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宝宝不顺心就哭闹 孩子稍不顺心就打人,从小脾气就这么爆?其实都是这些原因在作祟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09-09 20:48:47
分享:

本文由Ainee妈咪原创

很多小孩子在一岁多左右,正处于口手敏感期,他们用手和口来探索和认识这个世界,此时的孩子喜欢咬人或者打人可能因为这样几种情况,一是长牙时牙龈又痒又痛,孩子会下意识地想咬人。

二是孩子的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为了发泄情绪而去咬人;三是孩子的口腔敏感期没有得到满足而出现的补偿性反应。

或者现在很多的小孩子在学步期间,情绪稍有不对就想要动手打人,别人拿孩子玩具孩子就会动手,宝宝这么小就脾气这么火爆,让很多家长很是头疼。

一岁多的孩子,稍有不顺就动手打人,孩子的脾气这么爆?

有个小孩才一岁多,微微有一点不顺心,可能是爸爸拿了孩子玩具或者什么事情,稍有不和孩子心意的时候,孩子就会一边说打、打,然后就动手,有一次还给爸爸咬了一口。

早教中心的老师也和家长反应孩子很“护玩具”,经常因为玩具和其他小伙伴打架。家长也

孩子为什么喜欢打人、咬人,真的是因为脾气爆?

1. 孩子发泄情绪

有些孩子会通过比较激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果他曾经这样做,家长满足了他,他就会认为这样的方式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而再再而三地做。

有些孩子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个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正确地表达“要”,于是就打人。

2. 孩子不会表达

对于两岁左右的宝宝来说,口和手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你觉得他们是在咬人、打人,但他们却意识不到自身行为出了错。

就像宝宝在学说话时,很喜欢把能抓到的器材放到口中,固然也包括其他小朋友的胳膊或手,这仅仅是他感知事物的一种方式。

而且把自己的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对两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也正因为如此,孩子没法和他人确立有效的沟通,于是他选择咬人或打人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有时在孩子做好事时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而他又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时,只好做一些比较强烈的动作来引起注意。

3. 孩子有了所有权意识

孩子在两三岁时,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凡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于是动手“排除”我不喜欢的东西,就成了“打”。

4. 模仿家长

有的家长在孩子做得不对的时候就会用手拍孩子屁股,所以在孩子认为事情不对的时候也会下意识模仿家长的行为,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本能,而家长正是孩子学习的第一个老师。

面对孩子打人、咬人、扔东西的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做?

著名教育理念“正面管教”的创始人简·尼尔森说:简单地说,“管教”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教”。正面管教是充满关爱的教孩子方式,它包括信任和情感联接、教给孩子技能,并创造一个能让你的孩子培养能力的环境……

1. 寻找原因,平静应对

我们应该帮宝宝指出打人是不对的,跟他说:“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而且你打别人,别人也不会跟你一起玩。”经常反复去说这个问题,多关心他的情绪,甚至鼓励他把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也许他说不清楚,但我们可以帮助他。

2. 保护孩子,避免情绪激动伤到自己

当孩子举动可能发生伤害时,应该直接明了地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咬人或打人会让别人受伤。但是宝妈要注意态度,不可以孩子一犯错就吼,可能孩子还不知道自己错了,就稀里糊涂地挨了骂。

3. 不可以轻易对孩子让步

宝宝并不是故意选择利用武力争夺玩具,而只是一种本能的自卫或心理特性。

然而一旦他从这类举动中得到了好处,尝到了甜头,那他就可能把袭击别人和获得好处联络起来,也就越来越喜欢用袭击的动作和人交换自己想要的东西。

所以不可以轻易对孩子让步,让他觉得这件事情可以没有原则,如果我哭闹或者大人就可以获得我想要的。

4. 孩子听话后可以适当奖励

当宝宝没有通过攻击行为来解决问题时,宝妈应当多多激励他的这些举动,让他能意识到这才是对的。

譬如你可以表彰他的举动:“你把玩具让给小朋友玩,你是个好孩子。”也可以对孩子报以适当的物质奖励,告诉他,听话的孩子有奖励,这时,孩子就会为了获得奖励或者哄爸爸妈妈开心得到表扬而改变错误行为。

5. 自己以身作则

家庭成员间相互争吵甚至打架,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大人们解决纷争一定要避开孩子。

当宝宝在家里打人时,家长要表现出应有的尊严,不能对此一笑了之,甚至开心地享受宝宝发脾气时别样的可爱之处,更不应主动逗宝宝发脾气、打人。

孩子可能是因为模仿就去和小伙伴“打架”,也可能会潜意识觉得平时在家打人,家长都会开心,而去为了哄大家开心而去打人。

孩子发完脾气后,家长应该如何帮孩子面对?

1. 让孩子情绪先缓和下来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这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家长也发脾气。面对孩子的坏情绪,家长如果火上浇油,只会加深孩子的怒火。此时,家长最先要做的不是帮孩子区分对与错,而是先平复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表现自己的时刻。

然后再心平气和的安慰,并区分对错。孩子发脾气时总会有不当的表达方式,例如打架、摔东西、或者骂人。

家长首先要了解这些不良行为的背后,肯定孩子可以有坏情绪,但是表达情绪的方式行为可以选择。 家长要表现出理解的态度,并引导孩子思考用一些恰当的方式处理情绪。

比如:将坏情绪写在纸上然后撕碎、丢掉;或者大吃一顿;或者通过运动的方式发泄,让孩子情绪先缓和下来。

情绪这种东西,就连成年人有时候都搞不清楚,如果不是乱发脾气的话,那么孩子可能也不会学葫芦画瓢地学会发脾气了。因此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前提是家长要懂得如何控制情绪,比如深呼吸、比如默念十个数字,比如做几个深蹲等等。

当家庭环境中的“冲动”概率降低以后,那么孩子应该也不会那么情绪化了。告诉孩子一些控制情绪的小方法,告诉孩子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当他想要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先提醒孩子控制情绪。

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孩子尝到了控制情绪的甜头,慢慢地他会自动的去使用那些控制情绪的方法。

2. 陪伴孩子一起弥补错误

子不教父之过,孩子犯错,很大程度上也是父母教育的不当,所以当孩子犯错,父母应该陪伴孩子一起弥补错误,一来为自己的教育错失而道歉,二来陪伴自己的孩子一起道歉,让他知道父母一直陪在自己身边,是自己坚实的后盾。

3. 正确引导孩子认识到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鼓励孩子勇于承担,并告知孩子不小心做错了事情是不会受到批评的。照顾儿童的“骄傲”和“自尊”,避免训斥和责骂,家长的愤怒情绪往往会使事情更加僵持。

平时给孩子讲故事,灌输道歉的观念,例如:“谁把花瓶打碎了”“看看巧虎怎么做”等等。循序渐进地培养“同理心”,利用情感转移来帮助孩子理解道歉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并道歉改正。

4. 跟孩子建立良好沟通

每个孩子都是希望自己得到家长的关注的,他喜欢和关注他的家长聊天。但是当家长忙于工作的时候,孩子就觉得自己被遗弃了。

当他有话不喜欢和家长说,喜欢自己憋着,或者通过某些发脾气的行为来表达的时候,那么家长就要审思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

其实想要和孩子再次建立友好的交流模式很简单,那就是让孩子在心里感受到家长的关注。

家长放下手里的工作陪陪孩子,哪怕看个动画片,哪怕和颜悦色的讲一道数学题,这都是恢复交流的办法。家长要跟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让孩子知道家长是爱他的。

宝宝爱发脾气,父母要合理疏导,正面引导,最后希望每一位宝爸宝妈,都能成为优秀的陪伴者、引导者,教养出性格优秀的宝宝。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