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正在晨跑时,看到朋友转来的一篇报道:一名来到人世刚3个多月的宝宝因为妈妈强制睡眠训练,被活活闷死。当时我就惊呆了,心痛到了极点。
我没想明白为什么都2020年了,还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我以为是报道有误,宝宝是因为睡眠时发生意外,不是因为妈妈强制,但网上流传的视频和对话截图却让我知道,这起悲剧的发生,不是意外……
上周四,4月16日。根据网上的对话和视频显示,那天,这名三个月大的宝宝被妈妈独自留在婴儿房里睡觉,趴睡时可能不舒服,外加他的一只脚卡在了婴儿床的围栏里,宝宝突然撕心裂肺的大哭,浑身剧烈抖动,却没有人理睬,宝宝最后慢慢耗尽了体力,整个脸部陷入床铺中,活活被闷死,直到两个小时后,妈妈进房间给宝宝喂奶,才发现,而这时已经来不及了……
看到这段视频我内心就很疑惑,这家的家长究竟在干什么?怎么会让仅3个月的宝宝一个人留在婴儿房里,还用小婴儿最危险的睡眠姿势——趴睡,2个小时不闻不问这心得多大?
但,让人哭都没力气哭的是,对宝宝发生的这一切,他的妈妈居然从头到尾一直通过监控在旁边看,一边看,一边还在请教别人孩子正不正常。这真的让人很无语
原来,这个妈妈加入了一个睡眠训练群,当宝宝哭得比较凄惨的时候,妈妈是比较着急的,但这时,她不是急着去看宝宝究竟怎样了,而是急着把宝宝的状况录下来,在训练群里请教别人,下面对话中这个“s霞”就是这个妈妈
这个@答疑 奕奕妈妈应该就是群里她的指导老师。这段时间里,这个妈妈一直没有等到回复,她于是又发了一次视频,继续求助,@了群里另一个答疑的老师
是不是很想不通?宝宝就在咫尺之遥,妈妈感受到危险,感受到不对劲,却不去看他!
这样过了半个小时,这个妈也没有行动,继续在群里询问自己该怎么办,即使她听到孩子的脸抵到床的声音,她也不去看,而是继续问别人自己该怎么办?
而群里指导的妈妈们则告诉她,不是大哭不干预,让她不要害怕,说她们一起陪她
这些话让这个妈妈深感安慰,看看这些妈妈备注的日期,应该都是她们宝宝出生的日期,她们的宝宝都才几个月……
这样又过了几分钟,这个妈又录了一段孩子的视频,说孩子没声音了,怕她闷死过去,而群里的妈妈则安慰她没事。
这个时候孩子应该已经窒息了,如果她及时进去看一看,可能都还有机会把孩子抢救回来,可惜的是,这个妈妈宁愿继续聊天“求助”,也不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肯花力气推开门走几步进去看看宝宝的状况。
她甚至还与别的宝妈聊关于宝宝“解锁”的问题,这个“解锁”应该就是宝宝能够翻身,进行趴睡了吧!
直到3点多,这个妈终于去看了宝宝,而这时,宝宝已经不对劲了,妈妈居然还继续在群里聊天
群里的妈妈纷纷叫她赶紧打电话
而这个妈妈居然还有时间和精力继续聊天,她说自己准备叫宝宝起床吃奶才发现问题,她因为不敢面对,都没送孩子去医院,而是让婆婆带去医院的
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她居然还继续在群里说话,还把宝宝的床单拍照上传,床上一滩血,可以想见孩子当时的惨状
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这个妈妈居然还在群里问自己结扎了还能不能再生,她还想再要一个女儿
写到这里,我真的很心痛,为那个逝去的宝宝。如果不是睡眠训练,如果妈妈依照本能去照看孩子,她的生命本不该这么短暂,人祸某种程度上比天灾更可怕。
我更无奈的是,哭声免疫法、睡眠训练法……这些毒害了无数孩子的方法到现在居然还在流行着,继续祸害着新出生的宝宝。
我曾写过多篇文章揭示这些所谓的“外国先进育儿理念”的危害性,这些方法早已被国外育儿界淘汰,是心理学已经有实验证实对孩子有害的方法。这个危害不是短暂的影响几个月,而是危害孩子的一生。
所谓的哭声免疫法、睡眠训练法,它们的核心是——行为主义。它的创始人是约翰·华生。
行为主义的核心就是认为父母对孩子要抛弃所有的情感因素,要像训练宠物一样机械、模式化的用技巧来养育孩子,父母与孩子之间不需要任何情感。
他搞了一套试验,先让孩子和小动物建立亲密关系,让孩子很喜欢小动物。
然后再故意破坏,每次小动物一出现就敲棒子,来吓唬孩子,让孩子产生恐惧,这样一段时间后即使不敲棒子,孩子看到小动物也会吓得大哭。
这个实验让华生的理论得到认可,他提出要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和塑造,要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孩子,不让孩子坐在母亲大腿上,不轻易地满足孩子,就算孩子哭泣,也决不能心软,以免他们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
他认为:“孩子对爱的需求,源自于他对食物的需求,满足了他对食物的需求,就满足了他对爱的需求,所以母亲只需要给宝宝提供足够食物就可以了。母亲不能和孩子过度亲密,过度亲密会阻碍孩子的成长,使孩子在成人后非常依赖母亲,从而难以独立难以成才。”
他甚至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任何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因为这样的养育方式见效快又省力,大多数妈妈能马上见到成效,既免除了妈妈哄、抱宝宝的费劲,还能在很长一段时间让宝宝保持安静。这样的方式迅速在美国风靡,并影响了整整一代美国儿童,衍生出各种训练方法,就连他自己的孩子也是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被训练着成长。
我们在美国大片中看到的很多美国妈妈一出生就把孩子丢在单独的房间内睡觉不管也是基于这个理论。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华生的这套理论都是上个世纪实践的,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这个方式带来的后果。
先看他自己家:约翰·华生的孩子是用这样的养育方式养大的,他的三个孩子都有一个悲惨的人生:他的大儿子雷纳曾多次自杀,在三十多岁时自杀身亡。他的女儿也曾多次自杀,在他外孙女Mariette记忆中,妈妈Mary沉默易怒,秘密酗酒,并曾经多次试图自杀。这样的妈妈把悲剧带给了更下一代,Mariette也是酒精成瘾者,并多次考虑自杀。而他的另一个儿子一直流浪,靠华生的施舍才能生活。
而受他观点影响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后轻则睡眠障碍,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
直到1960年,另一个心理学家哈洛对华生的观点提出质疑,他用了一系列恒河猴实验证实孩子婴儿时期人为过早的强行把婴儿和母亲分离绝对是弊大于利。
这个实验让心理学界开始研究依恋关系,现在主要的心理学流派都是提倡亲密养育,妈妈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因为它奠定了孩子一生的人格基调。
要知道,现在很多人婚姻不幸福,也与不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关。关于哈洛的恒河猴实验以及依恋关系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明天我会具体与大家分享。
这个时候,华山的理论已经影响了足足一代人,在付出一代美国儿童的幸福代价后,行为主义的方法终于被欧美深深反思和摒弃,约翰·华生也曾被评为美国人最讨厌的人之一。
但这套被美国摒弃的理论,却在中国找到了适合它的土壤,变成很多人推崇的“先进育儿”理念。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更是能够知道行为主义的方法对孩子的危害:它毁掉的是孩子一生的幸福感和亲密感。
这些方法究竟是怎么毁掉孩子一生的幸福的?我们以孩子哭了不抱为例。假设自己是一个小婴儿,出生之前,这个婴儿在妈妈的子宫里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在那里,他可以不分昼夜地吃、睡,自由随意的在那个温暖湿润的环境里玩耍,那里没有烦杂的噪音,也没有刺眼的光线。
突然,他被抛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四周冷冰冰的,刺眼的光线让人无处惊恐,眼前看到的是陌生的环境,耳边传来不熟悉的声音。
肚子饿了要费尽全力去吸奶,下身经常湿漉漉的也很不舒服,孩子很惊恐,很害怕,很想逃离这个恐怖的地方,但却发现自己除了扭动身躯、晃动手脚外,什么都做不了,只有哭声能换来那个有着熟悉的声音和味道的人对自己的关注,为了适应这个世界,孩子努力表达自己,甚至根据不同的情形发出不同的哭声。
每次他感到不舒服开始哭的时候,都有一个温柔的声音出来,他会感受到温柔的凝视,闻到熟悉的气味,紧接着,还有一双温柔的大手把他抱起来,轻轻地让他靠在胸口,在那里,他又能听到出生前一直听到的熟悉的“咚咚”声。
妈妈的乳头塞进他的嘴里,他可以吮吸到甜蜜的乳汁,湿漉漉的身体马上被照顾,变得干爽,孩子瞬间感到温暖和甜蜜,这时,孩子就会从心里建立:“我是重要的,我是被关注的”这样的信念。
慢慢的,他更会知道这个陌生的世界是安全的,是值得信任的,孩子就能从内建立安全感,他会从内在对生命充满热情与创造力。他的心智就会向前发展,慢慢认识到“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发自内心的拥有自信。
反过来,孩子哭的时候,没有人回应,他的世界一片沉浸,孩子很恐慌,他不知道该怎么与这个世界沟通,他只能更大声的哭,但还是没有回应,外面一片死寂,他能感受到旁边有一双眼睛凝视着自己,但这个眼睛却是厌恶的,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只能更大声的哭。不知道过了多了,哭得精疲力尽,睡着了……
这样的场景重复几次后,有的孩子不哭了,有的孩子会持续更长的时间,慢慢地,他也没有力气再哭了,他绝望了,他知道,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会得到这个世界的回应。他只能自己一个人,无助地、绝望地挣扎。
小婴儿不比成人,他没有预测能力,也没有延迟满足能力。即使只有短短几分钟的哭泣,对孩子也是灭顶之灾,会让他的世界变得恐惧,害怕。孩子会认为:“我是无关紧要的人”,“我不够好,不可爱,不完整,所以妈妈不爱我。”他的自信会被摧毁。
终于,孩子不再挣扎了,因为他知道挣扎也没有用,他会发自内心的感到害怕,他会觉得:这个世界和他人都不值得信赖,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没有信心。这变成他遇到问题时的内在工作模式。
这就是妈妈不同应对方法带给孩子的不同影响。那些被冷漠训练的孩子,或许短时间内很省心,但从长远来看,他人生的路会更坎坷。
身为一个妈妈,我能理解新手妈妈的辛苦和无助,孩子刚出生的那个阶段妈妈是最累最辛苦的,没有完整的睡眠,每天要把孩子抱在手里,孩子又不会交流,什么都只能用哭声来表达,不能精确交流,任何事都只能靠摸索,妈妈都是又辛苦又无助的。
但,不能因为辛苦,就去毁掉孩子对世界的这一份信任,妈妈是孩子的安全基地,妈妈给孩子的爱和回应,会决定孩子飞多高,飞多远,会奠定孩子一生的幸福基调。
不管孩子出生时怎么样,不管他都不乖,多爱哭,随着他一天天的长大,他都会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会逐渐断掉夜奶,准时睡觉,生活规律……,不管对孩子是否进行训练,这一天都会到来。
希望不要再有类似的悲剧发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中幸福成长。
——END——
特别声明:本文为60分妈妈月华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60分妈妈月华”
如未经授权转载,将举报,并追究法律责任!
畅销育儿书作者,国家级儿童心理咨询师,著有《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得太多》。专注宝宝的吃喝拉撒,生长发育,学习力培养及身心成长,也关注妈妈的心灵成长,健康的母婴关系才能培养出更加杰出的宝宝。如果你想孩子身心灵都能更健康,关注我都可以找到答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