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少孩子都特别懒,有的时候孩子非常的不听话,那么孩子很懒有什么方法让他勤快一点呢,小编就来说说方法吧。
孩子懒惰有什么改善方法吗原因一:孩子天生动能不足
虽然不存在先天“懒惰”的孩子,但是却存在先天“动能不足”的孩子。
从心理学上来讲,人的气质类型都是天生的,有的孩子天性喜静,有的孩子好动且精力充沛,有的孩子阈值低,无论做什么都很容易引起兴趣,有的孩子则阈值高,对外界大多数事物都不感兴趣。对于这种先天喜静且兴趣单一的孩子,想让他们变得积极爱动,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并不是不可以,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极大的可塑性。
既然动能不足,那就先补充动能。
首先,父母需要先找到孩子的兴趣点,让他动起来。比如我的发小,特别讨厌体育运动,但偏偏游泳是个例外,他平时待着不愿意动,可是一旦下水,就可以以公里来计里程。再比如说我吧,拖地扫地洗衣服我都不喜欢,但却对做饭情有独钟。
各种体育活动,户外活动,家务活动加起来几百种,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孩子,先找到它,然后多给孩子制造一些参与的机会,让他习惯于“动”的状态。
除了找孩子兴趣之外,父母也可以创造一些让孩子参与起来的活动,人都是群体动物,群体的影响远远大于个人的力量。比如邀请几个小朋友去户外野炊,大人们约好餐食由孩子们来准备;比如你可以跟孩子的班主任沟通,看看能不能当个小组长或者劳动委员之类的,更多的参与班里的清洁值日等。
原因二:父母们耐心不足
有不少父母喜欢催促和指责孩子,比如你担心孩子上学迟到,闹钟响了之后见他还不起来,就不断的催促,虽然在你的催促下孩子还是按时起来了,但是从长远看却是在“坑自己”,因为在你催促下,孩子学会了“不操心”:反正妈妈是我的备忘录,管那么多干啥。
再比如孩子看到家里的地脏了,拿起扫把去扫,你不但不表扬还责怪孩子扫的不干净。这也会让孩子觉得“还不如不做”。这没有耐心的催促和指责,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
对孩子的成长缺乏耐心的父母,除了催促和指责孩子,他们又很少去教孩子具体地怎么做事情,怎么提升效率。对孩子来讲呢,他们自己本身这些技能还没掌握,还一直被督促,不断被否定,这像不像一个学生,才刚开学就要求期末考试?这种揠苗助长又不讲道理的严苛,换你你愿意?孩子的畏难情绪,就是这么产生的。
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首先,用约定代替督促。你可以和孩子约定,最晚七点钟要起床,七点十分要开饭,早饭分馒头和包子,如果你过了时间再来吃饭,包子就被爸妈都吃完了,你就只能啃大白馒头了。重要的是,妈妈不会再督促你,你可以多设几个闹钟提醒。
其次,用表扬代替指责。这就要求父母们将关注点从做的好不好转移到“做没做”上,做没做是做的好不好的基础,只要孩子做了,就值得表扬,他才有动力再接再厉,要盖高楼,就要夯实好基础,你说是不是?
比如孩子今天扫地了,你就可以说:扫了一下,家里像变了个样,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从没扫的这么干净过!
最后,要搞清楚孩子到底是“懒”,还是真的存在技能上的欠缺,如果是后者,就需要先教会孩子。孩子做事情的时候,父母们可以多留心观察:
他的手法是熟练还是生疏?存在着什么样的盲点?还有其他可以提升效率的办法吗?
记得我小的时候,总会被妈妈叫到厨房去帮忙剥蒜,每次剥的时候我心里都是一万个不愿意,因为皮薄难剥,手上又会沾一股强烈的蒜臭味。后来大人发现了我的不情愿后,教了我一种更好的办法:先把大蒜放砧板上,用菜刀拍扁再剥,皮很容易就剥下来了,手上也不会沾太多味道。这么试了几次之后,我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
原因三:父母们大包大揽
你知道“二八定律”吧,这个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成绩,都是由百分之二十的人创造的。在亲子关系中,其实也是这样:如果大人做了百分之八十,孩子就会只做百分之二十,大人如果什么都做,孩子也就什么都不做了。
一个懒惰的孩子背后,往往站在一个勤劳的大人。还是上文这个例子,你担心孩子上学迟到,闹钟响了之后见他还不起来,你怕他迟到,就把牙膏挤好热水打好,你觉得他穿鞋太慢,直接代劳替孩子穿鞋……
大包大揽的核心,就是父母替孩子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孩子的懒惰,其实是典型的缺乏责任心的体现。我知道让父母突然放手会很难,所以我们可以逐渐放手。不妨试试这么做:
首先,可以帮助孩子制定某一阶段的计划表,然后督促孩子完成。比如赖床的这个问题,你可以制定类似的一张表,贴在孩子床头,告诉他这是每天出门前必须要完成的,这上面的事情,妈妈不会帮你做,如果你忘记检查书包,那么是需要自己承担后果的。
其次,将一些必要的家务劳动适当与奖励挂钩。这里我想要分享的是杨绛先生的例子。
因为父亲杨荫杭的工作调动,幼小的杨绛随父母迁居上海,买了个叫“安徐堂”的房子来落脚,作为一名开明有远见的父亲,杨荫杭常说,某家少爷假如没有家产,可以有所作为,现成可“吃家当”,使他成了废物。
当时安徐堂正好需要修葺,潮湿的院子里,爬满了各种虫子,为此他父亲给杨绛兄妹几个制定了“有偿劳动”教育:,鼻涕虫一个铜板一个,小蜘蛛一个铜板三个,大蜘蛛三个铜板一个。
比起猛然让孩子去做这些事情,这种办法其实是给了孩子一个过渡期,原来都是父母做的,现在有了奖励,要不然自己先做来试试?
将制作计划表的方法和适当奖励的方法挂钩,孩子会发现:父母只是个监督辅助的角色,分内之事,做不好了只能自己承担,分外之事,做好了能有大奖励!长此以往,承担的能力培养起来,懒病就痊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