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从业门槛低,小儿推拿火爆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宣传自己“包治百病”。
成人推拿好像从未这样宣传,为啥针对小孩就能治愈一切了呢?儿科医生裴洪岗曾分析,原因可能是小儿自愈性疾病多见,不管推不推,过几天都会好。一旦推拿,康复就成了推拿的功劳,于是小儿推拿就被包装成了一种神奇疗法。
有了供应,还要有消费才能火起来。家长们对孩子最担心的,一是学业,二是健康。小儿推拿顺势抓住了家长的这个心理。
很多人给选择小儿推拿的原因是相信“小儿推拿”是一种“绿色治疗”,没有任何副作用。某些家长认为“是药三分毒”,所以不愿意让孩子打针吃药,继而转向他们以为“更安全”的小儿推拿。
除此之外,现实因素也在影响着家长们的抉择。
有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每生一场病,对家长来说就是一场渡劫。去一趟医院,往返通勤、排队挂号、候诊需要几个小时,而看诊常常就只有几分钟。
而且在严控抗生素的背景下,除非病情严重到一定程度,否则医生是不会给输液的,往往开点药就回家了,病情也等着慢慢好转。
那些“包治百病且无任何副作用”的小儿推拿,也正好迎合了家长的焦虑:“不用去医院折腾孩子、折腾自己,也没有什么副作用,就算真的没效果,大不了就是花点冤枉钱。”
但正如儿科医生裴洪岗所说:“小儿推拿不是给孩子治病,而是家长花冤枉钱去治疗自己的焦虑,碰到可以自愈的病也罢,碰到不能自愈的病,延误了治疗就哭都来不及。”
面对小儿推拿的乱象,到底该怎么办?
在新京报的卧底报道中,培训机构一再提醒:“千万不要说治疗,因为我们没有医师资格证,但是你可以在推销的过程中告诉家长,这个病可以调理好。”
而在很多小儿推拿店,用的话术也都是“调理”。
这就是目前小儿推拿的核心问题:“不以治疗之名,却行治疗之实。”所以,小儿推拿没有规范化地纳入医疗监管体系,任何人都能尝试,任何机构都能做。
事实上,对于推拿的监管并不是一片空白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早有规定,《关于中医推拿按摩等活动管理中有关问题的通知》:按照中医理论和诊疗规范等实施中医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方法,属于医疗活动,必须在医疗机构内进行,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非医疗机构开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活动,在机构名称、经营项目名称和项目介绍中不得使用“中医”、“医疗”、“治疗”及疾病名称等医疗专门术语,不得宣传治疗作用。
现在的问题是,应当将规定落到实处。
若是在医疗机构开展小儿推拿业务,必须严格遵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若是在非医疗机构开展相关业务,监管部门应将重点放在推拿服务范围和广告宣传上,如若发现违规,应当进行相应的处罚。
除此之外,针对儿童的推拿保健服务,是否应当设定相应的准入资格和标准,也值得讨论。
另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向日本学习,开展靠谱的育儿咨询服务。毕竟有很多家长其实不具备相关知识,无法分辨小儿推拿到底靠不靠谱。
更重要的是,作为养娃的第一责任人,家长们也应该完善自己的育儿知识,别被人收了智商税。
就算是不想学,也要谨记一句话,任何包治百病的噱头,都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