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生儿死亡 广东一医院3名新生儿死亡?医院里这6个细节不重视,结果很致命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09-09 06:33:06
分享:

今天晚些时候,院方回应,“经该医院自查,前述三例患儿在该院的诊疗过程符合规范,暂不认为他们的死亡是院内感染导致的,暂未发现医院院感方面的疏漏。”

相信大家对这件事都很关心,下面典叔就来说一说:

新生儿院内获得性感染是什么?

一般来说,胎龄不足37周的早产儿,由于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善,出生后都会被放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保温箱”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保持体温正常、维持呼吸以及治疗黄疸。

早产儿和长期住院的足月儿,都容易发生新生儿院内获得性感染。

也就是说,是宝宝进入医院环境后带来的感染,而不是在妈妈肚子里感染的。

最常见的新生儿院内获得性感染是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和医院获得性肺炎。[1]

导致感染的细菌和病毒有哪些?

在足月新生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最常见;在极低出生体重婴儿中,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最多,约占70%。

还有其他一些感染是由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以及真菌等造成的。[1]

报道的病毒性院内感染较细菌性感染的发生率较低[2],常见的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轮状病毒等。

在这次事件的主角中,就有一种病原体是肠道病毒。

新生儿院内感染,可能的途径有哪些?

不同的医院机构,新生儿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形式、病原体的耐药性不同,并且会随时间而变化。结合相关研究和本次事件,典叔简单讲讲导致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几个主要原因:

1、手携带了来自感染个体的病原体。

一般医护人员在接触每个孩子之前都会洗手消毒或者戴手套。

如果洗手时间不够、接触完上一个宝宝没洗手或更换手套,或者探视人员前来探视时未严格洗手,都会增加宝宝感染的风险。

2、通过受污染的医疗器械或用品传播。

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所在的保温箱,如果没有及时的清洁和消毒,容易被病菌污染。

此外,用于新生儿查体和治疗的仪器设备也可能会携带一定的病原体,包括听诊器、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吸氧面罩、吸引管、鼻饲管、引流管、磅秤等。

污染的奶液也会携带病原体。

3、不规范使用抗生素。

4、通过飞沫传播。

主要通过已感染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排出的飞沫进行传播。

5、皮肤完整性受损。

如果早产宝宝的皮肤完整性受损,例如脐带处,也可能导致感染。

另外,体重过低、经抢救后存活、或本身有严重疾病的宝宝,感染的风险会更高。

由于早产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缺乏抵抗某些特殊细菌的抗体,他们比起足月出生的宝宝更容易患上这个凶险的病症——“败血症”。

败血症是侵袭全身的细菌感染,是新生儿的主要死因。[2]

据网友说,这次事件中的宝宝,就“没熬过”病原体的侵袭,最终出现了败血症,因为严重凝血功能异常、颅内严重出血、多脏器衰竭而死亡,令人十分惋惜。

所幸,这种情况在人群中发生的可能性整体较小,大部分的新生儿还是很健康的。

如何才能减少宝贝们在生活中被感染的可能呢?

典叔给大家划重点了:

1、避免宝宝成为早产儿:

如果是健康的足月新生儿,出现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感染率是非常低的,还不到1%。可以通过按时产检、改善生活方式、治疗阴道炎、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等方式避免早产的发生。

2、选择良好的生产环境:

孕妈们生孩子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生产后照顾好宝宝娇嫩的“脐带”。

3、做好新生儿的保温:

家庭室内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5℃以上,对早产儿则不应低于30℃。国外的医生还建议父母进行“袋鼠护理”——把睡着的婴儿放在胸前,可以帮助婴儿保持温暖,使他们的呼吸更轻松,睡眠更深。

4、尽早开始母乳喂养:

母乳可以提供免疫球蛋白,帮助婴儿抵抗疾病;比配方奶更容易消化;母乳喂养也能降低妈妈们得某些疾病的风险。[3][4]

5、注意卫生:

给孩子换尿布前后一定要洗手;长期反复使用的奶嘴和奶瓶,可以适当水煮消毒。

6、按时、按要求带宝宝接种疫苗

如因各种因素错过接种时间,应向医生咨询并要求补种。

最后想提醒大家,如果是1岁以内的健康宝宝,尽量别带他们去人太多的地方,尤其是医院,因为这里几乎就是病菌的集中营。

孩子永远是父母的软肋。面对可爱的孩子,家长能做到的就是做好力所能及的预防措施,给他一个健康的保护伞。

最后,不管事件的真相如何,我们都希望这件事能引起家长和医护人员的重视。

毕竟,每一个来到这世上的小生命,都是上天的恩赐。

正因为医学的复杂与考验,才让它不只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一种对生命和健康的责任。

参考文献

[1]Neonatal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https://www.msdmanuals.com/professional/pediatrics/infections-in-neonates/neonatal-hospital-acquired-infection

[2]Gaynes RP, Edwards JR, Jarvis WR, et al.Nosocomial infections among neonates in high-risk nurse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System. Pediatrics 1996; 98:357.

[3]Camacho-Gonzalez A, Spearman PW, Stoll BJ. Neonatal infectious diseases: evaluation of neonatal sepsis.Pediatr Clin North Am. 2013;60:367–89.doi: 10.1016/j.pcl.2012.12.003.

[4]Infant and young child feeding Fact sheetN°342.WHO.February 2014 [2015-02-08].

[5]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Section on Breastfeeding. Breastfeeding and the use of human milk. Pediatrics. March 2012,129(3):827–841. PMID 22371471. doi:10.1542/peds.2011-3552.

更多医学科普,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腾讯医典来了”。

*本文版权均属腾讯医典所有,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言,经允许后方可转载,并在文首注明来源、作者。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