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一杯牛奶,可有大大的讲究。
小时候每天早上我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多喝牛奶,才能长高。
小编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因此长高,但是却把喝牛奶这个习惯给坚持了下来。
每天早上来一杯暖暖的牛奶,再加上一片面包,暖暖的,很贴心。
当有了自己的孩子时,小编也记得每天给孩子准备一杯牛奶,看着孩子喝奶时的那一圈“奶胡子”,总忍不住笑一笑,代际传承大概就是如此吧。
不管是老一辈还是我们,心里都默认牛奶是个好东西,我们都应该给孩子喝牛奶。
许多专家也建议小孩每天都应该喝牛奶,不知道各位爸妈是否会产生疑问:牛奶到底有何魅力,让这么多人为它折腰呢?
别急,小编今天就为大家解惑,透彻牛奶的前世今生。
奶类营养成分齐全,组合比例适宜,容易消化吸收。
除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外,牛奶含钙量较高,利用率那是相当高,是膳食钙质的极好来源。
儿童时期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对各种营养素的缺乏尤为敏感。
在各类食物中,奶类营养最为齐全,其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配比十分平衡,对孩子体格和智力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在儿童期和青春期保证足够的奶类摄入,对孩子的骨骼和牙齿的健康尤为重要。
但是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平均每标准人日奶类制品摄入量为26.5g,其中城市为65.8g,农村为11.4g。
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钙的主要来源是蔬菜和谷薯类食物,奶类或其制品提供的钙不到7%。
世界人均占有奶量为103kg,我国占有量为13~14kg,不到发达国家的5%,我国膳食钙的摄入量远远低于推荐摄入量。
看着这相差甚远的数据,小编的心里拔凉拔凉的。都已经天天给孩子喝牛奶了,可为什么还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呢?
孩子的肠胃娇弱,不是所有的牛奶都适合孩子。喝什么牛奶,喝多少牛奶,什么时候喝牛奶,这些都是大有讲究的,只有清楚这些,才知道怎么给孩子喝牛奶呀!
牛奶应该选这些
含乳量高的常温奶: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乳含量不低于80%的调制乳,可以标注为牛奶。
买牛奶的时候,爸妈们不妨多瞄一眼产品成分,如果产品介绍说其含乳量比较高,所含的成分简单,没有过多的食品添加剂,那这样的牛奶是比较值得购买的。
巴氏奶:巴氏消毒奶采用较低的温度灭菌得到的。
由于巴氏奶的温度控制在85℃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牛奶的营养和风味,但必须低温保存,保存期限也比较短,仅有4-7天。
经常逛超市的妈妈,可以多给孩子选择这两种牛奶。
牛奶这个时候喝最好
早上8点-9点
这个时候一般是早饭后的1-2小时内,胃蛋白酶等处于增多阶段,如果在这个时候喝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很容易地经胃蛋白酶及小肠的消化分解成为各种氨基酸,在小肠内被吸收利用。
而早晨空腹状态下,胃肠的排空速度相当快,牛奶往往还来不及消化就被排到了大肠,这对于营养的吸收来说特别亏。
晚上9点-10点
这个时候一般都是睡觉前,孩子经过了一天的活动,已经特别的疲惫了。
此时喝牛奶的话,奶中的钙可以充分的被人体吸收,保持了人体内钙的平衡。
据美英两国医学专家研究发现,牛奶中含有两种过去人们未知的催眠物质,其中一种是能够促进睡眠的以血清素合成的色氨酸,由于它的作用,往往只需要一杯牛奶就可以使人入睡;另外一种则是具有类似麻醉镇静作用的天然吗啡类的物质。
所以晚上喝一杯奶可以让孩子一觉到天亮!
有些家长也会烦恼,为了孩子的营养充足,也会给孩子准备牛奶,可是孩子喝完牛奶以后却拉肚子,要不然就是反胃,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乳糖不耐受。
由于乳糖酶缺失或活性降低可导致乳糖吸收不良,未被消化的乳糖进入结肠后可被细菌发酵生成醋酸、丙酸等短链脂肪酸及二氧化碳等气体。
进而在宝宝肚子里增加肠内渗透压,出现肠鸣、腹痛、腹胀和渗透性腹泻等临床表现。
乳糖不耐受者应避免空腹饮奶。空腹时牛奶在胃肠通道里通过的时间短,其中的乳糖不能很好的被小肠吸收而比较快的进入大肠,会加重症状。
可在正餐时喝奶,也可以在餐后1~2小时之内喝奶。而且不能一次一次性喝太多量,建议一天分2-3次饮用,从50ml开始饮用,逐渐增加剂量。
最关键的就是要合理搭配食物,在宝宝喝奶的时候可以和面包等固体食物相结合食用,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轻乳糖不耐受症状啦!
NO . 1
Q:刚挤出来的牛奶可以喝吗?
A:刚挤出来的牛奶未经消毒,含有很多细菌,甚至包括致病菌,因此未经消毒就直接饮用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其实刚挤出来的牛奶经过消毒或杀菌后基本保留了牛奶的全部营养价值,因此没必要直接饮用刚挤出来的牛奶。
家庭中饮用奶最常用的消毒方式就是加热煮沸。
NO . 2
Q:牛奶越浓,身体得到的营养就越多吗?
A:所谓过浓牛奶,是指在牛奶中多加奶粉少加水,使牛奶的浓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标准。
也有的妈妈惟恐新鲜牛奶太淡,便在其中加奶粉。如果孩子常吃过浓牛奶,会引起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食,还会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肠炎。
各位爸妈记住了,孩子脏器娇嫩,受不起过重的负担与压力。
小小一杯牛奶
竟有这么多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