏感宝宝或气质难带型的宝宝。

这是天生的气质与人格特质,这类型宝宝对刺激与感受都相当敏感(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情绪、身体感觉等),例如:衣服触感与平常不同,就可能会哭;或是附近声音太大,也可能会哭(比方大人讲话的声音,大人也许觉得不会太大声,但对于某些高敏感的宝宝来说,听起来可能就像放鞭炮一样。)有一些高敏感的宝宝可能偏好较安静的环境,但也可能因人而异。并非所有高敏感宝宝都对同样的事物敏感。

多观察宝宝的需求,并做纪录:

婴儿还不会讲话,常以哭泣来表达需求,但新手爸妈经常不知道宝宝是为何而哭。爸妈要好好了解与观察自己的宝宝,花时间陪伴他,并观察宝宝的肢体动作与表情,收集当下的信息。例如:宝宝哭了,是为什么呢?是不是灯开太多个,太亮了?或是空调开太强了?或是想睡觉了?或是肚子饿了?或是尿布湿了?附近有没有很大声的声音?或是太热了?宝宝的体温正常吗?食欲有没有改变?还是因为需要抱抱吗?…等等。试试看各种可能性,建立自己的SOP(标准作业程序)。一开始不知道时,可以将当下发生的事写下来做纪录,再慢慢推敲,把发生的事情与宝宝哭泣的可能原因联系起来。

不爱哭不表示没需求,大人仍要多观察宝宝:

有些宝宝比较少哭泣(或是已经哭了,但哭声与反应较小,大人较易忽略)。但即使不爱哭不表示没需求,大人要更敏感地观察宝宝的反应与需求,好好了解宝宝,以免宝宝的需求不被满足,可能日后越哭越大声或反应越来越大,大人就会觉得‘宝宝怎么突然变难带了’,但其实可能是大人之前根本没察觉宝宝的需求。

多看儿童健康手册,了解宝宝的发展:

要了解宝宝的发展,多阅读儿童健康手册,并对照手册上的发展动作与年龄。但不要对宝宝有过度的期待,比方还没到特定年龄,就希望宝宝已会做超龄的动作。但如果宝宝的发展落后的话,需多加注意,必要时就医。

照顾者的情绪与状况要先稳定: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高敏感宝宝时常会把父母照顾者弄得很挫折,但父母要知道有时并不是照顾者照顾不周,而是宝宝难以取悦安抚。照顾者的情绪与状况先稳定,宝宝才会比较稳定。如果大人的情绪起伏太大、太极端,很容易演变为‘你激动,宝宝也跟着更激动’,宝宝可能会觉得不稳定、没有安全感、无所适从,更容易大声哭闹或更难带;照顾者除了稳定情绪,不要内疚自责,另一个很重要的是观察宝宝的情绪和行为。冷静而后动,通常比较能贴近宝宝的需要。

找到好队友,适时放手:

妈妈一个人单打独斗太辛苦,要有好的队友帮忙。不要期待老公主动帮忙,觉得‘我不说,他也应该要知道’,要婉转但明确地请老公帮忙;如果老公因工作等原因而无法适时提供支援,可找亲友,让自己能有喘息的机会。但许多妈妈即使偶尔有半天能有一个人放松的机会时,却又经常放心不下宝宝,担心东、担心西,很难真正获得休息。自己要做好心理建设,偶尔可休息时要适度放手,相信替代的照顾者。

拿捏好折衷的准则:

宝宝有自己的需求、大人有对宝宝的期待,中间如何妥协与折衷要拿捏好。例如:宝宝偏挑食,大人不能完全顺着他、也不要逼他吃。可以把他不愿意吃的东西,每次多加一点点在其他食物里,循序渐进,不要一次变动太大。如果宝宝不肯吃也没关系,下次再试试看。大人可依据当下的情况作判断。可鼓励宝宝多尝试新事物,但不强迫。

各阶段常遇到的难题与解决方式

0~1岁:多满足需求。提供刺激需循序渐进:

大人不宜忽视婴儿的需求,应满足婴儿的需求。大人心里应先做好准备。可让新生儿包包巾,会较有安全感;环境设置也要调整好,假如宝宝较怕声音刺激,一开始时可先维持较安静的环境,但也不能一直都安静下去、宝宝的刺激可能会不足,大人可以一次慢慢调整一点,例如先从柔和的音乐开始小小声的播放、然后再慢慢增加一点点,循序渐进。

1~2岁:开始建立原则:

大约1岁时,大人要开始建立原则与规矩。例如:倘若希望宝宝不要每次都以大声哭闹来表达需求,当宝宝大哭时,假如知道宝宝这一次大哭是为了想要被抱抱,可以简单又温和地跟宝宝说:“小声,抱抱。”宝宝一开始可能不懂,重复几次后,如果宝宝正好变小声了,就可以抱抱他。甚至更好的是如果宝宝还没哭时、伸手或发音要抱抱,也就是已经有用哭泣以外的方式表达了,大人就可以抱抱他,塑造比大哭更好的表达能力使用。

2~3岁:必学情绪管理三步骤:

例如:如果不帮小孩买玩具,小孩就在公众场合大哭、躺地或耍赖,大人不能妥协!不适当的行为不可以成功!否则小孩就会学会‘在外大哭、耍赖,我就可以拿到我想得到的东西了’,下次又故态复萌。当宝宝在外耍赖大闹时,大人可以这样做:

步骤1.照顾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和孩子一起断线,同理宝宝的感受,建立联系,宝宝会比较愿意听大人说话。例如说:“妈妈知道你很想要那个车车,妈妈懂你”。

步骤2.用宝宝可以懂的方式,简单说明不可以的原因

步骤3.问题解决。如果不行替宝宝买那个玩具,可以给予替代方案做选择,例如说:“你可以回家玩自己的车车,或是你可以在这里休息一下,妈妈等你。”如果宝宝不选、或不懂、或不要,大人再帮他选。

妈妈,你需要适度放过自己

家有高需求宝宝,大人真的会比较疲惫与辛苦。即使不是高需求宝宝,大人也有一定的照顾难度。要常跟自己说:“我不用当一个完美的妈妈,我已经够好了”。也要知道,你不是唯一遇到这种状况的人,即使宝宝很难带,也不是因为你做得不够好。要找队友帮忙,并且适时放过自己。

另外,高需求宝宝长大后,也可能比较会察言观色、也可能比较贴心,其实家有高需求宝宝,未必是一件坏事。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