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上那么脏,不要再要接我了”,孩子爱比父母,该怎么引导?

编辑:幼南
发布时间: 2019-12-19 17:34:00
分享: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需求也越来越多。比如“宁愿坐在宝马里哭泣,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这个是经典的段子了。可这种无形的物质虚荣已经在孩子的心中开始蔓延了,现在学龄儿童们也争相攀比,从衣着、到饮食、再到父母的职业、薪资、学历、开什么车等等都成为他们之间的话题。更有甚至,家庭条件略差的孩子,就开始说谎,不认自己亲生父母。

这是一件真实发生在朋友身上的事,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一位企业家了,不过听他讲述了,自己儿子曾经一度不承认他的故事,让笔者觉得不可思议。

朋友宋先生是一位70后,他回忆当初,他自己一事无成,仅仅依靠卖煤为生,为了孩子上学,也是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一天他送儿子去上学,儿子却对他说“行了,行了,你不要来接我了,身上那么脏,同学看见又笑话我了。”

孩子的话让他觉得特别惭愧,总觉得是自己没本事,让孩子丢脸了。可过了几天,下雨了,如果不去接孩子,孩子淋病了怎么办。于是他挑选了最干净的衣服,走到孩子教室门口,结果孩子的一句话,让他彻底伤心了“叔叔,你怎么来接我了,我爸呢,是不是又开会呢。”此时宋先生没有说话,露出微微的苦笑。

儿子又主动跟同学介绍说:“这是我爸爸的司机,我家车子拿去维修了是吗,叔叔”,再次听到自己的亲生孩子居然不承认这个爸爸,对他心里的打击真的如晴天霹雳。此后,他为了能让孩子承认他这个爸爸,他辗转多地,做了很多工作的贸易,终于获取了现在的成就。可孩子幼年的举动,在他心里依旧是散不去了。

听到朋友说那么多,见到他眉眼间的紧缩与哽咽的语气,让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呢?为什么都喜欢“比父母”呢?这种心理是否是正常的需求?

当家长遇到孩子这些问题时又该如何巧妙的回答?不同的回应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引导。

愧疚型:就像我的朋友那样,当孩子指出父母不如别人的地方时,作为家长的朋友们也比较自卑,愧疚地说“都怪爸妈没本事,啥都做不了,没给你好的生”。觉得没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需求,总觉得对不起孩子,所以孩子说什么就照着做。

坦然型:同样遇到孩子与同学比父母、比家庭条件说“某同学爸爸开的都是豪车,我们家都没有”。

坦然型的父母就会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现在是不是在努力的工作,尽最大的能力买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车了,已经尽力了。如果你想要更好的条件,那么你从小就需要更努力地学习,靠自己的能力来获取想要的呀”。孩子就不会再继续问了。

面对这种比父母的心理状态,一般从心理上解析分为两种:

1.孩子认知与父母态度息息相关

孩子之所以有这种想法,不一定都是虚荣心,在孩子感受到周围的差异时,他比较好奇,就会通过询问家人得到答案,此时父母回答不恰当就会引发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焦虑与愧疚感时,就会通过攀比的方式,来得到周围人的肯定与认可。

作为父母在孩子提问时要做到,不回避、不含糊、正确的回应孩子,每个人通过自己不同的努力而获得不同的收获,现在的一切都是短暂的,我相信你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取你自想要的,这样不是才有成就感吗。如此来,孩子便不会攀比,而是更自信了。

2.爱比较是孩子社会化的体现

如今各类攀比现象普遍化了,无论城市农村,成人还是孩子,这是社会发展的正常表现。当孩子有这样的想法时,说明他已经察觉到社会上对物质成功的一种评断方式。父母应该让孩子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才会可观的评价自己与别人。

父母应该正确地回应孩子的这种心态,做好这些:

01将比较转换成上进心

通常爱比较的孩子都是属于争强好胜型的,此时父母就可以利用孩子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来调到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心态平衡的去竞争,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态。

02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

作为父母首先自己要有正确的心态与价值观,这样遇到孩子的疑问时,才能平常心的来教育孩子,面对不如别人时,坦然面对,每个人的经济条件是不同的,因为在这个大的社会群体中,金钱是需要有智慧与勤劳的共同的结果,不存在不劳而获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人的品质、爱心及对社会的贡献,这样的精神更值得学习。

养孩子不容易,教育孩子更难,在育儿的道路上,相信大家各有奇招,欢迎留言互动,说说你的育儿宝典。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