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是人们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达到某种目标而制定的行动策略和行动纲领,具有理论和指导思想的性质与特征。因此,真正科学有效的计划,必须建立在对任务、活动所涉及的原理、规律以及相关信息、数据的深刻把握上,必须是既迎合目标要求又符合现实条件的。对于学习计划来说,不掌握和认识有关学习的规律,以及一些必要的管理学、运筹学、系统论等方面的知识,不了解我们自身的智力能力、知识水平、认知风格、个性特点等内部情况,以及学校的作息制度、教师的教学安排等外部的因素和条件,是不可能制定出符合实际、指导实际的科学的学习计划的。也就是说,要制订出真正符合实际的科学有效的计划,必须同时掌握“作用公式”以及参与影响的因素、变量的具体数值t并经过特定的¨综合运算”才可。因此,制订学习计划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测算、谋划和统筹安排,真正科学完善的学习计划,应是局部与整体、微观与宏观相统一的计划体系。但是,在实际中,由于缺乏计划方面的必要知识,以及现实条件的制约和限制,再加上人们在制订计划时往往很随意、很草率、也很粗略,缺乏精细的筹划,所订的计划的质量自然也不高,与实际常常脱钩,存在着方方面面的漏洞和缺陷,难以有效地指导我们学习的实践,计划的作用也就大打折扣。因此,提高我们制订计划的能力,提高所定计划的质量与水平,对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能意义重大!
下面我们就对制订计划所依据的规则、方法及有关的注意事项展开讨论,以帮助人们纠正在此问题上的易犯错误和易人误区。任何计划都有一个总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服务于目的,顺应于规律,依存于条件,其他规则都是这一总原则的具体体现。具体来讲,在制订计划时我们一般要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做计划时一定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综合平衡。
我们现在所从事的学习,是一个运行时间长,涉及科目多,影响因素极为复杂的大的活动,因而决定其最终效果的绝不仅仅是直接的智力因素,也不是通过一两个回合就能解决问题,它需要各种因素的综合协调,需要我们对包括学习在内的整个学习生活做出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因此,要想使我们的学习尽可能高效的运转,要想使我们的努力获得最大收益,要想打赢学习这场“战争”,必须以全局观、系统观,对我们的学习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精心设计和统筹规划,必须设法打好每一场“战役”、“战斗”。为此.需要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计划体系的支持,以指导我们各层次、各阶段的学习实践。例如,可以从内容上、从各科的组成上制订出针对各科的学习计划,也可以依时间制订一个个阶段性学习计划,如,高中三年计划,学期计划,周计划,等等。总之,需要我们把学习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分解为千千万万的小目标、小任务,然后,落实到一次次各有时间长短,各有特定内容与形式的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至于是否能够安排的适宜、得当,就要看计划体系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够把它们有效地组织与协调好。另外,学生同然应该以学习为生活的主旋律,但学习并不是唯一的生活内容,我们还要吃饭、睡觉、休息,还要从事社交、娱乐、体育锻炼等其他活动,而这些活动安排处理的好与坏,都要直接间接地影响到我们的学习。因此,在制订学习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学习时间在我们一天生活中所占的位置和比例,把它与其他活动有机地协调、融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使我们整体的学习生活有劳有逸、张弛有度、高效快捷地运作。
第二,计划中的各种安排应以顺应人的心理规律为前提。
计划是为了使学习活动更科学的运转并产生更高的效能,因此,了解并遵循各种学习规律就成了制订计划的基本原则。例如,考虑到精力对学习效果的重大影响,在做日常安排时,就应留出足够的睡眠时间并安排适当的体育锻炼,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切忌超负荷的过量学习;考虑到同一内容长时间的单调刺激,易引起疲乏、劳累、厌倦、兴趣降低等抑制反应,在制订计划时,每次学习的时间长短一定要适宜,应变换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应文理交替,应在学习之间插入适当休息;考虑到记忆与遗忘规律,就应当注意学习的衔接与连续,对同一内容宜采取有适当间隔的滚动式学习,每次学习后应安排好下次学习的时间;考虑到人的惰性及压力所具有的动力效应,计划中的目标要求要高一些,难度要大一些,以使我们开足马力,加速运转;考虑到人的精力、脑力、情绪的升降起伏,以及不同任务活动所需要的心理和生理条件,背诵就应安排在大脑清醒的早晨,数学物理应安排在精力充沛的上午或晚上,中午可安排些整理笔记、读报、查找资料等较轻松的工作等等。另外,大块时间可做些单元总结、寻找解题规律等高强度、大部头的工作,零碎的时间可安排背诵几个单词,回想几道做过的习题等。总之,学习计划必须首先符合学习的规律、大脑运行的规律,这些规律掌握运用得越好.计划就越科学、越周密。
第三,计划要一切从主客观的现实情况出发,服从于现实条件,利用好现实条件。
从主观角度来说,计划必须考虑到主体的身心特点、智力水平和能力倾向,更要始终以自我的知识现状及问题缺陷为行动指南。例如,我们的身体素质差,那么,别人每天学习十二小时,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做适当的压缩,并多增加一些体育锻炼和睡眠时问;如果我们的生物钟属于百灵鸟型,那么,我们决不能熬夜,应该早睡早起,充分发挥早晨精力充沛、学习效率高的优势;如果我们记得快,忘得也快,那么对于某内容,别人可能安排在考前一二周背,我们则宜安排在考前两三天背;如果我们擅长外语,别人可能每周要用十小时学外语,我们则只需七小时;如果这阶段我们化学上落伍了,可以在时间安排上向化学倾斜;这一阶段的数学难度较大,就需要给数学匀出更多的时间;做总复习时,学得扎实的部分,只需跟着老师走就足够了,无须额外另加时间,而薄弱环节则需额外再投入重兵,加压加码,等等。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做计划必须了解现实的各种设置,顾及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现在学生的学习,不同于个人自学,后者完全可以自己把握学习进度,自己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而学校学习,主要是在学校、老师的安排规定下的被动式学习,各方面主要服从学校的安排和规定,学生只有有限的自由和决定权。因此,我们在制订学习计划时,一定要依情就势,在学校制定的基本框架内,以老师的教学计划为主,加进个人的主观控制,尽量使我们的个人计划与学校老师的一般计划、安排,相互协调,彼此促进。例如,每天都有固定的六节正课,这段时间学什么,由不得我们,我们只能把其作为自己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和组成部分,尽量利用好它;我们每天的自由学习,原则上必须在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以后才能另行安排;每天的自习课都有一些由相应科目的老师跟堂,我们安排此时的学习内容,最好要与该老师所教科目一致;此外,刚开学时新课少,时间充裕,我们可以安排复习旧的学习内容,而期中、期末考试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都堆到一块,复习这些内容时间都不够用,安排以往的学习内容无任何意义;离高考很远时,我们可以从容地梳理一个个知识点,而高考临近时,常常只能抓重点,抓主干等等。总之,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现状、驾御现实,在符合主客观现实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加进我们的个人控制,在影响学习的千千万万的主客观因素中,加进理智的砝码,在被动中求得主动。
第四,计划的制订,必须处理好可变量与不变量的关系,常规模式与随机事件的关系,坚持计划与调整完善的关系。
由于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一种预测和规划,是从现实的窗口展望未来的,因此,必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具体来说,对于某一计划来讲,有一些是基本确定的因素,也有许多难定的内容、随机可变的成分。也就是说,在制订计划的“公式”里,既有常量,也有大致不变、可提早确定的因素,也有事到临头才可定的变量。例如,每天学习的时间大致可定,各时段学哪科也可以相对确定,但具体要钻研哪个问题,怎样学,常常需要现定。另外,计划的本质就是提前做好学习上的安排,以便使我们的具体学习更科学、更有效率,因此,原则上应照章执行,不得更改,否则就不称其为计划了。但是,计划主要是针对一般情况而定的常规模式,遇到特殊情况,也不能太死板,要灵活处理,保持一定的弹性。例如,通常是每天晚上学到十二点,可是遇到身体有病,学习效果不好时,完全可以减少学习,早些休息;原定星期三晚上学化学,可星期四要考物理,完全可以改学物理;原是星期五晚上数学和外语各占一半时间,可数学碰到了硬骨头需要攻坚,或学得尽头正浓、效率正高时,完全可以挤占一部分外语时间等等。此外,由于我们对于活动所涉及的规律和相关要素把握不当,加之我们制订计划能力的限制,因此,计划不可能一次就订的完美无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完善,但是更改计划也不应过勤,更不应成为不坚持计划的借口,我们炅能更改一些不合理的成分,科学的部分一定要坚持去做。总之,计划中的各种因素,能早定就早定,能多具体就多具体,能不变尽量不变,要把不确定的因素和随机行为压缩到最低限度。
以上我们列举了一些制订计划的原则和方法,这些充其量只能提供一些制订计划的基本准则,而实际上要把学习活动的方方面面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其他行动安排的严谨有序,科学合理,远非掌握几条空洞的法则所能奏效,需要对主客观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各种规律的娴熟运用。总之,学习计划的制订,说简单可能只是脑子里一个粗略的念头、打算,说复杂则是一个涉及万千因素、综合性强、随机性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综合的知识能力,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