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发现自己家的宝宝特别容易积食,而且还有发烧的情况发生,尤其是1-6岁左右的宝宝,积食反复,咳嗽发烧也是常有的事。
而宝宝积食,最好能不用药就不用药,因此宝妈们对“小儿积食推拿法”特别关注,总想着学几招,以后指不定能够用上,因此想要了解更多,也希望手法简单,实用有效果。
宝宝们之所以容易积食,主要原因是:小孩子肠胃功能还很弱,发育有待完善,加上孩子们在饮食上,难免遇见好吃的会多吃一些,没有自我控制能力。而宝宝一旦积食,内热加外感,特别容易咳嗽,或者生出其他病,俗语说:“十病九积”,也不是没有道理。
小儿推拿,对宝宝缓解积食,有一定作用。宝宝如果积食,一般来说,看舌苔厚腻,或白或黄,会闻出有口气,食欲、睡眠质量差。有些宝宝还伴有眼屎、舌尖发红,分别是由于肝、心、肺上有火气,需要及时去除,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积食。小儿推拿,多可起到清热、泻火、解毒的功用。
学习小儿积食推拿的11种实用手法
小儿积食推拿,根据经络不同位置,有不同区域和不同手法。
1.推拿“胃经”
处于大拇指外侧,即从手腕始,到大拇指尖这个部位,就是胃经所在。
具体手法:从下往上推拿,每次200次左右。
主要作用:清热、泻火、解毒的功效,从而达到消积食,治呕吐、解便秘的目的。
2.推拿“大肠经”
在食指外沿,即从食指尖到虎口之间的那条直线,就是大肠经。
具体手法:从虎口到指尖,每次推拿400次左右。
主要作用:推拿大肠经可以起到清肠腑、除湿热,疏导积食的作用。
3.推拿“板门”
处于手掌大鱼际部位,也可以说是整个大鱼际,即手上肉最厚、最多的地方,就是“板门穴”。
具体手法:按揉板门穴,如果宝宝严重积食,也可用指甲掐,所谓“揉3掐1”就是说的“板门”。
主要作用:帮助宝宝消食,化解阻滞,还能够健脾、养胃,每当宝宝积食,引发腹胀、食欲差的时候,按这个部位,效果很好。
4.推拿“顺内运八卦”
位于手掌心周围,以手掌正中为圆心,在中指横纹2/3的部位和外1/3的交界处为半径,即为内八卦。
具体手法:顺时针画圆圈圈。每次做200次左右。
主要作用:可以起舒胸、顺气、化痰和消积食的作用。
5.推拿“小横纹”
处于手掌上,在除大拇指以外其余四指与手掌根部相接处,就是“小横纹”的地方。
具体手法是:用大拇指来回推和按。
主要作用:消热和散结。每次推400次左右。
6.推拿“掐揉四横缝”
这是一个对应五指节的位置,处于除了大拇指以外的其他四个指头的第一个指间关节的位置,就是“四横缝”的位置所在。
具体手法:来回掐揉,从食指到小拇指,依次来回掐揉8次即可。
主要作用:可以助宝宝消积食。
7.推拿“七节骨”
处于尾椎骨的位置,就是“七节骨”所在,又名七节。
具体手法:用拇指来回推拿,每次100-300次就行了。
主要作用:退热通便,如果宝宝有积食引发了便秘、脱肛、口臭等症状,就可以用推拿“七节骨”。
8.推拿“分腹阴阳”
这个穴位也可以用于辅助治疗小儿积食,处于肋骨边缘滑到脐部的地方。
主要作用:帮助宝宝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一般当宝宝腹部有痛、消化不良时有效果佳。每次推拿分推200次左右。
具体手法:用双手大拇指,呈八字形从上往下推。
9.推拿“摩腹”
这个大家应该熟悉。是比较常用的小儿推拿。处于肚脐周围的地方。
具体手法:顺时针方向,用手掌慢慢按圆圈。每一次按摩200次左右即可。
主要作用:宝宝消除积食,通气和通肠道。
10.推拿“捏脊”
具体手法: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厘米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
每次捏脊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一般每天捏一次。
11.推拿“揉足三里”
处于小腿前外侧的地方,在外膝盖往下大概3寸、腿外侧一个中指的部位,就是“足三里”。
主要作用:预防和治疗宝宝因积食物引起的腹胀、便秘、吐泻。每一次做30-50次即可。
注意事项
1.宝宝推拿以后,如果出汗,注意避开风,以免加重病情。
2.在宝宝过饥、过饱、或过度疲劳、哭闹时,不要做推拿。
3.推拿时手法要轻柔,不要过重,而且在推拿前应逗小孩开心,以便其配合进行推拿。
4.按摩要以“到皮动肉不动”为原则,即皮肤动,皮下的脂肪和肌肉不动。
5.按摩时,注意保暖,以避免宝宝受寒。
6.注意清洁卫生,推拿时要洗手、剪指甲,并且涂上按摩油,以免划伤宝宝。
小儿积食会引出现其他一系列生病的症状,导致宝宝的精神差、睡眠差、食欲差,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此时,只要解决了积食这个“祸水”,宝宝就能够恢复健康。
如果出现确定是积食,宝妈要及时处理,掌握几种推拿方法,可作为辅助治疗,以备日常帮宝宝缓解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