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低下的表现
1、先天性免疫低下
症状表现:起病早,重的可以在出生后就表现出临床症状;反复发生重症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反复腹泻;感染后治疗效果不佳,疾病长期不愈;正常预防接种后出现严重的感染;有类似家族史;易伴发肿瘤、白血病。
是否需要治疗:属于病态,需要治疗。
治疗恢复关键:医学上也称为免疫缺陷。先天性免疫低下多由基因突变引起,因此具有遗传性。先天性免疫低下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措施,一般治疗较困难,治疗也是长久的。
2、后天继发性免疫低下
症状表现:宝宝由于感染、药物、营养不良等,导致免疫力低下。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亦有胃肠道感染者,一般症状较轻,但反复发作,可引起更严重的营养吸收障碍而加重营养不良。
是否需要治疗:属于病态,需要治疗。
治疗恢复关键:清除可能损害免疫系统的病毒或细菌病灶;更改或停用引起免疫低下的药物;及时对症治疗可能影响到免疫系统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当心脏畸形校正后,宝宝反复感染的情况就会明显改善;避免因营养不良影响宝宝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去除这些不良因素后,宝宝的免疫功能大多会逐步恢复。
3、生理性免疫低下
症状表现,主要是上呼吸道,如感冒等,而不是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经常是由于天气变化、生活环境改变等日常情况引起的,通常可自行痊愈。
是否需要治疗:正常现象,通常不需要治疗。
治疗恢复关键:与成人相比,孩子更容易感冒,这就是因为孩子存在生理性免疫低下。生理性免疫低下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属于正常现象。
免疫力低下的原因
1、患有先天性疾病:比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发育不良等。
2、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如缺乏钙,锌,铁,维生素A、维生素D等,均可导致宝宝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
3、环境不良:大气污染或被动吸烟等,污染的空气进入呼吸道,影响肺的换气功能。
4、患有免疫缺陷病:这类宝宝是因先天性缺乏一些抗体或合成酶,在临床因为化验项目不齐全,一般的医院不具备条件,还检查不出来。
5、滥用抗生素:不管病情需不需要都用,并多次更换,产生耐药性,打乱了人体的一些平衡。
6、擅自停药:患病后,疗程不够,擅自停药,发烧一退就停药,细菌长期处于隐伏状态,一旦受凉,容易引发疾病。
7、滥用激素:有些看护人对发热机理不了解,恨不得一贴药就手到病除,还有一些医生不耐烦看护人的唠叨,或者害怕对自己不信任从而流失病员,就给宝宝运用激素。
8、不良的习惯:研究发现一些宝宝睡前吃东西,或抱奶瓶入睡的,也很容易诱发感冒;不刷牙或不漱口的孩子,最容易嗓子发炎。这些都会造成宝宝免疫力下降。
免疫力低下的影响
当人体机体的免疫力发生问题,就会相应地也产生三方面的不良影响:
1、抗感染能力的降低,就会发生免疫问题,轻的免疫功能低下,反复感染,重的免疫缺陷,发生不易治愈的感染。另外,若是遗传了过敏体质的人,对正常的物质,如牛奶、鸡蛋还会发生过度的免疫反应,发生过敏。
2、免疫稳定障碍,就会发生免疫识别有问题,就会针对自身组织细胞发生攻击破坏,产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疾病,部分血小板减少等。
3、免疫监视功能障碍,就会发生肿瘤。
免疫力低下怎么办
宝宝的免疫系统尚未强固,这也是幼儿园里一个小朋友感冒,其它人也容易跟着感冒的原因。据估计,幼儿每年伤风感冒的次数是6-10次。随着年龄增长,宝宝的免疫机能逐渐成熟,3岁以上宝宝体内免疫血清的抗体浓度即接近成人;8岁后,整个免疫系统的抵抗力已和成人相当。
免疫系统负责保卫身体,免受细菌、病毒等传染病原的侵害,可说是体内的保全人员。怎样提高免疫力,可以采用以下10个方法。
1、母乳喂养—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能增加婴儿机体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婴儿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可以说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因此不要错过给宝宝母乳喂养的机会。
2、抚触—改善宝宝的血液循环
在自然分娩中产道收缩,挤压胎儿,是一种有益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出生后,母亲的身体接触,会让小婴儿有很大的安全感,可以促进宝宝的身体发育,对出生时体重较轻的早产儿尤其有益。抚触可以改善宝宝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并能增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减少哭闹,改善睡眠。
3、免疫预防接种—积极主动应对
为宝宝预防接种是人类抵御传染性疾病而采取的积极措施,如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等。爸妈一定要按时为宝宝接种疫苗。
4、规律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睡眠时间
爸妈要有足够耐心地对待孩子,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生活规律。成长中的孩子每天需要充足的睡眠,如果你的孩子晚上睡得不够,可以让他白天小睡一下。周末多带宝宝到空气清新的公园玩一玩,对身体大有益处。
5、均衡饮食—提升防御功能
孩子偏食,营养不均衡会造成抵抗力下降。肉、蛋、新鲜蔬菜水果品种尽可能多样,少吃各种油炸、熏烤、过甜的食品。
6、不要吃得过饱—避免脾胃负担过重
婴幼儿脏腑娇嫩,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健全。虽然发育旺盛,对营养物质需要迫切,但是,脾胃运动消化功能相对不足。若吃得过饱,会使胃肠负担加重,消化功能紊乱,容易发生积食、腹痛,导致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7、多喝白开水—保持黏膜湿润
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湿润,成为抵挡细菌的重要防线。上幼儿园、外出时让孩子背着水瓶,渴了随时喝。注意要喝白开水,而不是各种含糖饮料。
8、不必过于干净—形成免疫记忆
免疫系统能对传染病原形成免疫记忆,万一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将其消灭。如果你家太干净,孩子没有机会通过感染产生抗体,抵抗力反而减弱,并可能导致过敏和自体免疫失调。
9、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虽然过分抗菌、干净无益健康,但仍要培养孩子基本的卫生习惯,尤其在吃饭前和上厕所后把手洗干净,可以防止病从口入。
10、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研究表明,运动不仅可以使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而且还会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从而增强免疫力,运动也不一定要做一些特别剧烈的活动,例如爬楼梯、餐后散步也是不错的。
增强免疫力的食谱
香菇食用营养好,可以增强宝宝免疫力。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对宝宝的营养含量极其的丰富,宝宝适当的食用一些可以抵抗病菌的侵扰,对宝宝生长发育有帮助。5种增强免疫力的食谱如下:
免疫力低下是先天的吗
众所周知,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常出现免疫功能低下。所谓免疫功能低下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医学上将它细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正常的生理性免疫低下,随着婴幼儿的发育成熟而完善。另两种情况分别为先天性免疫低下和后天继发性免疫低下,均属病态,需要特殊治疗。
大部分孩子都属于生理性免疫低下。生理性免疫低下实际上是人体生理现象,不属于病态。类似于人类的智力发育,谁也不会或不应该要求孩子具有与成人相同的智力。同样,我们也不能指望年幼的孩子具有和大人一样的免疫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正常。
先天性免疫低下,医学上也称免疫缺陷,是由于先天性基因突变所造成,大部分是遗传的,也有部分是怀孕期间基因突变的。在免疫低下的孩子中这类疾病的比例较少,一般得病较重,可能会终身患病。主要表现为:起病早,重的可以在出生后就表现出临床症状;反复发生重症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反复腹泻;感染后治疗效果不佳,疾病长期不愈;正常预防接种后出现严重的感染;有类似家族史;易伴发肿瘤、白血病。有这样症状的孩子,要早点来医院检测,做到早期治疗,否则错过治疗时间,预后差、死亡率高。
后天继发性免疫低下,顾名思义是出生后由外界因素诱发的免疫低下。对于儿童,外界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病毒感染。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艾滋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EB病毒感染,都可以影响免疫功能。某些外科疾病和手术等均可导致继发性免疫功能缺陷,尤其烧伤是造成免疫缺陷的一个重要原因。又如因某种疾病引起严重的蛋白质丢失、营养不良、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也可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缺陷。总之,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原因多种多样,是导致原发性疾病病情加重和复杂化的主要原因。
免疫力低下需要吃药吗
人体的免疫力分为先天性免疫和后天性免疫。其实,大部分经常感冒的宝宝都属于生理性免疫低下,对于生理性的免疫低下,不建议服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如果是先天性免疫低下,则应就医,不宜自行服药。
要想提高免疫力,主要依靠规律的生活行为,让生物钟有节奏地运转;养成运动的习惯,让身体协调灵巧;做到均衡饮食,多喝水,保持黏膜湿润;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不随意服用抗生素,让免疫系统得到锻炼。
有爸妈认为,只要宝宝服用了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就可以避免反复生病。其实,在6个月到3岁这个年龄阶段只要不是反复的肺炎、腹泻、中耳炎等,经常感冒也可能是正常的。对于由生理原因引起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爸妈不必过分担心。只要为自己的宝宝安排适当的护理、锻炼,随着年龄增长,宝宝的呼吸道感染频率自然会逐渐降低,免疫系统功能将日臻完善。若爸妈实在不放心,可到医院就诊检查免疫功能,现在的医疗技术可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免疫功能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