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法创始人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儿童的语言发展。基于大量的研究,她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存在两个敏感期——从出生时就开始,持续到大约3岁。在这段时间里,孩子无意识的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语言。第二个敏感期从3岁时开始,持续到大约8岁。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在他们的语言发展过程中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并且学习如何使用他们的交流能力。
幼儿发出的任何一个社会性的信号,都是语言表达的雏形。如果父母能够对孩子的表达给予积极的回应,给孩子语言发展以最优化的环境,就为培养一个词语丰富、表达积极、思维敏捷的孩子开了个好头。通过下面这个婴幼儿语言发展次序表,我们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个月龄孩子的语言表现:
▲
婴幼儿语言发展次序表
月龄
语言表现
出生
啼哭
1.5
社会性的微笑
3
咕咕的叫
5
哈、啊
5
咂舌声
6.5
咿呀学语
8
“爸爸/妈妈”
10
“爸爸/妈妈”
11
一个词
12
两个词
14
三个词
15
4-6个词
15
不成熟的“胡言乱语”
18
7-20个词
18
成熟的“胡言乱语”
21
两个单词的联合
24
50个词
24
两个单词的句子
24
代名词
一般意义上说,孩子在出生后几周就有对外界的沟通反应,如微笑、直视他人眼睛,在三、四个月后,就会在玩耍时发出依依呀呀的声音。如果你从一开始就和孩子能够一唱一和的说话,或者干脆是你的自言自语,都是在增加孩子的语言表达意识,也更直接地增加了孩子语言听力和素材的积累。从出生到一岁的整个阶段,孩子不仅在身体发育、动作、情感、智力上快速成长,在语言上也有大量的积累。
现在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视孩子发展过程中敏感期所起到的作用。从大的范围来讲,语言的敏感期贯穿孩子0-6岁的整个婴幼儿时期。在细节上,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吸收特点和表达方式,但有一点是一直保持不变的,即孩子在对环境中语言素材的吸收上始终是高速运行的。在孩子1岁左右,可以说出简单常用的称呼,到孩子2岁时,就基本上拥有了50个单词的词汇量及两个单词的句子的使用。在3岁前,孩子就已经形成并且掌握了大部分的语言模式,表达的意思基本完整。所以我们说,孩子语言发展的基础存在于其早期学习阶段,没有任何后来的补救性训练,能够弥补在其语言学习敏感期内的缺失。
所以,父母应该从思想上改变对孩子的语言发展的笼统认识,潜心观察那些专属于孩子的“表达方式”,为孩子创造更适合、更丰富的语言环境,也要对孩子语言表达做到“善解人意”,帮助孩子树立讲的信心。
在此分享一个案例:两岁时的容容是个爱与人交往的孩子,很乐意回答各种问题,但最近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容容,你中午吃了什么好吃的?”
“@##%%!”容容一脸的兴奋。
“啊?你说什么呀?”
容容明显有些受挫,也开始着急,更努力地撅起嘴“土@#!”
“还是听不懂啊,容容讲话要清楚些嘛!”
容容失望的转过脸去。
幼儿的发音还没有很清晰,说话又比较急。这时家长应该教孩子把要说的词拆开来,重复得更多,说得更慢,别人就容易听懂了。比如最常用的答案:土豆。
“容容,你中午吃了什么好吃的?”
“@##%%”容容总是一脸的兴奋。
“啊,你说什么呀?”
容容很有信心一字一顿地说:“土地的土,豆子的豆,土豆。”
大家终于听清楚了,“啊,吃的是土豆啊!”
孩子成功了!再后来,容容总是很灵敏地把一些单词拆开来,用更慢的速度和更用力的“发音”来重新组词,让问问题的人能够明白他讲话的内容。而且妈妈欣喜地发现,容容运用逆向思维,爱上了组词这个语言练习,来准备应对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妈妈也成功了!
孩子的语言发展除自身的生理发展外,提供可以让孩子按照发展的规律,充分吸收语言素材的环境也很重要。父母在孩子的语言发展过程中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应该做到主动安排、加大孩子的被动接收范围并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个性和优势。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也是环境与个性的结合。孩子的语言表达或任何一种语言符号的传递,都是日渐成熟、趋于理性的标记。认真识别这些标记,留心孩子成长的每一步,你会不由得感叹每个孩子都有天才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