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识字 孩子几岁识字最合适?不是4岁、也不是5岁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08-17 03:27:01
分享:

举例:

有一次,楼下豆豆奶奶拉着我说了好几遍:“小区里乐乐都认识好些字了,那小宇更是厉害,还会写简单的字。”此时此刻,作为孩子的父母觉得多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多么庆幸那些年看过的教育书籍、听过的育儿讲座给了我回应的底气。

今天小编就结合当时的回复,跟大家聊一聊孩子识字这个话题。

你如何看待幼儿识字?

对于是否让孩子识字这一话题,家长们总是各有各的想法,但大部分可以归入以下两类:

早早识字派:这类父母认为提前教的字越多越好,因为小孩子的记忆力是最好的,幼儿时学习认字、写字,上小学后就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其他的知识。

绝不识字派:这部分父母恰好相反,在他们看来,孩子在幼儿阶段就应该抓紧时间游戏和玩耍,一丁点汉字都不让孩子接触,因为上小学后才是孩子学习识字的阶段,那时只要老师教,孩子自然就会。

这两种识字观如何影响孩子?

这两种识字观对吗?它们分别会怎么影响孩子呢?

早早识字派父母会抱着一摞字卡丢给孩子,每天给孩子恶补识字。但这样做,往往将孩子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机械记忆上,孩子虽然记住了文字的“样貌”,却不能理解文字真实的含义。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即便认识许多字,上小学后仍然面对题目傻眼的原因。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没有语境、没完没了的机械记忆,实在是枯燥又无聊,极易让孩子对文字产生厌倦感,以至于影响后续的语言学习,甚至终身的阅读习惯。

大脑神经科学家提出的“拥堵效应”也认为,在幼儿早期给大脑输入过多的信息可能造成神经拥堵效应,反而不利于早期大脑的健康发展。

而绝不识字派父母将文字与孩子完全隔绝起来的做法,也不可取。孩子在幼儿阶段的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确需要在玩中学,做中学,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成长,而文字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为什么要将两者完全割裂呢?

教孩子识字不是坏事,但如果做得太过,或者完全不管,对孩子都不利。

如何让宝宝对汉字有感觉呢?

1.汉字配上图画

认字其实是跟背单词一样枯燥的事情,如果孩子兴趣有所降低,家长可以尝试给文字配上图画的方式加深孩子的印象。

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用图画来表示问题,比如市面上配图鲜艳的象形字卡片,家长随机抽取卡片认字,先让孩子发挥想象力猜一猜这个象形字是什么,最后再过渡到汉字。

注意,不必强行要求孩子理解字义。

2.日常生活、亲子阅读,尝试指读法。

指读法就是孩子用手指指着一个一个的字来读,强化一字一音的关系。指读法的好处在于能够将声音、字形结合起来加深理解。

通过音形义的匹配,能够提高孩子的认字效率。而且用手指指着能够集中孩子的注意力,使得阅读效率也得到提升。

3~6岁的孩子可以家长来指读,6岁以后尝试孩子独立指读。平时逛公园、商场,一些标签招牌的字也可以指读给孩子。

3.孩子发问的时候要及时回答

孩子一旦开始对文字敏感,家长会发现孩子经常会指着一个地方问:“妈妈,这个怎么读?给我读。”

家长一般就会很高兴地读一遍给孩子听,但是孩子一遍并不能够满足,可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家长读给自己听,这个时候请家长一定要耐心,更不要抱着“给你读了你也不懂”的心态来回应。对于相近字、同音字,孩子可能会表现出特别的好奇。

“爸爸,为什么这个字读这个音,那个字不读这个音呢?”家长也需要及时回应说明不同。

4.认字的同时不要求写字

对于0~4岁的宝宝,他们对于自己手指手腕力量的控制并没有完全掌握,所以家长不必纠结宝宝一定要认字写字同步,2~3岁是宝宝语言学习的爆发期,家长应该更多地跟孩子说话,扩大孩子的口头词汇量。

很多家长都以为,孩子认字得多,是一种聪明的表现。识字量大的孩子在阅读理解方面可能有所优势,但这只是语言类科目,并不能代表孩子的整体状态,综合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每个孩子的学习路径并不一样,有的通过视觉,有的通过听觉,认字的多少只是孩子不同学习路径下的表现,并非是绝对性的。请各位家长不要拔苗助长,而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轨迹,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让他们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培养学习的兴趣!

图文来源于公众号:糖球儿幼教,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