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富强建设的道路上,有那么一群人身负国之重任,砥砺前行,为这片锦绣山河开创更美好的明天。在他们无私付出的背后,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心酸过往,他们将泪水下咽,一生兢兢业业,谱写了壮丽的时代凯歌。
铿锵玫瑰,钢铁意志
1947年,李佩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进行深造,次年与郭永怀结婚,后来还生下了幼女郭芹。本来在美国过着安稳日子的一家人,在收到钱学森的来信后,突破重重阻碍,踏上了归国的路途。
钱学森致信郭永怀,在信中钱学森诚挚邀请他回国,为国效力,甚至为迎接他归来早早地准备好了办公室,就在研究所二楼朝南的方向,窗边用的是淡绿色的窗帘,从窗口向外望,是郁郁葱葱的一排松树。
钱学森还在信中急切地写道 "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到力学所来,快来,快来!"回国后,郭永怀在力学所担任副所长,李佩则在中科院工作。
后来特殊时期,丈夫郭永怀因其为国家做出的突出贡献,并未受到打击,而李佩则没有这么幸运了。她因出国留学的经历,被怀疑是特务,受到严重的政治审查。困难接踵而至,在面临审查压力时,她还受到了丈夫离世的噩耗。
郭永怀当时在为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做准备工作,在试验中他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为此他匆匆搭上了飞回北京的航班,次日凌晨6时左右,飞机失事,郭永怀不幸丧生。
人们在失事的飞机残骸中,发现有两具尸体紧紧抱在一起,费了很大力气终于将他们分开,夹在两人中间的公文包应声掉落,人们这才发现,原来两人为了保护文件,一直维持着拥抱的状态,至死都没有撒手。
得知噩耗的李佩极力维持镇静,几乎没说一句话。那天晚上,李佩躺在床上,整夜都没合眼,也没有什么都动作,只是偶尔发出轻微的叹息,在深夜独自一人将苦楚咽下。
丈夫走后的第22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的试验获得成功。后来李佩将丈夫的骨灰埋在力学所的雕塑下,在他勤勉奉献的地方。结束追悼后,李佩在中科大继续接受审查与劳动改造,而十几岁的女儿则被派到内蒙古当知青。
往后的日子里,人们几乎没听过李佩提起丈夫的死,没人知道在她心中承受着怎样的煎熬,人们只是偶尔能看到,她呆呆地站在阳台上向远处眺望,一言不发,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1974年,中科院的外派留学人员正在进行英语培训,此时饱受不公待遇的李佩,仍坚持为他们开班培训,教授英文。这是中国最早两批中科院出国人员,是李佩为他们搭上了留洋的重要桥梁。
后来在老领导的关照下,李佩被调回北京,创办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外语教学部,并开设了国内首期应用语言研究生班,由她所编写的英语教材荣获国家教材优秀奖,她被人们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李佩一生都在学习奋进,70多岁开始学电脑,年进八旬还在给博士生上课,从她课堂中走出的学术精英数不胜数,家里那张灰色布沙发也招待过不少大人物,像是钱学森、施一公、周培源等各领域的突出人物都曾来过,有时家里来人多了,不管是多大的官,多耀眼的身份,都只能坐小马扎。
李佩晚年时仍醉心于教育,当时女儿郭芹病逝,在人前李佩也未掉过一滴眼泪,几天后,她又提起录音机去给博士生上课了,不过,人更显清瘦,声音也有些沙哑了。
据李佩的好友回忆,李佩从不愿麻烦别人,只有一次,李佩让他帮忙做了一件事。那是1969年春天,某栋楼下的一株迎春花被人刨了出来,李佩请好友帮忙,让他将花搬过来,种在自家楼下,她说,"我们老郭最喜欢的就是迎春花了。"
她的兢兢业业,她的无谓付出,以及她在面对打击时的坚强,无一不令人敬佩,人们将她称为"中科院最美的玫瑰",多年后,记者问起李佩如何看待被冠以"玫瑰"的称号,满头白发的她轻快地说,"我喜欢花,希望像花一样美,但那是90年前的事了。"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1987年,李佩退休,她没有说在这段教育生涯中做出了怎样伟大的贡献,面对成就十分知足满意之类的话语,只是开心地说,这下坐公交车可以免票了。人们总是感叹李佩的面对世事的沉稳淡定,好友马石庄说,多年的交往中,从未见她慌张,或者有那么一丁点的邋遢。
一个人经历如此多的事,从战火纷飞,到政治运动,一生走过大半个地球,百年来的的大人物,我们只能从书上了解,而李佩不仅见过、而且一起生活过、共事过,她见过太多潮起潮落,是非曲折,还有什么能让她"不淡定,不沉着"?
曾有人将李佩夫妇的故事排成舞台剧,李佩在现场看戏,落幕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但是从李佩脸上却读不出什么表情。剧场的演员们曾与李佩有过交谈,其中一位演员说,见过郭永怀先生的自画像与生前最后一封家书,他开始领会到剧中李佩一角的台词,"我等你,你不回来我不老"。
有人对李佩提起孤独二字,她说,"我一点儿也不孤独,脑子里好些事。"李佩老人的淡定与无惧孤独的心态,是在时局动荡,国家重任面前建立起来的,她一生勤勉,以培养国家人才为己任,人们欣赏它犹如铿锵玫瑰般的美,却忽略了她的痛苦往事,她并非不会痛,只是将情感放在每个不为人知的深夜,放在国家建设背后,这是真正的贵族精神啊。
文/斋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