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条]
我对漫画很感兴趣,因为漫画有很强的讽刺性和幽默性。今天早上看了一部题为《难题》的漫画,感触很深。
看,图上的画面是一个小男孩,双手无力地托着腮,皱着眉头,冥思苦想着什么。他右手拿着笔,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张信纸,上面写着六个黑体字“星期天快乐”。很明显,他在写作文。小男孩的身后是一面挂着日历的白墙,右边是一扇门,被一把大锁紧紧锁住。我觉得他爸妈肯定是锁门了,怕他不写作业偷偷跑出去玩。你看,小男孩的脸阴云密布,显然是被这篇作文难住了。信纸一个字也没动,因为他不知道该往哪里写。
星期天他本来可以自己出去寻找快乐,这样他就“有感觉”,写好文章。不幸的是,他的门被他的父母锁上了。众所周知,写作是关于我们自己的感受和生活经历。试想一下,一个从来没有在星期天感到快乐的人,怎么会写出“星期天快乐”?然而,他的父母不知道这一点。可能他父母认为,如果锁上门,孩子就能写出好作文。他们把孩子当成鸟,关在“笼子”里。他们不让他感受和体验生活。这样的话,孩子不仅会变得孤独、MoMo,不愿意与人交往,将来也会封闭自己,然后被社会淘汰。
在我看来,父母有时应该让孩子放松一下,给他们一些适当的自由时间。俗话说。“学会踏实,玩得开心。”和图中的小男孩一样,他被父母关在家里,父母希望他学习知识,专心做作业。这不是“听不到窗外的事就不能写文章”吗?
看完漫画,心里突然涌出苦涩。同时也为自己感到庆幸,因为我没有像图中的小男孩那样被父母关在家里。在这里,我要大声呼喊: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星期天!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呼吸新鲜的空空气,沐浴明媚的阳光,在多彩的世界里感受生命的美好!
评论:后读和后看都是议论文风格。这种“后视感”是以“总-分-总”的结构为基础,采用叙述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即在描述画面内容的同时,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和看法。语言清晰,观点正确。特别是,隐喻和引用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
[第2条]
我以前以为数学就像玩游戏一样简单。最近突然觉得学数学越来越难了。特别是前几天做的几道方程应用题的练习,花了近一个半小时。
一开始我信心满满,觉得自己能解决他们。不就是几个问题吗?但是做第一题的时候,我皱着眉头挠头。花了整整一张A4草稿纸才解决。我有点不爽,但更多的是成就感。
如果之前那么麻烦的话我早就咨询我妈了,但是现在她平时看着就摇头,但是我已经做好了。
接下来的两个铭文,可能是因为之前的成就感带来的自信。虽然费时费力,但终究是解决了。重点是最后一个问题。我绞尽脑汁,各种方法都失败了。一张草稿纸……很快就堆成了一小摞,脑子开始越来越乱。我心里一直在抱怨:问题出在哪里,是谁造成的?有人做题吗?我上初中没多久。你为什么对我们这么苛刻?我把问题扔到一边:“去他妈的,别这样。”
一边抱怨,一边站起来想尽快远离话题。
这时候我妈发现我遇到了困难。她看着阅读桌上散落的草稿纸,笑着摸摸我的头:“这个问题打败你了吗?”我不服气的说:“别光说,试试!”妈妈还是笑了:“好吧,尽力就好。”她边说边拿起那个可恶的问题看了看。她的眉头皱得像锁一样。
我在屋里转了几圈,偷偷观察妈妈的表情。是一种说不出是被这个问题难住了还是担心我的表情。我已经是比我妈高的初中生了。为什么父母要对我自己的问题苛责?孩子的成长不是让父母慢慢放下包袱吗?这么想着,我又慢慢踱到桌前:“你还是走开,让我自己来。”我坚定地对妈妈说。
我静下心来,重新理清思路,一个个把条件理顺,实际做出来。我大叫:“出来,我成功了。”我妈走过来又摸了摸我的头,开心的笑了。这是对我克服困难的感谢。
从初中开始,学科难度逐渐加大,我最大的变化就是慢慢学会了,要有耐心克服困难,这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