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婴儿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天大教授这样发声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09-10 08:35:19
分享:

11月26日,也就是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的前一天,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已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是世界首个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案例。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热议。为此,小青媒来到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对王涛教授进行了采访。

王涛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天津大学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主要从事病毒免疫,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安全研究,从事HIV相关研究近十年。

2018 天津市西青区创新创业

英才“113”计划创业领军人才

2013 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

培养工程第二层次

2013 天津大学“北洋青年学者”

采访内容

Q:您对“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诞生”这一事件的看法是怎样的?

A:首先是震惊,因为这项不成熟的技术这么快就被用在人体实验上。然后是愤怒,因为实验会给那两个无辜的婴儿带来无法预知的风险,而且没经过任何合理合法的伦理学审查。最后是期盼,希望我国以此为契机建立起完善的伦理学审查制度,从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

Q:美国波士顿BIDMC医学中心博士后王宇歌表示,中国艾滋病病毒主要流行的是AE亚型,如果要编辑基因应该编辑CXCR4,但敲除CXCR4会影响胚胎发育。这意味着敲除CCR5不仅不能预防艾滋病,除了基因编辑本身的风险,还可能影响免疫发育,目前其风险不得而知。而贺建奎在这次研究里所做的一切,无论是CRISPR-Cas9在人类胚胎上应用,还是CCR5基因和艾滋病的关联都已经在先前的研究里被证明过了,除了真正诞生基因编辑婴儿这点。从这个角度来看,一项科学研究的实验风险与收益应该怎样衡量?

A:这个实验可以说从技术上没有突破,科学上没有创新,收益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风险却极大。因为如果要避免一个父亲是HIV阳性,而母亲是阴性的胎儿感染HIV,我们有很多种方法,而且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所以,编辑了CCR5以避免受艾滋病毒的侵扰,这本身就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而且给这个孩子带来了无穷的危害,大家可能也知道编辑CCR5,可能会产生脱靶效应,除了我们的目的基因发生改变,在孩子的基因组当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未知的被改变的基因。而且在小鼠的实验当中已经证明CCR5本身被敲除以后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比如说对心脏有危害,还有出现子宫癌的风险,感染其他病毒的可能性也会增强。一个孩子为什么要承担这样的风险?只能说贺建奎自己认为自己有了收益,所以我说这个人非常的邪恶,我不愿意把他称作科学家。他其实就是一个商人。他做的这个工作,对这个孩子来说,风险远远大于收益,收益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贺建奎本人来说,对于他成名来说,有可能会获得成功。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件事已经离开了科学角度,所以我们无法从这件事来讨论科学研究的实验风险与收益问题。

Q:该事件新闻中多次提到“生物医学伦理”,这一规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哪些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底线”?

A:“生物医学伦理”是随着生命科学发展而出现的一个名词,真正把它讲清楚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简单来说它是一个行为规范或准则,告诉我们生命科学研究者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对我们的行为加以限制,同时限制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权利与义务。其中共有四个原则,分别是有利原则、无伤原则、尊重原则和公正原则。研究者从事的研究一定是有利的,不是为了阻碍社会与科学研究的发展,不对其他的人或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保障研究对象的知情权和独立判断权。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科学实验不仅仅是为自己服务,还要兼顾整个社会的利益,考虑到世代人类的发展。这四个准则规定行动的范围,也就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底线。

“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诞生”事件在学术科研界引起轰动,给全体科学研究人员一个严厉的警示,同时,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Q:您认为大学生在实验操作和对待实验结果时应注意些什么?

A:最重要的是真实性,一定不要为了短期的利益去修改实验数据。因为人生道路还很长,有可能当你到达更高台阶的时候,你过去的一些错误会被人注意。你站的越高看到你的人越多,曾经的漏洞就越明显。要注意如果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就要对数据有终生负责的意识

Q:您认为当今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科学观呢?

A:从事科研必须发自内心热爱,社会责任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做,对现有的科技共同体形成的规则必须加以遵守,同时尊重研究对象,比如这两个被编辑基因的婴儿就是贺建奎的研究对象,他根本就没有想过去尊重两个孩子的权益,完全是出于商业目的。第一,对于所从事的职业热爱有情怀,要有职业道德。第二,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科学共同体约定俗成的规则的尊重。第三,对研究对象的尊重,一定要树立尊重的意识。

此次事件受到了来自整个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谴责,也让中国的生命科学研究者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害。王教授指出了它所违背的生物医学伦理四大准则,立场鲜明地反对贺建奎将具有不可预知风险的实验实施于人体的行为,并希望能在引起相关学术科学界的重视的同时,能让我们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观,正确地看待这件事情,无论将来从事什么方向的科研类事业,都应自觉坚守道德伦理的底线。

正如王教授对我们所言:

“若选择科学作为你终身的职业,那么我希望大家能够尊重科学共同体所公认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尊重,同时对生命敬畏,对规则敬畏。”

■ 文字来源 | 王义华 尹智杰 毕钰

■ 图片来源 | 陈智琳 赵宇

■ 视频来源 | 赵宇 周青青

■ 责任编辑 | 丁诗凝

■ 稿件审核 | 天津大学团委宣传部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