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学会杂志·儿科学》刊文称
婴幼儿牛奶过敏有“过度诊断”之嫌
婴幼儿牛奶过敏是个让父母异常头疼的难题。不少母乳喂养的妈妈更是因此连奶制品都不吃了,甚至完全停止母乳喂养。然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莫斯科国立谢东诺夫第一医科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牛奶过敏存在过度诊断现象,孩子的某些异常表现并非源自牛奶过敏。而官方的牛奶过敏诊断与护理指南,可能是过度诊断的原因之一。该研究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儿科学》上。
牛奶过敏或存在过度诊断
研究小组发现,在最近的一项欧洲出生队列研究中,9个国家的1.2万名婴儿中只有不到1%对牛奶过敏,但多达14%的家庭认为自家孩子患有这种疾病,暴露出了过度诊断问题。
研究人员分析了2012~2019年发布的9份官方牛奶过敏诊断与护理指南。这些指南主要来自欧洲的医疗组织。研究小组发现,许多指南中判断婴儿是否牛奶过敏的标准很宽泛,诸如将总是哭闹、肠胀气、拒绝进食、吐奶、稀便和皮肤红疹等症状列为牛奶过敏的迹象。但研究者认为,其中的很多症状即便在正常健康的婴儿中也在所难免。
该分析还表明,2000~2018年,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家的牛奶过敏婴儿配方奶粉处方数量显著增加,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牛奶过敏症状增加。
无独有偶。2018年12月《英国医学杂志》刊登研究称,2006~2016年,因牛奶过敏开出的特殊配方奶粉处方增长了500%,从每年10万增长到了60万,但是流行病学调查并未发现牛奶过敏出现大流行。
研究人员据此分析称,之所以会出现过度诊断,可能是受到了配方奶粉公司的利益驱动。
因牛奶过敏而盲目停母乳不利于母婴健康
研究小组还发现,在9份指南中,有7份建议母乳喂养的女性,如果其孩子疑似对牛奶过敏,就应停止食用所有奶制品。然而,研究人员对13项母乳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一种名为β-乳球蛋白的牛奶蛋白的含量。结果显示,1升母乳中这种蛋白质的含量仅为1微克,即百万分之一克。研究小组还计算出,对于99%以上的牛奶过敏儿童来说,这个量太低,根本不足以通过母乳喂养诱发过敏反应。
罗伯特·博伊尔博士是过敏症顾问专家,也是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他进一步介绍说:“对牛奶过敏的误诊可能会耽误其他病情的诊断,还会导致母乳喂养的母亲采取限制奶制品摄入的饮食方式,甚至完全停止母乳喂养,而这些对母婴双方的健康都是不利的。
对纯母乳喂养的母亲来说,如果孩子出现疑似牛奶过敏的症状,要及时就医并明确原因,不要擅自盲目停止母乳喂养;即便孩子真的属于牛奶过敏,也可以咨询医生,可否在保障母乳喂养的基础上,一起制定治疗方案和安全的饮食方案。
链接
抽血验出“牛奶过敏” 结果未必作准
检测金标准:食物回避+食物激发试验
牛奶蛋白过敏诊断的第一步是查看病史和体格检查。包括父母有无过敏史,每天进食种类,最近一两个月体重的增长情况,大便性状,有无呕吐、恶心、哭闹、湿疹、喘息、鼻塞、长期咳嗽等疑似过敏症状等。
当怀疑孩子过敏时,常用的一种检测手段是抽血检测过敏原,也就是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以及皮肤点刺试验。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消化科主任医师耿岚岚表示,对于过敏原检测结果的解读,不少家长存在误区,认为“阳性就是过敏,阴性就是不过敏”。“门诊总有家长会问:‘为什么测出来我没有牛奶过敏,却让我孩子换水解奶粉?’或者‘为什么明明测出来我孩子是过敏的,医生又说没过敏?’其实,如果检测出的结果是阳性,不代表孩子一定过敏,而阴性结果也不代表孩子一定不过敏,医生还是需要结合上述的病史判断。”
也就是说,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假如结果是阳性,说明孩子发生牛奶蛋白过敏的可能性增加;但是,其结果不能确诊也不能排除诊断。
既然这样,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还有意义吗?她进一步解释,牛奶蛋白过敏分为IgE介导和非IgE介导两种不同的介导机制,前者是速发的过敏反应,而表现为胃肠道症状的过敏很多是非IgE介导的。“如果要抽血检测过敏原的话,还是建议做特异性IgE检测,虽然即使结果高出两倍也可能有50%的人是不过敏的,但假如结果很高的话,还是有提示意义的,过敏的几率会比其他人更高。从目前结果来说,测IgG抗体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只要不断吃某种食物,血液内IgG水平就会很高。”
目前,包括牛奶在内的食物过敏,检测的金标准是食物回避+食物激发试验。如果怀疑牛奶蛋白过敏,婴儿需要回避牛奶蛋白2~4周或至6周。如果回避牛奶蛋白后症状没有改善,高度排除牛奶蛋白过敏,有改善的则需要通过激发试验来确认诊断,如果激发试验阳性,则可以确诊过敏。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