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脚和正常脚的区别图 扁平足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1-17 01:04:00
分享:

什么是扁平足

当妈妈发现新出生的宝宝足底是平的,怀疑是不是得了扁平足。什么是扁平足?扁平足,顾名思义,就是足底扁平。扁平足的本质是脚内侧纵弓的各种病变引起的脚弓下塌。扁平足(平足)指的是正常足弓的缺失,或称为足弓塌陷。如果平足者合并有疼痛等症状时,就被称为平足症,才可能需要治疗。平足可以是先天 的,也可以是后天获得的。宝宝的足弓常常在4-6岁形成,大部分宝宝及青少年平足是先天性的。

值得注意的是,平足不等于平足症,也不是所有的平足都需要治疗。其实,平足的人很常见,而平足症并不常见。很多平足者特别是宝宝平足没有症状,也不需要治疗,只有少部分宝宝平足可能会逐渐引起整个身体体态的变化,有一部分平足可能合并足部骨结构异常,如垂直距骨、跗骨联合等。

扁平足的矫正方法

扁平足的矫正方法要根据宝宝病情不同,选择的矫正方式也有所差异。扁平足的矫正方法有哪些?

1、身体立直,两脚开立,双脚脚趾抓地。足背拱起,并稍停。

2、身体立直,双手扶墙,做连续提踵10-20次,呼吸均匀。

3、身体立直,两脚站立足外翻,以脚掌外缘着地,并稍停。

4、身体立直,双手轻扶一固定物,双脚踩地面的圆棒做原地踏步10-20次。

5、屈体坐地,两脚依次抬起向上做勾脚趾、绷足背的练习10-20次。

6、夏天赤脚,用脚前掌走路,平时应穿有后跟的鞋。

扁平足的矫正要给宝宝选择一双合适的矫形鞋,这就像近视眼需要配眼镜一样,每个扁平足宝宝的脚掌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到相应的医院或机构做详细的检查和测试,量足定做一双扁平足鞋垫及鞋,才能改变运动过程中足各部分的受力特点,减缓扁平足带来的痛苦。如果伴有疼痛发炎等症状,还需要寻求骨科医生进行对症治疗。

扁平足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功能锻炼,如有脚趾行走、屈脚趾运动、提重外旋运动。

2、矫形鞋或矫形鞋垫,要求鞋垫根部及腰要窄,鞋帮要紧,鞋底腰部内侧半垫高2-3毫米,目的为恢复内纵弓,抬起距骨头。鞋跟内侧半延长至足舟骨,较外侧半加厚3-6毫米。

3、可采用热水泡脚,每晚一次,一次20分钟。

4、少活动、少行走,避免激烈运动。

5、避免站立,超负荷负重。

扁平足的危害

扁平足并不是病,扁平足表现为脚内侧缘痛或后跟痛、走远路乏力等,病因可能源于肌肉痉挛,亦可能是骨头的结构异常。小儿患扁平足的危害都有哪些?扁平足的危害不止疼痛那么简单,既会导致运动受限,还会引起足部其他关节甚至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等关节的连锁反应,如发生炎症、变形等。对小儿来说,扁平足的危害有以下4点:

1、扁平足经常会导致宝宝出现足底筋膜炎、脚底疼痛、跟腱炎,膝盖骨腱炎,髋骨腱炎、拇趾外翻、阿基利斯氏肌腱炎、腰痛及甚至颈痛等症状。

2、容易造成脚跟受伤。因为扁平足的人走路呈内八字状,脚趾朝外,鞋跟外侧与鞋底内侧容易磨损而使脚跟受伤。

3、扁平足的人无法长时间的行走或运动。如果长期行走或过度活动,容易造成足部的软组织过度使用而发炎,以及关节部位受力不当引起疼痛。

4、扁平足还可能会影响脊椎的正常发育。这是因为扁平足因缺乏脚弓支撑,舟状骨塌陷,脚底韧带拉长,再加上受到压力不均的影响,走路时脚跟往内旋转,影响脚跟,后小腿及膝盖,因为关节两侧韧带受到不一样张力的影响,使膝盖内弯,导致功能性短腿,进一步影响骨盆,使大腿及骨盆架倾斜旋转,使骨盆或尾椎骨下移,形成脊椎侧弯,导致斜肩。

如何避免扁平足的危害?

1、合理饮食,合理补钙;

2、妈妈可以训练爸爸用大脚趾和食指夹东西,或做踮脚练习,以促进足弓发育;

3、若是跟腱有挛缩,宜每天做跟腱按摩;

4、要避免给宝宝穿硬底鞋。鞋底以中硬度为佳,最好买得宽松一点。但对于很明显的扁平足,建议先到医院测量足弓,再根据具体情况订做适合脚型的鞋或鞋垫。

宝宝足部构造和发育情况

1、宝宝的脚部构造及宝宝的脚部发育

组成人体的208块骨头中,有26块是在脚部。宝宝的脚结构复杂,主要是软骨和一些小骨头,随后骨化成型过程就开始了,并且一直持续到6岁,此时骨组织构造就和成人差不多了。骨头的构造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尽管其完全变实还需要等到14-20岁。

在最初的三年里,宝宝的脚长的很快,一个月长1.5毫米,在宝宝2岁半的时候,脚的长度就已经是宝宝成人时的一半了。在3-6个月的时候,脚的发育开始慢慢开始缓下来,一个月长1毫米,直到9岁,再开始有一个快速生长期。之后直到20岁,它都不会停止生长。

科学研究证明,宝宝的脚骨大都是正在钙化的软骨,骨组织弹性大,容易变形,再加上脚的表皮角质化层薄,肌肉水分多,很容易受到损伤而感染。而且婴儿脚的底部,分布着与身体脏器相关的血管和神经。

2、宝宝的足部有 70% 是软骨

到3岁为止是宝宝足部的脚骨及形状的成长期。正因为此时期是日后骨骼发展的基础期,所以我们更应该多关心如何让宝宝的骨骼发展正确。

3、宝宝的走路方式和大人是不同的

宝宝的走路方式大致是脚后跟和脚尖几乎同时着地,并得小心平衡左右踩着小碎步。在足部肌肉尚未发育完全且比较柔软的情况下,当然和大人的走路方式大大的不同。也因此宝宝脚后跟和脚尖的负担是超乎大人所能想象的。

4、足部的烦恼常源自于婴幼儿时期骨骼的发展异常

现在是连宝宝都会有拇指外翻烦恼的时代。其主要原因是婴幼儿时期骨骼的发展异常所致。

几岁能判断扁平足

宝宝的脚丫粉粉的、肉肉的。很多爸妈看到后,会忍不住把宝宝的脚丫捧在手心,高兴地亲一口。但是,不少细心的爸妈发现了一个问题——宝宝的脚板底摸起来直直的,难道是扁平足?如此简单的猜测,当然是不靠谱的。

一、扁平足是什么,如何判断?

所谓扁平足,是指孩子没有形成正常的足弓,导致足部弹性缓冲功能的缺失。

表现为——

孩子的脚印形成几乎完整的覆盖面(正常脚底的足弓部分不会出现在脚印上);

经X光检查,跗骨联合处的小足骨连在一起(骨头融合或连接在一起)。

不过,6岁以前,宝宝足部的骨头和关节尚在发育中,非常灵活,站立时往往会看不到足弓。加上脚丫内侧的脂肪垫比较厚,因此在这个年龄段,很多宝宝看起来都是扁平足,这通常都是正常的,不需要担心。

6岁后,随着足弓的发育成熟和足部肌肉力量的增强,孩子的足弓开始显现。如果此时,孩子的足底仍然非常平坦,那么父母就要怀疑孩子是不是扁平足了。

据资料显示,我国有25%-49%的青少年属于扁平足患者。

孩子为什么会扁平足?

扁平足的形成,可能受遗传因素影响,也可能是后天形成的,如神经性病变、足部创伤等。

二、扁平足是否算疾病,需要治疗吗?

扁平足属于常见的骨科疾病,情况不严重时,一般影响不大。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可能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及生长发育有以下影响:

容易出现跟腱紧张,足部活动受到限制,难以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运动;

过度活动时,足部软组织可能会发炎,或出现关节疼痛;

使下肢受力不均,导致脊椎侧弯、斜肩等问题。

因此,当父母怀疑孩子是扁平足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了解其严重程度,必要时遵医嘱进行矫正或治疗。尽早干预,能预防病情加重。

三、如何预防扁平足的发生?

受后天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扁平足,是有方法预防的。

不要急于让孩子学站、学走。

避免给孩子穿鞋底过硬的鞋,选择中硬度的鞋底更为合适。

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避免进行站立过久、负重过多的活动。

新生儿为什么都是扁平足

足底扁平或足弓不明显原本是一种正常生理发育的现象,刚出生的婴儿百分之百都是扁平足,二岁之前90%是扁平足,之后逐年下降,成人约10%至20%是扁平足。

足弓由跟骨、距骨、舟状骨、楔状骨及跖骨所构成,一方面是靠骨骼发育成 形,另一方面依赖关节韧带自然变强变紧而支撑起整个足弓,故幼儿韧带较松时足弓负重会变扁,年纪增长韧带变紧而足弓成形,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的发育,无需治疗或想办法加速发育。幼儿时期韧带较松弛,故足部负重时会产生三种变化:

第一类弹性扁平足最常见

最常见的这一类就是因韧带较松而引起的弹性扁平足,占所有扁平足的绝大部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阶段现象,因此若宝宝有弹性扁平足的话,建议先观察,等待宝宝的自然发育,足弓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成形。

第二类足跟韧带过紧 运动拉筋可改善

第二类扁平足是因足跟肌腱韧带太紧所造成,多发生在七八岁之后快速发育的宝宝,这些宝宝行走时会以足部关节的变形来代偿过紧的足跟韧带。足跟韧带过紧的问题若不解决,则次发性、代偿性的扁平足不易获得改善,故穿矫正鞋控制后足位置。建议多复健运动治疗拉拉筋骨,让肌肉肌腱的长度早点赶上快速生长的骨骼。

第三类后足关节受限者 最需治疗

第三类扁平足是一种没有弹性的、定形的扁平足,这些病童四分之一的人将来会有足部症状或功能问题,最常见的原因是足部众多的小骨头在胚胎期,发育时应分离却没有完全分离,骨头与骨头间仍有东西黏着,造成後足关节活动度受限,这是一种真正病态且需积极治疗的扁平足。

如何预防扁平足

如何预防扁平足?妈妈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给宝宝做好预防扁平足的工作,包括合适的运动、合适的鞋袜、勤换鞋垫以及热水泡脚等。

1、合适的运动可减少扁平足

宝宝的足部要健康发育,运动十分重要。近年来儿童扁平足问题比20世纪80年代上升约20%,比较明显,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孩子缺乏锻炼。宝宝应该多做一些运动,如足尖运动、脚趾抓玻璃球运动以及跳绳、打篮球等弹跳性运动,以改善足部肌肉和韧带的力量,促进足弓的发育。此外,妈妈也要多留心宝宝平时的姿势,特别是合并有"内八字"脚或X形腿的宝宝,喜欢跪坐及W形坐的儿童,妈妈应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姿势,从而有效地减少宝宝因足部功能性问题而引发的后遗症。

2、正确选鞋可防扁平足后遗症

(1)有不同幅度足弓垫承托,以舒缓足弓疲劳,预防扁平足后遗症;

(2)有坚硬的后跟杯,以稳定后跟骨,控制后足外翻的幅度;

(3)前足有不同围度的选择,防止前掌过松或过紧,增加足部舒适度;

(4)定型中底设计,帮助稳定脚形,加强鞋垫的承托力。

3、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保暖性好的鞋袜

如棉鞋、毛巾袜,既暖和又舒适,很适合小儿穿用。而球鞋、胶鞋、皮鞋保暖性能差,散热快,容易冻脚,故不宜穿。鞋袜的尺寸要稍大一些,脚与鞋之间应稍有间隙,以利空气隔热,增加保暖性。

4、常换洗和晾晒鞋袜

宝宝好动,脚易出汗,鞋内最好放置鞋垫,以吸潮汗减少热的散发,并常换常晒,以保证鞋的干燥、暖和。雨雪天鞋袜弄湿后,要及时给子调换。

5、每晚用热水给孩子泡脚

每天晚上睡觉前要坚持用温热水给孩子洗洗脚,躺下后盖好双脚。这样可使宝宝的脚避免受凉,既可以预防感冒,又可以帮助宝宝快些入睡,对提高睡眠质量也大有好处。

健康护足小常识

1、足尖运动提升后脚跟,维持以足尖支撑约5秒,再慢慢回复后跟贴地。可以站立或坐着进行,每天进行20次。有助锻炼小腿及脚掌肌肉,有助强化足弓。

2、修正不良姿势避免日式跪坐、俯伏而睡或大腿向外反出的W坐法,鼓励盘膝而坐。

3、运动习惯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例如弹跳运动有助锻炼小腿及足部肌肉;踏单车、蛙泳均有助调节髋骨内旋,减低"入字脚"程度。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