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l汽车音响探访上海老社区 “微改造”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6-27 00:01:58
分享:

探访上海老社区 “微改造”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央广网北京9月29日消息出入口人车混行、停车位紧张使消防通道成了“羊肠小道”、违法搭建严重、非机动车棚和低矮围墙阻断道路……由于历史问题,曾经的上海杨浦区江浦路街道的三个紧邻的小区问题重重、矛盾突出。记者走访上海江浦路街道了解到,这两年,针对这些问题,社区迎来了一系列的“微改造”:围墙交界地带拆除,三社区合而为一,纳凉亭、儿童乐园、健身步道纷纷出现,曾捉襟见肘的固定车位增加到108个……这一系列“微创”性的社区改造,利用有限的空间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也为更多社区“微改造”提供了经验。

辽源花苑社区迎来了一系列“微改造”

社区问题重重曾是居民一块“心病”

2016年以前的上海杨浦区江浦路街道辽源西路上,辽源西路190弄、打虎山路1弄及辽源一村铁路公房三个小区是居民口中实实在在的“老破小”社区。三个小区建造于不同年代,房龄均已超过20年,其中辽源一村铁路公房更是有着37年“高龄”的老公房,辽源西路190弄小区属无物业管理小区,采取居民自治模式,小区脏乱差的环境给居民带来较大影响。

上海市杨浦区江浦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郑军告诉记者,曾经站在现场环顾四周,三个小区周边都是新商品房小区。由于历史原因,三小区问题重重:出入口人车混行,停车位紧张造成生命通道成了“羊肠小道”,违法搭建严重,公共空间和建设场地局促,非机动车棚和低矮围墙阻断道路,有的小区甚至连门卫室和监控设施都没有……居民天天投诉小区居住环境差、管理低下,成为了所属江浦路街道的一块多年的“心病”。

对此,2016年,江浦路街道聘请了同济设计院专业团队对辽源西路190弄、打虎山路1弄、铁路公房三个小区统筹考虑,进行规划设计,最终采用了“三区合一,校区联动”的设计理念,构筑一脉三园的睦邻景观结构体系,重塑小区公共景观活动空间,打造共享开放的社区绿地,合理布置满足全龄不同活动需求的项目设施,努力实现活动空间、社区功能、景观环境、治安防控、管理秩序、睦邻友好的六大提升。

辽源花苑社区在楼梯间加装了可折叠座椅

三个老社区拆墙合并 达到“1+1+1>3”效果

三个小区合为一体,在上海全市范围内没有经验和案例可循。从方案设计、业委会征询居民意见、方案调整,到敲定最终计划并获得三分之二居民通过,前后经过了大半年时间。

期间,杨浦区房管局联合同济设计院的团队,重塑了小区公共景观活动空间。据了解,辽源西路周边综合整治工作覆盖三小区总建筑面积近2.5万平方米,21个门洞、418户居民。

破墙开门不是易事,在上海全市的不少小区,都曾发生过因为破墙开门借道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所以,当江浦路街道党工委计划对这三个小区拆除围墙、探索开展城市更新的消息一传出,反对声接踵而至。

郑军表示,“我们设计方案、听取居民意见,就是不断地协商妥协最终达成一个共识的过程。”经过反复解释做工作,并多次举行由社区规划师、街道工作人员、业委会成员、居民区党总支和居民共同参与的碰头会,听取居民合理意见,不断优化方案,最终,三个小区之间破旧的围墙顺利完成了拆除。

做完拆墙这道“减法”,接下来,小区里还做了很多“加法”。上海同济城市设计规划研究院城市空间与生态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浦区社区规划师陆勇峰介绍,原先厚厚围墙的交界地带出现了一块公共空间,纳凉亭、儿童乐园等“新面孔”纷纷出现,违法搭建拆了,原先600平方米的绿化面积增加了一半,无序疯长的草木变得清新可人;绿荫葱茏中,出现了数百米长的红棕色健身步道,居民早晚“打卡”;新建非机动车棚,减少乱停车、私拉电线现象……

很快,经过居民们的自发提议和讨论,新的小区被命名为“辽源花苑”,寄托着大家对美好新生活的期望。随着整体品质提升,辽源花苑社区从过去的“脏乱差”代名词摇身一变成为江浦路街道的亮点社区,许多优质资源也不断向这里集聚。例如,2019年底,辽源花苑获评上海市科普示范基地,杨浦区民政局也把适老性改造试点选在这里,占社区近1/2人口的老人受益良多。

辽源花苑社区楼道内粉刷了温馨图画

“微改造”成效显著 居民改口称赞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